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融入图案教学可行性分析

2015-06-11 01:54:15杨婷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造型可行性剪纸

摘 要:剪纸是传统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案教学中融入剪纸对学习图案大有裨益。剪纸属于我国传统图案,学习传统图案能给予学生无限的启发,将剪纸融入图案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剪纸 造型 可行性 图案

[论文系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院级教研项目《艺术设计专业中图案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果。]

传统剪纸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图案样式,我国著名图案教育家张道一先生说过“不能离开民族的传统”,引用陈之佛先生对传统图案的态度“注意理解和研究它的精神实质,它的风格和创作方法,加以变化应用。”[1]我国图案艺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纹样,其中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视觉效果最具代表性,在图案教学中导入剪纸能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而结合图案设计方法又能产生新的图案,这种根植于传统的图案既有别于传统剪纸,又具有图案特征,这样的作品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100年前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存在于人们生活中,逢年过节都少不了剪纸的装饰,可以想象一群美好的女子手拿剪刀和红纸坐在窗棂下专注的一剪一剜,一会功夫便会出来一副轻巧灵动的花样,那是旧时代的美好。随着时光的变迁,现如今已很难看到那样的场景,会剪紙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对于剪纸都有着一种即亲近又陌生的情感,在课程中导入对剪纸的学习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而剪纸中的剪、刻、拼、贴的表现方法也能拓宽图案作业单纯用水粉和卡纸平涂的单一技法。

剪纸根植在中国人民心中,寄予了人们美好的祝愿,是人们智慧和思想的结晶。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人们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可见,剪纸艺术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这一点和图案所包含的“实用”和“美”的要素是完全一致的。民间剪纸中的顶棚花、边角花、炕围花分别与基础图案中的重复式适合纹样、角隅纹样、连续纹样有极其相似的构成形式。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将剪纸导入图案教学体系有科学根据。

一、便捷的工具,单纯的技法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图案教学实效性

一张纸、一把剪刀便能构成剪纸的基本工具,再复杂一些还需蜡盘、刻刀,这些工具在现代社会很容易获取,便捷的工具为学生顺利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造纸术的日趋发达能够为剪纸提供丰富质感和色彩的纸材料,传统剪纸一般选择宣纸,薄而有韧性的特点使得它在反复折叠后依然能用剪刀轻松破孔不留明显痕迹。但是有色宣纸颜色种类不多,所以在创作时许多艺术家不仅局限于宣纸,而是将视野放开去,身边的杂志画报、报纸等本身有丰富图形和色彩的纸张也能利用起来进行艺术创作。比如日本的剪纸艺术家藤野真子的作品(图1)便是由刻刀、纸、杂志内页三种普通工具制作而成,杂志内页特有的色彩为作品提供了直接的配色,与镂空的纸张可以进行重叠产生美轮美奂的艺术景象。

剪纸的技法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是“镂空”,归纳起来有剪、刻、撕、烧、贴五种方法。其中剪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最常见的技巧。剪刀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普通剪刀需要专门磨制才能用来制作剪纸。磨制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剪尖的尖锐,这样才能轻松穿透十层及以上纸张自如进行剜剪造型,所剪出的月牙纹、锯齿纹、圆点纹等任意纹样边缘整齐平滑没有毛边,具有工整干净之美感。剪纸是心象艺术,它不追求形象的逼真,“心里想的从剪下出”是民间剪纸的特点,正因为这种不拘泥于绘画的造型理念使得剪纸呈现出大胆生动的形象。学生经过剪纸的训练自然会形成图案中的平面感、装饰感。

二、剪纸艺术的造型语言——与图案造型手法具有一致性,为导入提供了必要条件

图案设计方法重在对客观自然的“变形”,通过简化、夸张、联想等方法进行设计,创造出新的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在传统的图案教学中往往先由教师对几种常见变形方法通过案例进行讲解,用以启发学生,但是效果往往不明显,在练习中学生很难将理论用于实践。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选择自己的部分优秀作品做“现身说法”,从课题的选择、写生的过程到变形中的构思、创意进行详细的解说,这一方法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悟性较高的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并完成习作,但是大部分学生在从“写生”到“变形”的过程依然无法轻松过渡。而剪纸艺术是图案中的一部分,它蕴含图案所有的属性,尤其在造型方面能给我们极大启发,剪纸容易入门,具有程式化特点,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剪纸技法和民间剪纸中经典花样便能实现“写生”到“变形”概念的转化。

(一)意象化造型语言

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象来。比如“凤”“麒麟”等图形,人们因为本源的图腾崇拜心理从而臆想出这些有着“保护神”意味的形象,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传统剪纸中经典的“双龙戏珠”是两条龙和一只蜘蛛嬉戏的场景,显然“龙”是人们凭主观意念创造出来的事物,龙是最高地位和最为吉祥的象征,人们企图以这样的形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祝愿。龙凤、麒麟等图案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作品,寄予了人们最高的祝福和愿望。意象化的造物观念应用在图案设计能够拓宽设计思路,展开丰富联想,实现图案的创新表现。

(二)随意化造型语言

真正的民间剪纸艺术主人是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农妇,她们自小便跟随母亲学习“铰花”“冒铰”,这其中的“冒”字就突出了剪纸的过程,它是大胆地去表现心中所想,即便剪出的形状和客观自然有出入,甚至有的相背离,都不能称之为错,反而在这种不打草稿直接拿剪刀剪的方式下,剪纸艺术造型形成了随意化的特点,它不要求形似,再怎么夸张、变形的剪纸都有其合理性。所以在剪纸中常常可以看到人比马大、一棵树上结几种花果的构图。在图案中,我们强调变形,可现实情况是学生在写生中百分百地遵从自然,力图达到比例准确,质感、体量准确,在“变形”这一步依然无法从写生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以至于写生作品优良,而图案作品却是空白。学习剪纸中“冒铰”的思维模式,彻底将学生的写生思维模式推翻,建立起图案中追求变化、夸张的思维模式。

(三)平面化造型语言

剪纸艺术是二维空间的艺术,是通过对纸进行镂空形成图形并且产生强烈的阴阳对比效果。因其材料工具的特殊性使得它不同于绘画作品追求立体感,其造型追求平面化,比如要表现扭头的动作,作者便剪出一个正面头和侧面头结合的样式,这一表现手法与野兽派马蒂斯的作品不谋而合,因此它并不是不科学的艺术,相反剪纸中蕴含的美学规律和现代绘画大师如出一辙,其中的平面化特点也和图案作品要求平面表现的思想完全一致。图案设计对客观事物的追求并不停留在“像”,而是追求对象的装饰性,去繁就简,以简加繁,在平面的表现中体现装饰性。

(四)程式化造型语言

民间剪纸艺术内容有很多約定俗成的题材,比如“蝶念花”,在婚嫁剪纸中常常出现,纵观这一类题材作品,对于牡丹花的表现手法大多相似。采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将复杂的花朵结构概括成平面化、简洁化的语言符号,用传统“打毛”方式增添花瓣视觉效果。同时,在剪其他物象时,也有其规律可循。那就是只需剪出对象的大致外轮廓,然后在其中增加装饰性花纹,花纹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并用。可以在动物、人物、器物身上装饰花朵,而反复出现的锯齿纹、月牙纹、圆形纹都是民间剪纸艺术重要符号和特征,这些纹饰具有强烈表现效果,通过对这些基本纹饰的变化能表现一切物象,比如利用锯齿纹表现花朵的层次、动物鬃毛、人物的手等;利用月牙纹表现花叶、动物关节、眼睛等。这些纹样既简单又极具有概括表现性,它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能轻松表现自然物象[3]。剪纸艺术留下的大批美好图样都给现代图案的发展带来深刻启发,在现代图案中,借鉴剪纸中基本纹样的装饰手法能很好地完成图案表现。

(五)美满化造型语言

剪纸艺术装饰效果强烈,它所采用的一切手法不外乎是为了让图案变得更美,经走访一些山村剪纸能手,问及所剪对象比例为什么和客观对象不符(耄耋老人剪的蝴蝶常常和猫形象比例相当),她们答曰“好看”,而这好看二字正是人们的审美需要,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教育。 “好”与“看”实际是“美好”与“好看”的结合,反映出人们追求外观美和内在美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自发觉醒的审美力量促使民间剪纸艺术家在观察和表现对象时往往都是用不拘一格的造型手法,追求最为原始和本质的表达。这种素朴的观察方法和审美理念打破了学院化规则的束缚,反而使得思维超越了自然本身,大胆将不同时空的形象融入在图形中,获得了强有力的视觉形象和鲜明的造物观念[4]。

综上所述,剪纸所具备的一切形式与内容都非常适合融入到图案教学中,剪纸属于我国传统图案,学习传统图案能给予学生无限的启发,“自然是源,古代的图案是流,源与流逝图案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高飞”,将剪纸融入图案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张道一选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80-287

[2] 黄方遒.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03):111-112

[3] 仉凤皋.民间剪纸中的“锯齿”和月牙[J].装饰,1980,(02):55

[4] 莫燕.我国民间剪纸造型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08)

作者简介:

杨婷婷,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人文与艺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造型可行性剪纸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常人的视线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02:52
剪纸
剪纸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