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节目《带你聆听》的主持人戴艺是个十足爽朗的北方姑娘,不过在喜欢道听途说的小编问及她是不是麦霸的时候,这姑娘显得有点羞涩。“啊,谁说的?”她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过,不问还好,一问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2008年通过“小DJ大不同”比赛进台的戴艺,虽是正经八百的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却比同龄的小伙伴们多了一份曲折和传奇。海选过超女、北漂驻唱过酒吧……在音乐道路上有过太多梦想和执着的戴艺,本期要跟我们聊聊她的音乐故事。
戴艺一开始真不是奔着主持人这个行当来的,她最喜欢的是唱歌。然而,唱歌这个行业是论资排辈的,高三时突发奇想当歌手,戴艺也承认这条路走得有点晚。然而晚并不是她放弃读音乐学院的最主要原因。
音乐周刊:当时有没有想上音乐学院?
戴艺:有。但是当时老师说我是次女高音,就是她的高音区没有纯正的女高音那么漂亮。老师说次女高音其实还挺适合做主持人的,很多播音员都是次女高音。我就想这其实也是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嘛,于是就去报考了播音主持专业。
音乐周刊:女高音唱不了可以当流行歌手啊!
戴艺:老师灌输的理念就是无论当流行歌手还是美声歌手,都要有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技巧在里面。
音乐周刊:就是强调科班学习的重要性了。不过,这阻碍了你的音乐梦想么?
戴艺:然而并没有,哈哈。2005年第二届“超女”海选时我正好处于大四实习期,于是就决心给自己一个机会继续追逐歌手梦。我去了郑州赛区(当时这是北方唯一的赛区)。然而比赛完的成绩让我非常意外,连前50都没进,我当时准备的是一首萧亚轩的《插曲》。
音乐周刊:没有发挥好?
戴艺:那首歌乐队老师可能不太熟,等到我唱的时候,给人感觉就是这个选手不在节奏上。这个结果对我的打击挺大的,因为我本以为自己进前50是没问题的。但是我没放弃,又跑到了湖南赛区,后来就进了前50,有一段海选的镜头在电视上播放。
音乐周刊:当时评委老师是怎么评价的?
戴艺:当时评委老师说我的声音很干净,比较有情感。其实这个结果在当时还挺让我激动的。因为在当时的选手中我年纪算是偏大的,我自己并没有很看好自己,就想着试试,如果不行就死了走音乐这条路的心了。
音乐周刊:第二届“超女”出了张靓颖、李宇春、周笔畅、何洁这批现在依旧很有市场的歌手。你觉得自己为何没有走得更远?
戴艺:就像评委老师说的,我的声音很干净通透,但我自认为还是缺乏标识性,有我这样嗓音的人很多,如果他们再比我年轻、比我有奋斗的机会,那前景和发展一定会比我更好。
音乐周刊:你还是挺理智的。比赛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人么?
戴艺:我记得在郑州赛区有个女孩,她后来也没有走唱歌的路,而是被湖南一个频道选中做主持了。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参加这个节目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也挺不错的。
音乐周刊:现在还有心气儿参加选秀么?
戴艺:如果有一天有一档节目或者比赛,能给我留下一段影像,我可能还会去试一下,给我以后的孩子看,到时候我就告诉他别老听我吹,妈妈真的有一些记录留下来哦!
音乐周刊:有人劝你去“好声音”试试么?
戴艺:有啊,不过我考虑作为一个电台主持人,唱了导师不转身还是挺丢人的。
音乐周刊:这届“好声音”你会追着看么?
戴艺:说实话没有以前那么大期待值了。前两天我还在节目里面聊,这期“好声音”我主要看两个人,一个是周董,因为他的呼声确实太高,我想看看他那么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在节目中是依然很屌还是变身话痨?另外就是想看庾澄庆,他选人的角度很特别,他战队的人都是很有个性和看点的,比如像吴莫愁。
2005年大学毕业的戴艺,2006年底来到北京,2006年到2008年,她找过文化公司,做过办公室的工作,然后用1年多的时间跑演出,那时的生活状态和现在做主持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音乐周刊:说说你跑演出吧。
戴艺:当时,我和两个朋友(吉他手和键盘手)组了个小乐队,周一到周六每天晚上在后海演出,唱两三个小时情歌和流行歌,偏轻柔和抒情的。
音乐周刊:一晚上能挣多少?
戴艺:一晚上300块钱。但那段日子很奔波,晚上唱完已经十一二点,回到家里,如果第二天要早起就很痛苦。我嗓子也哑过,当时特别担心嗓子就此废掉了,如果连我最重要的东西都坏了,那我以后怎么生活?当时对这个特别担心,所以就想着给自己寻找另外一条出路。
音乐周刊:当时和你一起奋斗的小伙伴现在还在奋斗么?
戴艺:当时小乐队的那两个朋友到现在还在追求自己的音乐梦,追得很辛苦。不过也有一些当时一起搞音乐的朋友现在混得不错了,比如唱《当你老了》的赵兆就是当时和我们一起演出的吉他手。
音乐周刊:其实你也挺执着,因为当时老师的劝告和选秀的经历都没有根本挫败你想要追求音乐道路的决心。可能北漂的这两年你真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了。
戴艺:是的,除了我发现自己在声音上没有太独特,还有一点就是2年的北漂生涯让我认识了太多人,经历过太多事。我觉得自己本身性格也不太适合在这个圈混。我的性格是觉得应该隐忍的时候会隐忍到底,但当我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时,我有可能就说什么也忍不了了,就是豁不出自己。所以现在理智地想想,我放弃那条路(当歌手)应该是对的。
话说戴艺不做歌手很多年,她真的從此就不唱歌了么?当然不是,如果你和戴艺去K歌,你就知道她重返舞台的愿望有多强烈了。
音乐周刊:你到了KTV都唱什么歌?
戴艺:我现在已经不知道去KTV要唱什么了,可能唱的还是八百年前的老歌。
音乐周刊:那不应该啊,你做节目接触到那么多新歌。
戴艺:虽然我也听大量的近些年的流行歌,但我竟然没有学会唱。你知道,大概旋律是会的,但是要像之前唱老歌那么溜,几乎是不会的。我会唱的和唱得比较好的大概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歌,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选择余地不大,你就会很专一。
音乐周刊:你有哪些必选曲目?
戴艺:中文的有几首林忆莲的歌我一定会唱,比如《你为我受冷风吹》《诱惑的街》,还有辛晓琪的《领悟》……我发现我唱的大部分歌都是比较苦情的。英文的有时候朋友們会给我点Celine Dior的《Because You Loved Me》。
音乐周刊:现在去K歌的次数频繁么?
戴艺:这两年去K歌的次数越来越少,歌曲老不翻新,很多朋友也都去相夫教子了,哈哈。还有一个很重要,作为主持人,在关了话筒不说话的时候,如果这歌我特别喜欢,我就会跟着唱,虽然有可能只唱副歌或者某个片段。
音乐周刊:你这是突破了在KTV唱的局限,从此麦霸新境界就是无麦也霸。
戴艺:哈哈,其实在直播间里唱的感觉比在KTV唱还要好,在放每一首歌的时候,你都会很陶醉,播放的过程就是你宣泄和抒发情感的过程。
音乐周刊:你现在的唱功较之前怎样?
戴艺:唱歌是需要练的,所以相较2008年之前我的唱功差了很多,不过这几年的积累让我对音乐的理解力得到了提升。
做一名主持人虽不是戴艺的初心,但却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进台之前,戴艺是站在台上唱歌会很开心,但说话会紧张;进台以后,是上台准备唱歌时会紧张,说话反而倒不紧张了。
2008年电台“小DJ大不同”海选时,戴艺因报名晚了被安排到了下午。面试当天早上,戴艺有点犯懒,心里嘀咕着要不要去。后来心想“错过了这次机会,万一呢?”就爬起来去了。
戴艺:现在想想,有些安排还挺奇妙的,如果当时没起来就没有现在的一切了,哈哈。
音乐周刊:后来比赛进行得顺利么?
戴艺:从海选、初赛、复赛到半决赛,一路走来,5个月的时间,我们参赛者会利用每个周末进行一些培训。现在回想那段时间,有的地方难熬,有的地方也还挺有意思的。
音乐周刊:刚来台里时你做《先听为快》周末版,2009年兼做故事广播早8点的《故事大全》,1年后就是中午12点的《带你聆听》。你做节目好像不是休息时间就是饭点啊。
戴艺:哈哈。做《带你聆听》后,我基本上每天都吃早午餐,早饭就带上午餐的量。如果没事就会在中午1点半之后吃午饭,如果有事会在下午3点左右吃个午茶。然后,晚餐会变成一天的正餐。晚上也要锻炼锻炼,把晚上吃的多余的能量锻炼出去。
音乐周刊:《带你聆听》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有什么感触?
戴艺:我记得当年的状态真是进直播间一把汗,出直播间一把泪。我属于那种慢热型的,虽然在节目中给人感觉是一个很明快很热情的人,但我在节目中摸索规律和调整状态其实还挺慢热的,包括中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和听众聊天,还有包括选什么样的歌。
音乐周刊:节目遇到过瓶颈期么?
戴艺:去年就遇到过瓶颈期。比如说介绍70年代或者更老的歌,我没有听过,抓不到当时写这些歌的人的心境和情怀,所以播出来也会比较生硬,比较假。我说我能不能更多介绍80年代到2010年之间的歌,这样我说起来会更自信一些,也会自然生发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后来台里同意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音乐周刊:节目就你一个主持人,你得习惯自说自话。
戴艺:我尽量会避免在中午像个文艺青年那样叨叨。我也很感谢领导相信我能做好这样一个兼有怀旧经典和时尚流行风格的节目。这也是我一直致力的目标,在节目中我可能会放一些偏早一点的音乐,但又结合时下热点,比较接地气。
音乐周刊:老自己跟自己说,会不会生活中也没事来段单口?
戴艺:会的,基本一开车打开广播,就犯了职业病。比如在车里听到一首歌而这歌给我感觉又非常好的时候,我就特别想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如果你那时把车停在我旁边,就能看见一个连说带比划的很热闹的人,那就是我。我听其他台的主持人做节目也会把自己想象进去,比如谁说到比较好的句子,我也会重复地说,然后跟着他的思路走一遍,消化感受一下。
音乐周刊:会渴望来个嘉宾跟你一起聊么?
戴艺:2016年,我真的想找一些有影响力的音乐发烧友来做嘉宾,聊一聊音乐给他们的感受。
音乐周刊:节目做到现在,已经不是“进直播间一把汗,出直播间一把泪”的状态了吧?
戴艺:其实我前两年还没有享受直播间的感觉,直到有一天,有个领导对我说:当你有一天感觉自己驾轻就熟的时候,你就会感到音乐给你张开了一双翅膀,你的话是在音乐中可以飞的,你的感觉是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升华的,那时你就会很享受这个工作,而不会担心发生状况。这也是我近两年才达到的工作状态,我开始享受音乐带给我的那种美好、满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