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彭 典
村支书杨健的“富民经”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彭 典
推不脱肩上的责任,卸不掉心里的情意,杨健转让了自己的企业,放弃了百万年薪,回到家乡担任村官,用自己的商业智慧和满腔热情,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数年前,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如今,龙江村转变为生态秀美、村强民富的富裕村。
“龙江村的发展离不开杨健。”村民这样说。
杨健何许人也?他是龙江村党支部书记。从优秀的企业家转型为能干的村支书,他带领村民,用三年时间让龙江村“大变样”。
2010年6月,杨健来了。那年,他已40岁。
在此之前,龙江村承载了他完整的少年记忆。高中毕业之后,他离开家乡,闯荡商海,在遵义市创办了盛欣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随着事业发展,除了每年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他很少返乡。
2010年,公司党支部书记屈胜华找到杨健——他们俩是龙江村的老乡。
屈胜华说,龙江村现在的情况很糟糕,村领导班子涣散,生产搞不好,群众意见极大,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
“这个带头人就是你!”
杨健一听,立刻把手一挥,干脆地回绝:“不成,不成,我对农村工作不熟悉,不能瞎指挥。”
当村官,杨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公司发展得挺好,为啥要回家当村干部呢?干不好还得罪乡亲。
打那以后,屈胜华隔三差五就往杨健办公室里跑,开口闭口就劝他回去当龙江村的带头人,一劝就是好几个小时。
“那时候,我一看到屈胜华,扭头就走。”杨健笑着说。
屈胜劝说的次数多了,杨健开始动摇了:“人到中年,对家乡总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小时候,我在村里上学,家乡的路坑洼不平,吃水还得挑。现在回乡一看,道路还是没有修好,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看到这些,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经过半年的考虑,杨健决定接下这副重担。公司交给妹夫打理,自己的年收入少了上百万元,他却说:“付出是因为责任。”
走马上任的杨健,刚回到村里便面临一系列考验:没有通组硬化道路、没有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没有党群活动阵地、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要想富,就要战天斗地!”上任后,杨健立刻下村入户了解村情,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寻找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到了我这个年龄,还为赚钱而工作,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我想为家乡人做点实事。归乡,回报恩重如山的乡亲们。”杨健说。
熟悉杨健的人都知道,他有敢于碰硬的魄力,有善于谋划大局的睿智,还有敏锐的商业头脑,是龙江村的致富带头人。图为杨健(右)带领村民修建通村公路。(受访者供图)
“三年的时间我要让龙江村发展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三年之后兑现不了承诺,我辞职。”村民代表大会上,杨健立下军令状。
村民杨高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笑着说:“当时我们都觉得企业家当村干部,不靠谱。他懂农村工作吗?但是听了他对龙江村未来发展的规划后,我们觉得他靠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开完村民代表大会,杨健就拉上老支部书记代运发一起调研。
两人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刚开始,村民欲言又止,不肯相信杨健。
一旁的代运发忍不住发话:“不相信他,你们总该相信我啊!有什么直说,不怕。”村民们这才打消顾虑,把自家遇到的困难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经过两个月的调研,杨健的笔记本记满了村民们的各种诉求。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村民们不相信他,也不信任村支“两委”——因为以前村里一有事村民就得花钱。
杨健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调整干部班子,让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党委组建了7个村组党支部和1个蛋鸡养殖协会党支部,成立了9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每一名党员负责联系服务一户家庭。
这种“责任到人、服务到户”的工作方式,开辟了龙江村党建工作新风貌,也点燃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龙江村富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改居住。”在杨健的主导下,龙江村党委向当地政府申报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修建石灰窑至龙江桥的通村公路。项目获批后,村党委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投工投劳,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1公里硬化公路修建工程。
可是,修路期间,杨健受了很大的委屈。有些村民认为他是在为自己捞钱,常在背后说“风凉话”。
“做事做不走,我走还不成!”性格耿直的杨健当即给当时深溪镇的镇长肖大强递交辞职报告。“我第二天就飞到重庆,想放松一下自己。”杨健说:“当时自己的党性觉悟太低,说走就走。”
到达重庆没多久,杨健就接到了肖大强的电话。原来,杨健走后,龙江村的30名村组干部找到了肖大强,说什么也不让杨健辞职。“杨书记不回来,我们村里面的工作没法开展。”
推不脱肩上的责任,卸不掉心里的情意,杨健还是回来了。此后,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他再也没提过“离开”。
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是杨健上任之后的“第二把火”。
凭着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杨健很快发现了商机。杭瑞高速过境龙江村,他便把全村分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摸排具有施工经验的土木泥瓦工匠,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公开推荐产生一支由20人组成的建筑工程队,主要负责承包辖区内项目的物资运输、土石方开挖等工程,当年就创造集体收益82万元。
龙江村地处遵义市红花岗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不断有企业进驻、项目落地。2013年,在杨健的带领下,村委采取“资金+土地”入股方式,与遵义德赛水泥厂合作开办“遵义建安混凝土有限公司”,联合开办檬角山搅拌场,每年为村集体创收逾百万元。
“要做大村集体经济,就必须整合资源、多元发展。”在商海中打拼多年,杨健的眼光看得很远。他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导向,立足蛋鸡养殖、村办企业、蔬菜基地等农产品及资源优势。龙江村建起了无公害千亩蔬菜基地,成立了农生果蔬专业合作社,还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蛋鸡养殖基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杨健的带领下,龙江村正在发生改变。
村民杨高伦说:“杨书记刚到村里的时候,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放着好好的老总不当,非要到农村来吃苦?但是他来的这几年,龙江村的变化是摸得着、看得见的。道路修通了,大家吃水再也不用挑。”
“杨健做事有企业家的风度,果断、老练。”村民毛中权说,村里许多人称他为“企业家村官”。
对此,杨健笑称:“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裕起来、日子红火起来,这是我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懂经济、懂管理的带头人。”
对话杨健:
记 者:从商经历对村官工作有什么帮助?
杨 健:作为龙江村的带头人,不懂经济是不行的。村集体的管理也得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之前开办企业的经验有很大的用处。除此之外,我也积累了许多资源,能够充分利用人脉,为龙江村带来更多的机会。
记 者:你给自己的工作打多少分?
杨 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这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引导党员群众相信党、跟党走,也是本职工作。我给自己打80分吧,因为这几年没有偷懒。
记 者:能否分享一下你的“致富经”?
杨 健:一个村子就像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集体经济,要有致富门路和经营管理经验,对市场经济有判断和驾驭能力,在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有社会资源优势,有抗御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姚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