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瀛
摘 要: 伴随新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高等师范教育,他们逐渐成为师范院校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是将来新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中堅力量。本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对其基本情况、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高校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管理效果。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师范生 教育管理
伴随着新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汉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高等师范教育,他们逐渐成为师范院校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师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将来新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培养效果,直接关系到提高各族人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落实、民族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深度和质量。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传统、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等各方面都与汉族学生有不小的差异,存在当前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因此,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探究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特殊模式,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谨以南京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客体,在对其基本情况、政治思想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高校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管理效果。
一、少数民族师范生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南京师范大学在校注册的全日制本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1.少数民族师范生概况。
被调查者男生占25.9%,女生占74.1%;涉及的少数民族主要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其中哈族学生占37%,维吾尔族学生占63%;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城镇占40.7%,农村占59.3%;在接受调查的本科生中,48.1%通过内地新疆(西藏)高中班升入大学,51.9%通过预科班升入大学;中共党员占3.7%,共青团员占96.3%,其中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入党时间全部在高中学习阶段,共青团员中,26.9%的学生非常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23.1%的学生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家庭月收入调查中,2500元以下的月收入水平占到了绝大多数,比例为92.6%。
2.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思想状况。
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思想状况良好,81.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建成小康社会很有信心或有信心,同时77.8%的学生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很有信心或有信心,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梦”表示完全赞同或赞同,占比88.9%,对暴力恐怖主义坚决反对或反对的达100%。分别有77.8%和88.9%的学生对“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表示完全赞同,普遍认为对中央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很有效。宗教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宗教知识了解一般或很少,只有极个别学生了解很多,占比3.7%,33.3%的学生完全赞同国家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
3.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学习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认为有很大困难的为29.6%,认为有一定困难的占59.3%,只有11.1%的学生认为没有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不扎实,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当地的民族学校或民族预科班,汉语表达和写作还比较差,英语和数学基础不够牢固等原因都可能会造成在大学学习的被动。此外,其他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0.7%的少数民族学生经常参加学校或院系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59.3%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大多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人交流。
4.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就业意向分析。
关于就业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2.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回家乡就业,仅有7.4%的被试选择了在内地就业。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与民族有很大关系,本院的被试者绝大多数来自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由于自己特殊的民族生活习惯,造成期望回家乡就业的比例相当高。在对就业岗位意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想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较高,分别占50%和31%,想去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分别占6.25%和12.5%。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较以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同民族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一定的差别。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已经基本上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行为,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理智地做出选择。
二、加强少数民族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建议和思路
1.强化民族团结和法制教育,重点抢占少数民族师范生思想高地。
少数民族师范生学成后多数选择回到家乡,他们肩负着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任,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脊梁。因此,强化民族团结和法制教育教育,帮助民族学生树立牢固的国家观念和正确的民族观念,是少数民族师范生成长成才、带动当地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基础。
把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团结教育和法制教育纳入大学新生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育活动、专题报告、座谈会、实践锻炼等形式,引导民族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四个认同”;通过民族学生先进事例报告会、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扩大民族交流、增进民族情感;通过开展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的选修课程,加深民族发展历史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氛围的形成;走访和约谈重点民族学生,加强“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教育,强调校纪校规,强化法制观念,坚决抵制一切暴力恐怖活动;积极吸纳表现出色的少数民族师范生加入党组织,引导他们成为党的先进理论和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将来走上教师岗位能在各族地区进行深入有效的宣传和普及。
2.完善学业引导和资助服务体系,助推少数民族师范生顺利成才。
從民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困难,完善学业引导和资助服务体系,解决实际问题,助推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进步奖”等专项奖励,对学习进步的民族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建立完善学业帮扶机制,主要党员与重点民族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定人定期地进行辅导;结合师范专业特色,组建汉族学生与民族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兴趣小组,促进民族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强化师范技能;强化专业教师对民族师范生的针对性辅导,结合薄弱环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完善资助体系,加大少数民族师范生的资助和扶持力度,实施适当倾斜的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政策,评选发放新疆少数民族特困助学金,通过提供充足的勤工助学平台等方式,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且遵守校纪校规的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实际问题。
3.有机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师范生健康成长。
鉴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针对民族学生的差异性,有机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完善制度保障和配套支持,促进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健康成长。
严格规范民族学生的日常言行,认真采集重点民族学生信息,逐一建立完善专门档案,准确记载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学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持续性地动态把握重点民族学生情况;安排主要党员学生干部或政治素养过硬、责任心强的同班同寝室学生作为信息联络员,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针对此次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工作的重视,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状况,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抢占民族学生思想高地,切实提高高校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管理成效,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丽玉,杨韶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基于广州大学城内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调研[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梁采芹.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浅析高校管理措施[J].才智,2014(3).
[3]关杨.浅谈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12).
[4]何松.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