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首届民博会搭平台扩开放促交流

2015-06-13 11:58
当代贵州 2015年38期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 坤

中国(贵州)首届民博会搭平台扩开放促交流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李 坤

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和贵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民博会的永久办会会址,贵安新区以此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贵安新区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并通过交流合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进一步开发。

民博会上,美轮美奂的国际国内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参观者纷至沓来。图为民博会中心展区内,游人购买国外工艺品。(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张 凯/摄)

9月24日至28日,以“保护、传承、创新、开放”为主题的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在贵安新区隆重举行。

3万多平方米的展区内,通过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精品展、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贵州“锦绣计划”展等系列展会,一批难得一见的国内外手工艺精品在这里精彩亮相。而国际工艺品比赛、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西班牙美食节等精彩赛事和活动,让手捧传承记忆的国际国内民间艺人、大师、传承人一展绝技。

数据显示,5天时间,参观民博会的游客25万余人次,现场销售额约900万元。

首届民博会,打开了一扇多彩贵州、美丽贵安与世界握手的窗口。

民博会永久落户贵安新区

“多彩和谐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推动我省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民博会开幕式上表示。

正因为如此,早在9年前,贵州立足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始举办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展销大会的“两赛一会”。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越是现代的。”在“两赛一会”的带动下,靠刺绣、银饰、蜡染等民族民间传统技艺,贵州大部分少数民族能工巧匠群体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成为自主创业和带动就业的生力军,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产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

截至2014年,全省累计约有3.2万件作品和1.6万名能工巧匠参赛,共评选出“贵州名创”723件(套)、“贵州名匠”401名。

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201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两赛一会”升格为“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旨在全方位、大规模展示贵州绚丽多姿且丰富异常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扩大民族民间艺术交流合作,提升民间工艺品开发设计水平,推进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及科学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并决定将贵安新区作为民博会永久办会地。

贵安新区提出,要把民博会办成一届一流水平的盛会,实现一年聚人气、两年有影响、三年见成效、五年创品牌,树立贵州新形象,把博览会打造成贵州对外开放的“文化品牌”。

事实上,从“两赛一会”到“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改变的不仅仅是名称,更是贵州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

贵州的目标是,要把民博会办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业发展盛会。同时,突出规划引导、创新产品设计、加大产业培育、壮大生产企业,加快推进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产业化发展步伐。

以民博会为平台,一批民族民间工艺品项目和民族文化创意项目落地贵州。本届民博会上,投资总额超过260亿元,其中现场签约项目总额达110亿元。

正在研究编制的《“十三五”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围绕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出一批重点品牌、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打造销售网络窗口,助力优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企业走向省外,迈向国际市场,把独具文化特色的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产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跨越国界的交流平台

这是一场汇聚中外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文化盛会。

民博会上,来自俄罗斯、荷兰、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埃及、尼日利亚等3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工艺美术协会负责人、手工艺大师共襄盛会。

美轮美奂的国际国内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参观者纷至沓来。

“这个是韩国锣钿漆器,它是在雏形形成之后刷上一层漆,等漆干后在上面用手工贴上贝壳、银丝线、亮片等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最后再上一层漆。”9月24日,在国际国内民间工艺品展上,来自韩国的何玲用生硬的普通话向观展市民介绍自己带来的参展作品。

“通过民博会不仅可以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艺人同场竞技,互相交流,机会非常难得。”何玲说。

在俄罗斯展区,如潮水般涌来的市民让参展商陈志辉措手不及,“这次带来的俄罗斯套娃最受大家喜欢,供不应求。”

在贵州印象苗族银饰刺绣有限公司展区,琳琅满目的银饰、刺绣精致又漂亮。“我这都是纯手工银器制作。民博会期间,公司展区的销售额约6万多元,销量最好的产品要数手镯、吊坠、项链等银饰品。”公司董事长张志林表示,“其实这次来参加民博会,最大的收获是与深圳、上海两家文化旅游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

民博会上,黔东南银饰刺绣、安顺蜡染、大方漆器、丹卡拉鸟笼……一件件带有贵州符号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正从这里走向世界。

贵阳市民王新欣说:“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这些工艺品,这次民博会把它们都集中在一起,让大家能在家门口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缩短了贵州与世界距离。”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中国区主陈平表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艺品,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与融合的象征,是跨越民族与国界的最好的艺术交流形式。

塑造民博会的“贵安品牌”

“希望全世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能够在此次民博会上碰撞融合、共生共荣,贵州绚丽丰富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能够得到全方位展示,贵州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得到大力传承弘扬,并为贵安新区推动文化兴区提供有益指导和帮助。”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对本届民博会寄予厚望。

马长青表示,文化构成作为城市的精神内核,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个性与魅力。在保持对文化敬畏的同时,贵安新区高度重视人文魅力空间的构建,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以及新区文化事业的培植,努力打造全国知名、有世界影响、以文化见长的现代特色城市。

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贵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民博会的永久性办会地,贵安新区提出,围绕保护、传承、创新、开放四大关键词,不仅要发展“经济新区”,还要成为“文化新区”。

正在致力于大数据发展的贵安新区,为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产品与大数据、信息化产业或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了优势明显的良好平台,不仅为贵安新区寻求民族工艺品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便利,还可以让外界了解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从而促进其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与此同时,贵安新区正规划建设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创业的园区和孵化基地,旨在吸引国际国内著名的工艺大师在贵安兴建工作室,将好的创意与市场实现嫁接,让具有“贵州元素”、“贵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文化产品成为畅销世界的精品,推动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六月六旅游文化街”、平寨社区“创客空间”,正成为新区传承保护和创新开发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贵安新区还将努力搭建与世界民族文化交流的大平台,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世界民族民间艺术博览城”,在汇集国际国内民族民间艺术产品、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国际民间艺术交流、国际青少年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民博会承载的不仅是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希望,还是推动贵安新区与世界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喻 丹)

“雁归兴贵”计划正召唤离土离乡的辛勤劳动者回家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