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
摘 要: “对话理论”认为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认识的过程,构成对话应有对话者、对话内容、对话方式等因素。这和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几个环节很相似,可以为化解高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推动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解决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程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20世纪俄国的思想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对话”理论认为,生活的本质、思维的本质、语言的本质、艺术的本质都是对话。对话就是一个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认识的过程。对话的双方地位应是平等的、气氛应是自由的、内涵应是丰富的,只有双方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重视,对话才能顺利进行。他认为构成对话应有对话者、对话内容、对话方式等因素。这点和教学活动中的几个环节极其相似: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这样的对话理论为我们化解高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推动教育改革既提供了一種思维方式,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该贯穿在高职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正视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尴尬处境
在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不够理想,教师们往往将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程的原因定位于学生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只看重专业技能,轻视语文。我认为,这种看法正是教师与学生缺少“对话”的表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从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谈起》一文公布了对南京部分高校(含高职)语文课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原因和许多语文教师的预测大相径庭:目前喜欢高职语文课程的学生不多,学生对目前语文教学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不高,但多数学生认为高职语文课程对自己有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查阅反映其他地区高职语文教学状况的一些资料,可以发现这份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其实,调查是在“对话”,它将学生的述求真实地反馈给了学校和教师。
经常和学生“对话”,不难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中专、职高、普通高中和技校,总体上讲,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思想认识水平低,文化知识贫乏,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有不小差距,但大多能认识到出入社会需要相应的文学素养作为职业的支撑。进入高职,毕竟是人生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期待老师带来些与以往语文课堂里不同的东西,期待能通过语文教学开阔视野,提高语文能力,从而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在自身成才中的作用。而事实上,在有些学校对话者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对话”关系,课堂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高职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缺失;缺乏统一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育开展的目的没有达成共识,部分教师把高职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缺乏国家层面的正式的高职语文教材,教师选取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太大,教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考试、考查的形式和内容较为传统。此外,一些高职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对话”理论要求高职语文教学一定要联系社会需要、学生职业需要、学生心理需求和生活体验,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需要语文,学好语文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而,语文课程的定位、教材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需要大胆改革创新,给予学生不一样的“高职语文”,这也应该是高职语文的改革方向。
二、明确高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教育,也应该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高职语文一方面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些将在学生求职和工作过程中提高职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将高职语文作为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以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人文精神培育与审美文化修养的培养)为课程目标。人文素养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关怀。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在其中。如果能落实“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的智力、德性,感情、体格等各个方面达到和谐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高职语文的教材模式和内容
基于高职语文课时极其有限,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教材可以采取适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模块化编排。每个模块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高职语文系统,每个模块侧重于从某一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最后构成学生整体素质。例如有的学校将教学模块设置为国学经典导读、唐诗宋词鉴赏、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和中外现当代名篇赏析几部分。通过国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源流,掌握中国文化内涵;通过唐诗宋词的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中国古代文化介绍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历程,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可以奠定他们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的基石;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外现当代名篇进行赏析,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化的积淀,对于艺术学生专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每一个模块内,又可以选择专题式导读的方式,以精选的篇目作为范本进行深度教学,教学篇目的选择上既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又要考虑与时代特征的融合,找到篇目与现代生活的联结点,使学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住专题的精神内涵,又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传统精神的承载物,使学生愿意课后去阅读更多的相关专题、相关篇目,拓展和加深自己的思维和体验,既满足“超越”,又满足“实用”。成功的高职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引人入胜的,常常能给予学生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感觉,令学生在课前充满期待,在课堂享受精神畅游,在课后主动拓展探究。
四、丰富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手段
要建构理想的高职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势在必行。相比于受高考束缚的高中课堂,高职语文课堂可以拥有更自由的氛围,兼顾非功利性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朗诵、小品表演、情景模拟、Flash音乐、影视剧片段、图片、辩论、演讲等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只要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就可以选择。课堂可以走到戶外,去剧院欣赏经典戏剧,去田间地头体会农民辛劳,去孤儿院感受人情冷暖……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此外,还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拟定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论题供学生选择,并就关注度高的论题开设系列讲座,作为选修课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当然,一切的教学形式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并非一味形式上的求新求异。
五、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中,语文考试成绩并不是终极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才是重点。加重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并以各种有利于促进课外延伸学习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比如,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各自擅长的形式进行考试。音乐专业学生为诗词谱曲,美术专业学生绘画营造作品意境,戏剧影视学生创作剧本,舞蹈学生给作品配舞(可请专业教师参与评判和指导)。借助学生喜欢的微信、微博、QQ空间等平台,精心选择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跟帖提问、谈心得、点赞,并可参考点击率、回复率等给学生评分。使学生介入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课余参与校报的投稿、文化展板的设计、晚会主持词的拟写、校园网站新闻的投稿等活动,甚至日常随笔、日记、信函等都可以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评之中。
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基于语文教师“对话”意识的形成,教师将课堂看成一种交往过程,主动参与学生发展过程,尊重学生人格,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平等的交流者和互动的合作者,才能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重新定位高职语文的性质地位,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策略,创建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妍霞.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浅析[J].卷宗,2014(11).
[2]龙升芳.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3]邬新花.高职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朱珠.高职教育如何运用“对话”有效指导教学[J].当代职业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