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育阳 陶永胜 秦义 靳国杰 韩富亮
摘 要:针對以往的葡萄酒微生物学中存在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文章从改革葡萄酒微生物学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接触前端科研,增强挑战意识;制定合理地授课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对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旨在使学生提高对葡萄酒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从事葡萄酒微生物应用和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为他们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葡萄酒微生物学是研究葡萄酒微生物的理论、应用与控制方法的学科,是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基础选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葡萄酒微生物的代谢、葡萄酒微生物生态学、葡萄酒微生物的败坏以及菌种的选育和发酵剂的生产,除了理论知识外,各章节还与实际应用——葡萄酒的酿造相联系。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葡萄酒微生物的分类、资源、生态、选种和育种,有效进行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更好地为葡萄酒生产服务。可是以往的葡萄酒微生物学中并没有涉及实验环节,使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际实验操作的锻炼,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储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发现必须对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
1 改革葡萄酒微生物学课程设置,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改革中新的培养方案中加设实验课程16学时,针对课程设置和行业需求,安排设计性实验2个,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酵母及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技术,从自然发酵的葡萄酒中筛选酵母及乳酸菌,并鉴定出其中的酿酒酵母和乳酸菌。课程设置内容范围专业性强,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该领域国内外进展与发展趋势;熟悉相关的基本内容与关键知识点;掌握酵母菌及乳酸菌的主要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终使学生具有葡萄酒微生物分类的能力;葡萄酒微生物代谢分析的能力以及葡萄酒微生物菌种选育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葡萄酒微生物学科研工作者的素质和以微生物的视角分析葡萄酒工艺的素质。
2 接触葡萄酒微生物学前端科研,增强挑战意识
在借鉴国外葡萄酒微生物学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基础实验,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单一实验,联系生产实践和生产实习,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把一些验证性、基础性的实验内容改变、提升或拓展,改革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本,由浅入深,考核淡化结果,注重过程,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掌握进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即形成“以训练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以系统综合实验为核心,以学生实验设计和过程为重要考核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挑战意识。我们把葡萄酒微生物学前端科研介绍给他们,增强其挑战意识。根据以上情况,设计两个设计性实验,旨在使学生学生在进行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的同时,参与了学院一些科研成果的验证,转化自己的实验成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在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增强其挑战意识。
3 制定合理的授课方式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可采取“问题学习法”,授课教师提前把实验内容和要求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该课程的理论部分和自己准备试验方案,以便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然后课堂教学要力求创新。
在课堂教学创新方面包括:
①课堂研讨法,教师将问题带入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一致结果,只求分析方法与分析过程的科学性;
②案例教学法,葡萄酒微生物的许多内容操作性很强,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概念与基本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尽可能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带入课堂,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与方法;
③课堂答辩法,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本课程组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或课余时间,事先准备一些专题,让学生了解和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就学生所不清楚的地方进行现场回答和辩论。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探讨专业理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在答辩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葡萄酒微生物实验课改革对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动手操作能的提高及视野的开阔具有很大的帮助。文章中探讨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葡萄酒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新娇,吴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76-78.
[2]范黎,刘明,张伟,等.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4):96-99.
项目基金:本研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NO.2013BSJJ06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Z1090214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优质课程——葡萄酒工艺学建设项目(2013052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JY1504057)资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