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推拿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效果研究

2015-06-11 03:43:37张显达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针灸疗效

张显达

【摘要】目的 研究医推拿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现代中医药研究所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运动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推拿针灸并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地采用医推拿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型肢体受限的部位、性质以及程度,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运动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推拿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推拿;针灸;肢体活动不便;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81-02

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是人们由于运动过度或运动方法不当所引起的常见问题。由于一些体育锻炼者的训练强度大,其机体所承受的负荷也在不断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运动性的肢体活动不便的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这类损伤的治愈率很低。针灸是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它不仅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还能激发人体的固有抵抗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本组研究随机选取了100例运动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研究医推拿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运动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在27岁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12±1,43)岁;病程在31d到59d不等,平均病程为(42.19±1.81)d。所有患者經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由运动引起的肢体活动不便问题,包括急性肢体活动受限和慢性肢体活动受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推拿针灸并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地采用医推拿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型肢体受限(人的各个关节活动、行走等基本运动固定在特定范围,并弱于健康时的运动范围、幅度、频率等),运动型肢体受限一般由于运动损伤造成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等,受限的部位、性质以及程度,疗程为1个月。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2.1对照组

医推拿治疗:主要着眼于软组织和骨运动松解。在患者的膝关节周围行滚法,时间为1min,按揉弹拨以下穴位4min:犊鼻、阳陵泉、梁丘、血海、内膝眼、委中和阿是穴,再进行关节松动。每天进行1次,共治疗一个月。

1.2.2观察组

医推拿针灸并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实施常规的针刺操作,针刺穴位包括曲池、合谷、阳溪和梁丘。首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实施提插捻转中泻法,再行补发,留针时间为30min。联合医推拿进行宣散气血,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每天进行1次,共治疗一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肢体运动完全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训练视为痊愈;患者的肢体运动基本恢复正常,能够进行低强度的训练视为显效;患者的肢体运动稍有缓解,运动幅度略有增加视为好转;患者在治疗后运动肢体受限情况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好转三类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幅度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运动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5 11 2 2 96%

对照组 50 21 10 9 10 80%

3讨论

中医推拿可以起到松解软组织粘连、滑利关节和扩张关节间隙的作用。本研究中针灸选用的穴位可以分为4组:一、气海穴、檀中穴、关元穴、三阴交穴;二、阳陵泉穴、内关穴、风池穴、太冲穴;三、百会穴、太溪穴、命门穴、肾俞穴;四、曲池穴、外关穴、大椎穴、足三里穴。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选择四组中的一组,在得气候快速将其提至天部,实施提插捻转中泻法,再行补发,以紧按慢提、逆时针捻转为行针原则,并以此手法依次行于人部和地部,至局部皮肤发红后方可出针,然后行扣刺并对患者进行按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对于急性运动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针灸治疗时应采取远道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同一经脉的穴位,例如在大肠俞穴位外,还应选取昆仑穴、委中穴、睛明穴以及天柱穴等。行针手法主要包括呼吸补泻以及捻转补泻两种手法,在治疗时以泻法为主要手法。针对慢性的运动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采取辨证取穴的方法,以四诊八纲联合局部取穴为辨证,其中局部取穴的针刺手法以捻转补泻手法为主。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运动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推拿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引起的活动不便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计慧.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研究.《科技通报》.2014年7期

[2]李勇,孙法强.针推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医学综述》.2014年12期

[3]李成行,杨洪芬.针灸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1例.《山西中医》.2014年2期

通信作者孙忠人

猜你喜欢
针灸疗效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04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16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