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辰
在很多人看来,好照片或者艺术作品应当拥有令人沉醉的美丽画面、富有张力的精彩表现、深刻动人的精彩故事;或者至少,它应该是完整的。
乍一看,让·弗朗索瓦·勒帕热(Jean-François Lepage)的作品似乎让我们很难解读出一些比较明确的信息。这究竟是重塑人物的造型,还是涂鸦后的产物?那些被拼贴重叠在一起的视觉片段又代表什么意义?
有时候我们愿意承认艺术是个谜,不过,这种视觉感受很难让我们把这样的作品与一位才华横溢的法国时尚摄影“大咖”联系起来。在他的照片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更多是割裂、孤寂与神秘。
然而,这位摄影师有话要说:“我认为创作不需要拘泥于陈规或逻辑,甚至不需要明确的意义,还可以遵循直觉的指引。”
2014年至今,勒帕热整理了自己先前拍摄的底片,通过拼贴、造型把各种视觉碎片拆分重组,命名为《再循环:重塑的时尚》(Recycle: Reimagining Fashion)。同样的照片为何会在两个时空中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又是什么样的理念驱使勒帕热使用拼贴的方式重塑作品?或许,在这期间经历蜕变的不仅仅是作品而已。
探寻属于自己的灵光
1960年,勒帕热出生于艺术之都法国,凭借着独特的洞察力与前卫的视野,这位从1980年代就开始闯荡时尚界的摄影师就与诸如Depeche Mode、Vogue等大牌时尚杂志合作。这也让他在年轻时就获得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不过,勒帕热并没有满足。
“当时我认为自己拍的东西还不错,但这不够。”在获得一定的声誉后,勒帕热开始逐渐反思自己的创作与作品。在他看来,当时进行的创作仅仅基于摄影技术的完美再现。然而,这并不等同于以艺术的理念进行创作,如果没有从“艺术的本源”角度来考虑创作,那么在摄影这条路上也不会有更大进步。为此,勒帕热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之后拒绝了一系列与知名杂志和大牌厂家合作的机会,转而选择一些短期能完成的工作和广告客户。这样,勒帕热能够安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绘画创作。通过这样的转型,他有了更多时间来探索更纯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统的时尚摄影总是围绕着推销产品,以及拍摄一些华丽的图片,我想这是一种非常刻板的做法。”
经历将近13年的绘画创作之后,勒帕热再次回归时尚界。此时,勒帕热对于艺术与时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他逐渐感觉到,时尚摄影并非商品的附庸,也可以作为艺术家个人视觉实验的元素。“我觉得创作不仅是构建艺术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艺术家内心的过程,既便这种形象看起来可能会粗劣或不正常。”勒帕热表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灵魂。”
勒帕热不仅从另外一个方式审视时尚产业,同时也开始从另一种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尽管《再循环》这组作品中还保留着时尚产业的气息,但勒帕热已经从别人认为“足够完美”的形象上走到更远。创作方式不仅限于单纯的拍摄,参照的标准也并非基于传统的美学,勒帕热使用拼贴的方式为老照片赋予更多可读性,以客观变为主观、用现实填补超现实,逐渐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出表象下的另一个世界。
重生的影像
用照片进行拼贴创作并不鲜见,但各自创作的理念却不尽相同,早在摄影刚诞生时就有两位英国摄影师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1875)和罗宾逊(Henry Peach Robinson,1830—1901)开始尝试拼贴底板。为了让照片获得绘画效果,他们经常使用几张甚至十几张底板剪接成一幅新画面,令人流连忘返。而在达达主义兴盛时期,一些艺术家们为了反对德国法西斯主义,挥舞起剪刀和胶水,在画布上拼贴各种象征德国时事的片段,不失犀利地展示出一系列闹剧般的画面。
勒帕热的作品却不尽相同。他的作品既不追求形式的美感,也并非犀利的讽刺。尽管勒帕热很少解释自己的作品,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些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视觉维度,不光透露着宣泄的情感,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摄影并不意味着一个瞬间的终结”。在勒帕热看来,使用老照片进行拼贴的创作方式更像是赋予影像新生的过程。“当我把这些无生命的照片拼贴重组,也意味着它们在此刻完成了新的蜕变。”
勒帕热选择自己在1990年代拍摄的一系列宝丽来8×10胶片作为素材,经过数字调色后再打印拼接在一起。经过重新组合的作品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场白日梦;阴暗而不饱和的色调闷得透不过气来;简单而突兀的订书钉也让人感到诡异与神秘。这种再造时光遗迹的方式令勒帕热非常痴迷,按他的话来说:“描绘过去即塑造未来。”
“我用了很多时间来剪裁拼接这些底片,有时候还会把一些不同的影像拼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幅新的画面。”勒帕热犹如一名外科医生面对以往的作品,使用最简单的工具悉心解构着错综复杂的画面,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超现实影像。他认为,这样的创作方式“仍然属于摄影,不过更加抽象”。
遇见真实的自我
无论是图片的叠合还是线条的刻画,这些画面看起来都算不上精致,甚至有点粗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痕迹却保留了勒帕热创作时最原始的态度与感受。那些刻画出的印记就好比创作书法一样,全凭一气呵成,容不得停顿与迟疑。又或者可以说,线条的断裂、片刻的迟疑也是心绪波动的真实写照。
“有时候我会盯着天花板构思好几个小时,想象一下自己要的效果是什么。但有的时候也不会顾虑太多,因为在拍摄过程中总会闪现一些新想法。”在勒帕热看来,非刻意、不做作的创作方式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含金量。“哪怕在拍摄商业或者时尚照片时,我都不会要求模特故意做一些动作或者表情,我更愿意去从他们身上提取一些特质,而不是制造一些人为干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曾经提出,人类生来具有本我意识。这种意识游离于自我与超我之间,常常表现为一种追求本能的欲望、冲动、寻求欢乐与满足感,但是这些本能的冲动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是受到压抑和限制的。但是,正像我们看到的,很多艺术作品的成功往往来源于勇敢面对真实的自我。艺术形象不一定需要遵循大众的审美、不一定恪守陈规,但一定要真诚,一定要真实。这也要求创作者探寻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与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虽然这个世界会去制约那些想要变得不同的人,但在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不能限制的往往也是那些可以发出光芒的人。” 勒帕热说:“因此不要试图不惜代价地被别人接受,请尽可能地做自己,留点时间探寻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与创作方法,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至今,勒帕热仍然在创作《再循环:重塑的时尚》项目。“再循环”这个词不仅意味着重塑已有影像,我们还能体会到这十几年中勒帕热思想的变化——他希望“这是一部永远不会完结的作品”。的确,每个人成长历程中都会经历很多微妙的内心变化,而如何反映这些内心变化,是一个永恒的创作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