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刘芳:在黑暗中拥抱光明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刘芳,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盲人女教师。她没有在黑暗中沉沦,反而活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彩。“我不会向命运低头。”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她是一个敬业、乐观、坚强的教师。”
“她爱唱、爱笑、爱美。”
“刘老师比很多身体健全的人都更坚强。”
在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领导、同事和学生看来,盲人女教师刘芳不仅没有随着“黑暗”消沉,反而更加阳光,传递着浓浓的正能量。
“我今天穿得漂亮不?” 11 月 18日,身穿红色旗袍、内搭黑色毛衫的刘芳以这样的开场开始接受采访。她长长的睫毛下,闪着一双灵动的眼睛,让人难以觉察出异常。
读大学时,刘芳的眼睛就已经开始出现夜盲症状,但她没有在意。
1993 年,23 岁的刘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麦架中学(现白云区第三中学)做语文教师。几年之后,她的夜盲症蔓延到白天,“眼前总觉得有水波纹晃动,波光闪闪。”
1997 年 8 月,刘芳在省医接受眼睛检查手术后被医生告知:“你患的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将来你会成为一个盲人。”
“真是晴天霹雳!”她至今清晰记得当时那种悲痛:“五雷轰顶、绝望、泪流成河……”
回到家,看着才8个月大的儿子,她心如刀绞:“如果我不在了,儿子怎么办?”她开始思考往后的人生该怎么走。
“为了儿子,我必须坚强。虽然以后会看不见,但我还活着,总比得癌症好很多。”这个念头支撑着她勇敢地走过接下来的十年时光。“到 2007年时,我完全被黑暗包围了。”
“我要记住世界的色彩。”1997 年之后的两年里,她报了一个美术班:学习素描、下乡写生、制作脸谱……
她争分夺秒地阅读大量书籍。在2001 年看完最后一本纸质书《笑傲江湖》后,她开始依靠听读来为自己“充电”。直到这个时候,家人才知晓了她的病情。
丈夫在凯里工作,常年不在家。虽然已经失去光明,但她依然坚强地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直到后来父母搬来同住。“我不会向命运低头。”回顾往事,她语气坚定。
“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面对苦难,刘芳常常唱歌激励自己。
面对生活的磨难,刘芳选择在黑暗中拥抱光明,用美好的心灵和行动给予他人光明和感动。图为刘芳给学生上德育课。(蒲学光/摄)
“我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无能。”在家时,扫地、洗衣、倒水、炒菜,她样样做得来;在校时,去楼下的厕所,从讲台到教室最后一排,她熟练的动作与常人无异。
尽管生活艰难,但她舍不得放下自己钟爱的三尺讲台。2003 年至2007 年的四年间,是刘芳最为艰苦的岁月。学校领导了解到刘芳的病情后,担心她会耽误学生,便多次劝导她辞职休假。“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不仅不会耽误学生,还能帮助更多学生。”
为了把课上好,在同事的帮助下,刘芳利用残存的一点视力,把初中三年的语文教材里重要篇目中的难点与重点,全部熟记于心。
在教室里,她用声音掌控着课堂,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这得益于刘芳天生具有的幽默感,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她的课生动有趣,她像个相声演员一样运用说、学、逗、唱等形式上课,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深受学生欢迎。
无论是上课还是批改作业,刘芳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比如作文课,起初她让每个学生带着作文到办公室朗读给她听,然后由她点评。之后,她把作文评阅从办公室转移到教室,学生朗读完自己的作文后,她凭借超强的记忆,迅速对文中的细节做精彩点评。
学生成绩不但不受到影响,反而越来越好。虽然刘芳带的班级多是“问题班”或者“双差班”,但是这些班级学生在中考时成绩常常名列学校平行班级第一。2005 届中考,学校前三名语文高分都出自她所教的班级。
尽管教出了成绩,但她依然面临考验。2006 年,新任校长何代乾跟她说了来自家长们的担心。“别人能做好的事情我照样能做,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为什么不让我留下?你们要我离开我的讲台,离开我的学生,这等于是要我的命。”刘芳的坚毅、执着深深打动了校长。
白云区第三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加上初中生正处在学生叛逆期的阶段,学校方面打算安排老师对这些学生进校心理辅导。
2008 年 6 月,刘芳走上了学校为她创设的新工作岗位——心理咨询老师。
“眼睛看不到,改不了作业、试卷,这会加重同事的工作量。何况,实施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一些篇目都改了,如果我再教下去会对学生不好。”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刘芳决定忍痛割爱,放弃自己最喜欢的语文教学。
心理咨询室开设后,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去找刘芳寻求心理辅导。刘芳用爱去倾听学生们的真情实感,用情感去感化学生,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
2012 年的一天,某班级一位语文老师焦急地跑到刘芳办公室求助:语文课上,学生张伟(化名)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老师不停地念叨,张伟站起来大吼一声“那我就错了呗!”看着张伟的这种态度,语文老师更加生气,继续念叨。于是张伟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用圆规不停地划自己的胳膊。惊慌之下,语文老师赶紧拉着这位学生来到刘芳的心理咨询室。
刘芳叫张伟坐下之后,轻轻地拉着张伟的手,当她触碰到张伟流血的手腕后,刘芳流泪了。看着老师哭,张伟也嚎啕大哭……待到平静下来后,刘芳开始给学生作心理辅导。
“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呢?”
“我越说错,老师就越生气,我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稳定老师的情绪。”
“如果我是你妈妈,我得心疼死,世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我看不见都可以做到,你也可以……”
过了一会儿,张伟站起来,扶住刘芳的双肩:“刘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为了缓和张伟与语文老师的关系,第二天班会课,刘芳前去代课。刚走到教室门口,刘芳就风趣地说“儿子,我们又见面了。”
正当同学们不解之时,张伟昂首挺胸地跑到门口牵着刘芳走上讲台。拉着张伟的手,刘芳知道这个孩子已经领悟到了老师的苦心。
每个学期,刘芳都要到全校所有班级至少上两次课,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疏导。此外,她每周都去学校乡村少年宫道德讲堂给学生们讲故事,并常常去校外多家单位做讲座。
刘芳失明后先后完成了两部小说,其中17万字的《石榴青青》已经出版,她把出版费捐给了贫困学生。“我这样做是希望有更多人关心农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
在校长何代乾看来,白云区第三中学拥有优良的校风校纪,与刘芳有很大的关系。“我从来不刻意去给学生或者老师们上德育课,因为刘芳就是我们学校的‘活教材’,她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和希望胜过任何德育课堂的说教。”何代乾说。
对话刘芳:
记 者 :你为何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刘 芳 :我坚持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坚持用爱倾听学生心声。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真诚地去帮助,耐心地去开导,让他们走向阳光。
记 者 :你的愿望是什么?
刘 芳 :接下来这几年,我有三个心愿:让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更上一层楼;出版自己的第二本书《花开十年》,讲述农村学生的可爱和对好老师的渴求;用卖书所得的钱,帮扶更多贫困生。
(责任编辑/王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