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振军
伦敦东区是个与众不同的区域。一波波法国新教徒、爱尔兰人、犹太人、孟加拉人相继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并留下自己的印记。自19世纪末开始,这个区域曾是拥挤、贫穷、疾病和犯罪的代名词。然而一代代人的努力使这个区域带有的贬义意味成为过去式;时间沉淀下的,是丰富多元的文化、令人胃口大开的美食、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惊艳的街头艺术。
“砖头巷子”里,传统犹太风格的背果面包香气四溢;Hanbury Street的红砖旧墙上,比利时街头艺术家正绘制的本土仙鹤成为地标性建筑;Spitalfields集市的一角,坐落着法国奶酪店Androuet,游客可以静坐漫谈整个晚上。在多重外来文化的挤压下,本土风味有时反而可以格外地保持本真。伦敦东区几家著名英国小馆,展现了正宗的英式美食。正是数百年来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对本土精神的坚守,成就了这个区域独特的风味。
微评:不同民族的人相继到伦敦东区来生活,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也随之凸显。但伦敦东区的当地人并没有将自己的本土文化融汇到其他民族文化中,而是采用了一种理性包容的态度。这种包容使得这个地区的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典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他们仍沿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并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坚守本真的做法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以及他们不会因远离故土而改变自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