赵敏+王俊英+祁耀正+辛华昌+朱东奇+王建书
摘要:在黄瓜3叶1心时期,叶片喷施1.0、2.0、3.0、4.0 mmol/L水杨酸(SA)溶液,进行10 ℃/6 ℃低温处理,研究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但适宜浓度SA处理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膜的稳定性,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2.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在低温胁迫下,对照幼苗叶绿素含量降解较快,受低温影响严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小也影响其渗透调节能力。喷施2.0 mmol/L SA溶液可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能力,延缓叶绿素降解。
关键词:水杨酸;黄瓜;抗冷性
中图分类号: S642.2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189-02
收稿日期:2014-05-22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编号:11230911D-13-04);河北省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编号:1022101058)。
作者简介:赵 敏(1968—),女,河北保定人,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化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hbgchdxzxm@163.com。
黄瓜属冷敏感植物,是北方地区冬季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冬季低温寡照常使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产潜力的发挥,因此,低温冷害是限制北方黄瓜产量、质量提高的关键因子之一。水杨酸(SA)参与植物开花、性别分化、种子萌发、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离子吸收、膜的透性、乙烯合成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1]。SA能够诱导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表达,在植物信号传导、抗逆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2-4]。本研究探讨适宜浓度SA 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诱导作用,旨在为解决黄瓜苗期低温冷害问题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子处理
黄瓜品种为津优35号,种子经温汤浸种消毒后于25 ℃催芽,催芽后取饱满、出芽一致的种子播于8 cm×8 cm 口径的营养钵中,育苗基质为体积各占1/3的园土、蛭石、草炭混合物。待幼苗长至3叶1心期时进行诱导处理,分别用1.0、2.0、3.0、4.0 mmol/L SA均匀喷洒叶片,每处理50株,喷蒸馏水作为对照。隔2 d再喷1次,5 d 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抗冷鉴定。15 ℃/10 ℃下预处理2 d,再于光照度为 62.5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 h/d、昼夜温度为 10 ℃/6 ℃ 下胁迫4 d,每天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
1.2 方法
采用Orion电导仪测定叶片质膜透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浸提法[5]测定叶绿素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
电解质渗漏率是反映植物受伤害程度的重要指标,电解质渗漏率越高,植物受伤害程度越严重。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SA各处理电解质渗漏率增加缓慢,均明显低于对照,说明适宜浓度的SA 处理能减轻低温对幼苗的伤害,其中2.0 mmol/L SA 处理的黄瓜幼苗上升幅度最小,质膜损伤程度最低,电解质渗漏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2.2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的积累会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渗[6]。由图2可知,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幼苗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CK增幅较大,SA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增幅均低于CK。以SA 2.0 mmol/L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膜脂氧化程度最低,抗冷效果最佳,说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使被伤害的原生质膜得到逐步修复,低温冷害得到缓解。
2.3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可溶性糖是植物细胞的重要渗透调节物质,其含量与抗冷性密切相关,含量越高,抗冷性越强。在低温胁迫期间,各处理的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4.0 mmol/L SA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小。可见,适宜浓度的SA能够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图3)。
2.4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低温胁迫促进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并抑制其合成。低温胁迫期间,各处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4.0 mmol/L SA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快,2.0 mmol/L SA处理下降幅较小。可见,适宜浓度SA处理能够提高植物的抗冷性,延缓叶绿素降解(图4)。
3 结论与讨论
低温胁迫下,生物膜会遭到不同程度损伤,膜透性升高将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造成细胞死亡。因此,膜透性升高程度是低温伤害的重要标志[7]。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膜脂过氧化的程度[8]。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但适宜浓度SA处理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膜的稳定性,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2.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佳。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可溶性糖作为渗透调节物质、防脱水剂,能提高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加保水能力、降低冰点、提高植物抗冷性[9]。低温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绿素降解加快,叶缺绿或黄化,严重时变白,因此,叶绿素含量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低温对植物的伤害程度[10]。在低温胁迫下,对照幼苗叶绿素含量降解较快,受低温影响严重,渗透调节能力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较小,也影响其渗透调节能力。喷施2.0 mmol/L SA溶液可缓解低温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的抗冷能力,延缓叶绿素降解。
参考文献:
[1]舒英杰,周玉丽,张子学,等. 水杨酸对黄瓜萌发种子抗冷性的影响[J]. 种子,2006,25(5):63-64,69.
[2]林忠平,胡鸢雷. 植物抗逆性与水杨酸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关系[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2):185-188.
[3]Shiras K,Nakajima H,Rajashekar K,et al.Salicylic acid potentiates anagonist-dependent gain control that amplifies pathogen signal in the activation of defense mechanisms[J]. Plant Cell,1997,9(2):261-270.
[4]鲁旭东,陈小飞. 水杨酸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J].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13-17.
[5]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4-261.
[6]孙巧峰,于贤昌,高俊杰,等.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60-1665.
[7]薛国希,高辉远,李鹏民,等. 低温下壳聚糖处理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4):441-448.
[8]尹璐璐,于贤昌,王英华,等. 5-氨基乙酰丙酸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166-169.
[9]张 娟,徐 坤,孙 杰. 番茄不同砧木材料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104-108.
[10]孙巧峰,于贤昌,高俊杰,等. 羧甲基壳聚糖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60-16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