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隔代亲”更糟糕的

2015-06-11 08:25魏蔻蔻
孩子 2015年6期
关键词:改口隔代疯子

奶奶心疼了,马上改口:“奶奶瞎说的,疯子姐姐不会来!不吃菜就不吃吧,奶奶给你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提起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人会想到隔代亲的宠溺。其实这只是爷爷奶奶们易犯的诸多错误中最常见的一个,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些更隐蔽、更习以为常,却更该杜绝的隔代育儿思维,不仅让孩子的父母有苦难言,更阻碍了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和正常的身心成长。

我们特别喜欢哄孩子,老人们也不例外。

比如:家里规定,孩子一天只能吃两颗糖。配额用完了,孩子继续要,老人狠不下心拒绝,就把糖果藏到柜子里,说:“吃完了,没有了!”

再比如:说好了要带孩子去公园,临时因为累或天气的原因要取消,就哄孩子说:“关门了,下次去!”

孩子们都精着呢,搬把椅子踩着就能从柜子里把糖找出来,拿着iPad就能查到公园没关门,你怎么自圆其说?就算孩子一时被骗住了,以后呢?

既然这样,不如诚实地向孩子说明不能再吃糖果的原因,以及对规矩要遵守的态度。同样的,要取消一个外出的活动,也不妨告诉他们真实的原因:若是因为天气,就让孩子懂得对自然因素妥协;若是因为疲惫,就教孩子学会体谅家人。

很多时候,老人特别喜欢不问缘由,一味让大的孩子让着小的孩子。

“先让弟弟,他小!”

“让妹妹嘛!你是哥哥要懂事!”

这些耳朵都听起老茧的裁决,根本没有仔细去询问和考量孩子们争执的具体原因。看似是教导长幼尊卑,其实是乱和稀泥。对大的孩子来说,会委屈和丧失安全感;对小的孩子来说,出了家门,举步维艰。

其实针对争执的事情,大的如果有理,一定要捍卫;小的如果倚小卖小,一样要批评。否则就是对“公平公正”的漠视,会直接损害孩子的价值观。

孩子任性不听话,老人们不舍得动手惩戒孩子,便发明了一种集“画面感、故事性及与实际的对接度”于一体的“狼外婆式的恐吓”——知道孩子怕什么,就专拿什么吓孩子。

一个六岁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奶奶为了他的健康,就讲了一个故事“鼓励”他吃菜——

“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们一起回农村老家?天阴阴的,走到一条没人的小路上,四周传来吓人的风声。突然,一个披头散发的姐姐冲出来,把你手上的玩具抢了,还把你的手抓疼了。你吓哭了,非让爸爸开车离开,当夜我们就回城了。那个姐姐是个疯子,专门抓不吃青菜的孩子。你再不吃菜,奶奶就把你丢到老家的那条小街上,不接你回来了,让那个疯姐姐管你。”

孩子当时就吓哭了,虽然吃了蔬菜,可饭后就吐了。后来连续几个晚上睡觉都会被吓醒,做梦也在喊:“疯子姐姐不要抓我。”

奶奶心疼了,马上改口:“奶奶瞎说的,疯子姐姐不会来!不吃菜就不吃吧,奶奶给你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奶奶这样做是典型的“一错再错”,先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接着改口又让教育的方向前后矛盾。孩子是有情绪记忆的,埋下一个恐惧的创伤,有时需要几十年恢复,得不偿失啊!

孩子摔了碰了,老人除了忙不迭地把孩子扶起来,还有一个费解的举动:打地、打桌子板凳,“惩罚”这些“伤害”孩子的物体。甚至,孩子和宠物玩,被抓了,有人也会直接打猫打狗。

这些举动外化了孩子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让他误认为错误都是“别人”的,而处理方式就是责打。往小了说,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今后不知道如何防范摔碰及怎么跟宠物相处;往大了说,这相当于教孩子逃避责任和暴力处事。

孩子如同镜子中的我们,没有特别强的主观思维,我们做什么,他们也会学着做,甚至,于他们来说,最亲的我们说的每句话都是最可信的。因此,最爱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们,要爱得其法,首先就要戒掉这些不良的育儿思维和方式。

魏蔻蔻

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现任医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广经理。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创办微杂志微蔻 (微信订阅号:WeiKoMagazine),关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维差异,分享留学定居海外的生态面面观。

猜你喜欢
改口隔代疯子
我的房间里有头熊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
荡秋千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改口
被疯子治理的交通
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