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考察文学艺术现象的理论结晶。本文主要通过回顾中国动画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的发展历史,经过案例的研究,得出中国动画的创作必须要在文艺主义马克思理论的指引下,立足于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一结论。
关键词:马克思文艺理论 动画 创作 民族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考察文学艺术现象的理论结晶。在动画界,大量事实依据告诉我们:世界欣赏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动画创作的核心与关键是民族化,它是动画创作的灵魂与生命。它反映着民族特有的本质和独有的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要求之一。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文艺基本方针,并进一步指出,要熟悉国外的东西,提倡民族音乐,但最终要“中国化”。同年,国内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经过中国动画人的努力,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了。水墨动画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动画具有富有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两部作品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民族特色十足,运用了京剧、脸谱、琵琶等中国元素,将军的面部设计借鉴了中国京剧的人物造型,动作设计上也采取了京剧的风格。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民乐。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动画《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始终指导着动画创作的前进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发展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取向。党和国家提出文艺要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为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号召,进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理论的阶段。在这样的方针的引導下,中国文艺界很快掀起一波创作的浪潮。
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容也到了丰富和发展,民族化涵义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应该坚持“双百”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动画创作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并用动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文艺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动画创作的民族化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作品具有民族性和民族特色。具体来说就是将中国历史上的大量素材运用到动画创作上去。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在动画的选题和脚本上就可以选择民族化的主题,例如发生在遥远的黄帝、炎帝时候的故事、发生在唐宋时期的故事、发生在明清时候的故事,利用自己国家的历史作为题材,能够带给国人亲切的历史感,并且可以让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牢牢记住自己国家的历史。除了可以在选题上和脚本上民族化,我们还可以汲取中国的文化元素来设计人物、道具等。例如长篇影院动画片《大闹天宫》和《马兰花》。
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马兰花》的人物设计延续了中国动画之前的风格,即装饰艺术画风。据《马兰花》的动画创作团队说,动画《马兰花》的人物设计、动物设计都是参照了中国画家画的一副装饰画。创作团队正是对这幅中国装饰画进行了研究,然后创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设计。除了人物设计,中国动画创作的民族化的展现还体现在其场景、道具的设计上。
二、要汲取和借鉴其他民族文艺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养料,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艺创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中国动画不应仅仅立足于中国动画已有的成就,还要放眼世界,汲取东西方优秀动画片的优点,使其化为己用,不断地开阔中国动画人的国际视野,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正确引导下,积极贴合人民大众社会生活,争取做出优秀的、有中国文化传统的、与时俱进的先进影视动画。三维动画以它独特的立体呈现方式和灵活的人物动作方式占据了大部分的商业动画市场。2007年至今,我国的优秀动画片《秦时明月》在各地放映,并且取得了热烈的反响。连续多年获得“美猴奖”、“金熊猫奖”、“白玉兰奖”等等多个奖项。
三、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要高于现实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即具有时代特色,在当代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往往不是虚构的,而是源自于生活的点滴感悟或者人生经历的旅途景色。动画片《我为歌狂》是200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视台联合推出的52集大型电视动画连续剧。动画故事以音乐为主线,通过两个学生乐队的成长道路表现了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情怀。这部动画片结合了当时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设计也比较贴合初高中生。动画里涉及的故事剧情,如做广播体操、组乐队、参加社团活动等等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具有时代的特色。动画一经播出后就在初中生高中生群体里产生了热切的反应,受到他们极大的欢迎。
四、从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中选择素材,选择受国际社会欢迎的元素。在国际上知名的中国元素主要有:功夫、熊猫、美食、气功、李小龙等等。中国动画要想被更多国际友人所关注,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元素,才能打开国际的大门。
对国际社会来说,功夫和熊猫这两个元素是在国际上最被各国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的中国元素。正因这个原因,《功夫熊猫》的剧本创作者前期策划时便提出了这一观点,经过三维动画公司的一番加工和精心创作,成为了现在世界知名的商业影院动画片《功夫熊猫》。这样熟悉的文化元素,不仅仅是外国人喜欢,我们中国人也对其喜闻乐见。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也是很好地运用了中国元素。“花家有位花木兰,不爱红装爱武装,为了爹爹把兵当。”讲的就是花木兰。这样一位为了尽孝道而选择自己代替爹爹参军上前线打仗的善良姑娘,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国际友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揭示了文艺与客观世界、文艺与意识形态、文艺与审美、文艺与心理等诸多关系,本质上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认识和改造感知世界,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中国特色动画的发展,才能使得我国动画的发展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就是发展民族化的动画。我们动画的创作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在马克思文艺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自己,并且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按现代社会的要求,实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国际动画界里走出一条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中国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
[1] 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宋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李衍柱,李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概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王若然,上海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影视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