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
摘 要:怎样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灵感迸发的“动感地带”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非预设性的动态生成,巧妙地加以运用,并且有意识地去创设环境或条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无意为文 有为而作 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
北宋文豪苏轼在总结诗文创作时提出过“无意为文”,“有为而作”的思想理念,即最初未尝有写作之意图,只是在“侍行适楚”的途中,惊叹于秀美景色,自然而然产生了创作欲望和写作灵感,而有作文之意,故“发为咏叹”以成。苏轼的这一创作理念与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其实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很多突发事件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对于这些“旁逸斜出”的课堂小插曲如果能够加以充分的利用,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创作,必然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似“无意”,及时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的奇思妙想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作为课堂的总设计师,教师要有灵活的驾驭能力和敏锐的捕捉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有价值的困惑、议论、讨论,激发学生的灵感,把它拓展、挖掘出来,使之升华成思想火花,使历史课堂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我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总喜欢找一些记忆诀窍,帮助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繁杂难记的知识要点,学生有时候也会在课堂上突发灵感创造出一些有助于记忆的奇思妙想。比如在讲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在讲解完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后,我特别强调了一下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个人改革内容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重点内容并注意区分,防止混淆。当我正在强调“建立十个地区部落”和“十将军委员会”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时,有个学生突然喊了一声“十兄弟”,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就请他站起来解释何谓“十兄弟”。他说,跟数字“十”有关的两个重要内容都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十兄”合起来就是“克”字。我一听完立刻拍手叫好!妙!紧接着我又顺势利导要求同学们继续思考一下如何再记住有关梭伦和伯利克里改革的相关内容。受上一个同学的启发,又有同学喊出“铂金”,寓意是伯利克里改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被称为是“黄金时代”,故用“铂金”这一带有谐音和联想的记忆方法来巧妙地记住它。梭伦改革的内容相对比较难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有同学建议用“梭哈”来记忆,理由是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财产等级制,想到“梭哈”就想到“梭”和“钱”,就会联想到梭伦的改革内容。虽然解释得比较牵强,但是也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重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的哄笑声,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在热烈的讨论和愉快的笑声中度过,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同学们充满新鲜而又稀奇古怪的思维火花又被我及时地补充进备课素材中,成为我以后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所以说,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应该努力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感,使之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素材来源。
二、实“有为”,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去巧引妙导
要使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取得成功,关键是教师的正确引领,教师应该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对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能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或环节。“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所以,因势利导、巧引妙诱、灵活掌控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按部就班、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而如果课堂上突然有“旁逸斜出”的小插曲则会引发学生极大的趣味,有些小插曲可以是学生无意识地偶然创造的,比如前文所介绍的内容;而有些时候,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我们老师可以“有为而作”,去创造条件激发历史课堂的活力。比如我在平时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突然“失忆”,在需要回顾某个讲授过的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带着夸张的表情,装作冥思苦想,“咦,这个问题好像我们在前面哪个地方曾经强调过的,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呢。”当然,这种“失忆”是我故意而为之的,但是却能立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跟着我一起回忆或者是快速地翻阅前面的笔记,思维敏捷的同学为了自我表现更是能够积极踊跃地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我再故作恍然大悟状,并趁机对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以及时的表扬。这种“失忆式”的引导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作为教师要敢于自我降低威信,让学生把老师作为挑战的对手并成为战胜者,这样,他们既可以以胜利者的姿态赢得老师的赞誉,同时也可以赢得其他同学的羡慕,最终还可以达到对所要强调的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一举三得。这种“失忆”看似无意设计,实为教师“有为而作”。
除了会突然失忆,我有时候还会在讲课时有意出现一些知识性或口语性的错误。教师最害怕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做题目时出现错误,其实,“错误”利用得巧妙也是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尤其是教师犯了错误,更容易成为学生善意的“笑柄”,从而起到活跃课堂和加深记忆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上的《南京条约》内容时,因为以前曾经有学生在默写条约内容时把英国割占中国的香港岛写成了“香港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为了提醒现在的学生别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我在讲课时故意把“dao”音发成接近“niao”音,结果引发学生哄堂大笑,而我还故作尴尬状,其实内心在洋洋得意,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预设性的课堂“笑果”。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我又及时地向学生强调别再犯像我这样的错误。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错误”是我有意而为之。
三、无意可有意,有意即有为
无意可有意,对于课堂上无意中突发的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该迅速地加以研判和引领,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和情感的波涛,以灵动的教育机制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努力地做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个性发展和不断创新,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意即有为,在真正意识到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后,能够有意识地及时有效地把这些资源补充进自己的教学素材中,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挖掘资源中的“闪光点”,既可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又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有为而作”的教学目标,实现自己精彩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曾明,王进.苏轼.“无意为文”、“有为而作”与中国诗学“活法”说论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2(6).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