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秋玉米缓释肥的施肥效应

2015-06-15 00:24韦德斌刘永贤向英费永红钟维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产量

韦德斌+刘永贤+向英+费永红+钟维

摘要:为了提高秋玉米的肥料利用效率和节省施肥用工,2012年在广西百色市开展不同类型缓释肥(D1F1、D1F2、D1F3、D1F4、D1F5、D1F6、D2F1、D2F2、D2F3、D2F4、D2F5、D2F6、CK1、CK2)一次性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CK2(习惯施肥)相比,施用不同类型缓释肥的秋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穗长、产量、单位肥料农学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348%、2.36%、4.04%、1.53%、28.28%,其中D1F5组合的增产效应较明显,可增产1567%;D1F4组合的单位肥料农学利用率较高,可比CK2提高53.78%。

关键词:缓控释肥;秋玉米;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S145.9;S513.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094-03

收稿日期:2014-09-05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玉米)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U1033004-0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甘蔗、芒果、玉米百色综合试验站能力建设项目(编号:百科计20121416);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2012jjBA30053);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编号:桂农科2014HM09、2010010)。

作者简介:韦德斌(1969—),男,广西百色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通信作者:刘永贤,硕士,主要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E-mail:liuyx27@163.com。

秋玉米是桂西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物量高、需肥量大。在习惯生产中,人们为提高其产量,盲目大量施用化肥,追肥的次数较多,这样不仅耗工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增产不增收,还严重破坏了土壤养分平衡与土壤生态环境,给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7]。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复合肥料,能按照秋玉米不同时期需要的养分比例及数量,缓慢趋向释放与需肥规律基本相一致的肥料养分,可避免土壤中的养分过量,协调土壤养分供应与秋玉米养分吸收之间的矛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施肥次数,减轻环境污染[8-10]。大量研究结果表明[11-13],在秋玉米生产中,施用缓控释肥能提高养分利用率40%~45%、节省肥料15%~20%,且基肥一次性施用能够满足秋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无需追肥,节省劳力投入。因此,本试验引进6种不同的缓控释肥,在桂西南秋玉米主产区开展不同缓控释肥对秋玉米的生长、产量与单位肥料农学利用率研究,同时还设置了不同施肥量的对比,以期获得秋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最适控释施肥量,为控释复合肥料在桂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秋玉米品种为桂单0810,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供试肥料包括大展复混肥(重庆多来利化肥有限公司)、雷力复混肥(北京雷力绿色肥业连锁有限公司)、氯环掺混肥(广西新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正控释复合肥(山东金正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内。原始土样养分状况:速效氮 65.8 mg/kg,速效磷48.4 mg/kg,速效钾75.3 mg/kg,有机质 1.7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种不同类型的缓效肥(F1、F2、F3、F4、F5、F6)、2种不同施肥量(D1、D2)、1个不施肥对照(CK1)和1个习惯施肥对照(CK2),其中D1为450 kg/hm2,D2为600 kg/hm2(表1),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区组内随机排列,共42个小区,每个小区为21 m2。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12年8月15日进行播种,8月21日(播种后

表1 试验处理设置

不同施肥量 不同类型缓效肥 氮磷钾配施比例 备注

D1 F1 14%-5%-10% 大展复混肥:硫酸钾型缓释生态肥

F2 15%-10%-15% 雷力复混肥:含有机质3%,海藻8%

F3 20%-5%-10% 氯环掺混肥:含有机质20% 黄腐酸7%

F4 16%-4%-10% 氯环掺混肥:含有机质25% 黄腐酸10%

F5 18%-8%-16% 金正控释复合肥:硫酸钾型

F6 18%-8%-16% 金正控释复合肥:硝酸钾型

D2 F1 14%-5%-10% 大展复混肥:硫酸钾型缓释生态肥

F2 15%-10%-15% 雷力复混肥:含有机质3%,海藻8%

F3 20%-5%-10% 氯环掺混肥:含有机质20% 黄腐酸7%

F4 16%-4%-10% 氯环掺混肥:含有机质25% 黄腐酸10%

F5 18%-8%-16% 金正控释复合肥:硫酸钾型

F6 18%-8%-16% 金正控释复合肥:硝酸钾型

习惯施肥对照(CK2) 300 kg/hm2基肥+225 kg/hm2攻苞肥普通复混肥(15%-15%-15%)

不施肥对照(CK1) 不施肥

6 d)补苗,8月28日(播种后13 d)间苗定苗,在8月25日(播种后10 d)、9月16日(播种后32 d)各喷1次杀虫剂,9月12日(播种后28 d)培土,10月8日(播种后6 d)喷除草剂,9月20日(播种后36 d)对习惯施肥(CK2)处理施攻苞肥。种植密度为52 500株/hm2,所有缓控释肥都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完,小区施肥均匀。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测定项目包括株高、茎粗、穗高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质量、产量,其中株高是指根基部至最新叶片叶基高度,茎粗以基部节茎为准,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每小区测10株,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处理共测30株。

单位肥料农学利用率(kg/kg)=[施肥处理产量(kg)-不施肥处理产量(kg)]/肥料用量(N+P2O5+K2O,kg)。

1.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均在Excel 2003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缓释肥对秋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

表2表明,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这6种不同的缓释肥对秋玉米的株高与穗位高均有促进作用。与CK2(习惯施肥对照)相比,在D1施肥量下,6种不同缓释肥的秋玉米株高与穗位高平均提高2.46%、2.76%;在D2施肥量下,平均提高449%、5.32%。与CK1(不施肥对照)相比,在D1施肥量下,6种不同缓释肥的秋玉米株高平均提高26.07%、38.08%;在D2施肥量下,平均提高28.57%、41.52%。与CK2相比,除施用F3与F4(氯环掺混肥)这2种缓释肥的秋玉米茎粗有所降低(在D1施肥量下分别降低2.26%、2.05%,在D2施肥量下分别降低0.57%、0.28%)外,其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F6(金正控释肥)最明显,在D1 、D2施肥量下分别提高226%、8.49%。

2.2 不同缓释肥对秋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

表3表明,与CK2相比,只有F5、F6这2种缓释肥能提高秋玉米的产量结构指标。在D1施肥量下,施用F5缓释肥的秋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420%、0.80%、1.54%、0.27%、0.07%, 施用F6缓释肥的秋

表2 不同缓释肥处理对秋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

处理 株高

(cm) 茎粗

(cm) 穗位高

(cm)

D1F1 273.37 1.433 118.73

D1F2 271.93 1.433 119.93

D1F3 267.90 1.382 123.20

D1F4 265.40 1.385 117.40

D1F5 271.47 1.420 115.73

D1F6 268.67 1.446 116.43

D2F1 279.67 1.479 115.60

D2F2 276.10 1.518 123.83

D2F3 266.83 1.406 119.47

D2F4 272.37 1.410 118.80

D2F5 271.73 1.522 121.77

D2F6 284.10 1.534 129.67

CK2 263.30 1.414 115.38

CK1 214.00 1.168 85.87

表3 不同缓释肥处理对秋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

处理 穗长

(cm) 穗粗

(cm) 穗行数

(行/穗) 行粒数

(粒/行) 千粒质量

(g)

D1F1 16.76 4.572 12.5 36.9 374.76

D1F2 17.03 4.573 12.9 36.3 358.33

D1F3 16.77 4.568 13.1 35.6 351.29

D1F4 17.16 4.585 12.9 36.5 377.84

D1F5 17.86 4.687 13.2 37.6 378.22

D1F6 17.37 4.672 13.2 37.8 377.97

D2F1 17.60 4.638 13.1 37.1 358.18

D2F2 17.58 4.627 13.0 37.6 375.65

D2F3 17.65 4.628 12.9 37.9 380.94

D2F4 17.78 4.693 13.2 37.9 367.87

D2F5 17.70 4.725 13.4 38.5 379.44

D2F6 18.03 4.727 13.4 37.6 386.11

CK2 17.14 4.65 13.0 37.5 377.94

CK1 13.26 4.25 12.0 24.9 316.13

玉米则分别提高1.34%、0.47%、1.54%、0.80%、0.01%;在D2施肥量下,施用F5缓释肥的秋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3.27%、1.61%、3.08%、2.67%、040%,施用F6缓释肥的秋玉米则分别提高5.19%、166%、308%、0.27%、2.16%。

2.3 不同缓释肥对秋玉米产量及单位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4)表明,F5和F6这2种缓释肥能明显提高秋玉米产量。与CK2(习惯施肥)相比,在D1施肥量下,施用F5、F6这2种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0.14%、3.79%;在D2施肥量下,分别提高15.67%、13.54%。表4还表明,这6种缓释肥均能明显提高秋玉米的单位肥料农学利用率。与CK2相比,在D1施肥量下,施用F1、F2、F3、F4、F5、F6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7.86%、17.08%、7.65%、40.17%、25.42%、35.24%;在D2施肥量下,分别提高2349%、17.68%、32.54%、53.77%、25.37%、13.04%。但是秋玉米收获后,各处理间的田间持水量变化并不大。

表4 不同缓释肥对秋玉米产量及农学利用率等的影响的影响

处理 产量

(kg/hm2) 农学肥料利用率

(kg/kg) 收获后田间

含水量(%)

D1F1 9 373.20 29.78 19.5

D1F2 9 731.70 23.58 19.6

D1F3 8 901.30 21.68 20.9

D1F4 9 298.50 28.23 18.7

D1F5 10 260.60 25.26 21.2

D1F6 10 634.85 27.24 20.5

D2F1 9 814.80 24.87 19.9

D2F2 11 175.30 23.70 20.3

D2F3 11 092.95 26.69 20.1

D2F4 11 061.90 30.97 19.5

D2F5 11 851.35 25.25 20.1

D2F6 11 633.85 22.77 19.6

CK2 10 246.20 20.14 19.8

CK1 5 487.15 — 19.7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对秋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均有促进作用。与CK2(习惯施肥)相比,这6种不同的缓控释肥在2种不同的施肥量下(450、600 kg/hm2),秋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穗长、产量、农学肥料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3.48%、2.36%、4.04%、1.53%、28.28%。其中,D1F5处理的增产效应较明显,比CK2增产15.67%;D1F4处理的农学肥料利用率较高,比CK2提高53.78%。这可能是因为适量缓释肥可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来调控其养分释放速度,能明显提高和优化秋玉米中后期农艺性状和叶面积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而提高产量[14],这在保证秋玉米各生育阶段养分供应的同时又防止肥料淋失浪费[3-6,12],从而提高肥料的农学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田红琳,杨 华,许明陆,等. 5种缓释肥在渝单8号玉米上的应用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66-68.

[2]李宗新,王庆成,齐世军,等. 控释肥对玉米高产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127-130.

[3]许海涛,王成业,刘 峰,等. 缓控释肥对夏玉米创玉198主要生产性状及耕层土壤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0):66-70.

[4]谷夺魁,刘树庆,宁国辉.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及其环境安全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4):100-104.

[5]景立权,袁建华,赵福成,等. 玉米超高产精确栽培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429-434.

[6]李燕婷,李秀英,赵秉强,等. 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累积效应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5):45-48.

[7]金友前,郜红建,杜保见,等. 施肥措施对玉米冠层结构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6):1254-1259.

[8]赵 斌,董树亭,张吉旺,等. 不同控释肥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8):69-72.

[9]赵 斌,董树亭,张吉旺,等. 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10):1760-1768.

[10]邵国庆,李增嘉,宁堂原,等. 灌溉和尿素类型对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672-3678.

[11]赵欣楠,龚成文,杨君林,等. 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11(5):19-21.

[12]任翠莲,马银丽,董娴娴,等. 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2):12-17.

[13]李 伟,李絮花,李海燕,等.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2,38(4):699-706.

[14]赵 霞,刘京宝,王振华,等. 缓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47-249.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