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菊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过程中,相应课程也要随之转型。本文梳理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困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践性、注重过程考核等应对之策,望能够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课程改革,尤其是《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改革以启示。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效用
优化教学内容,首先,引入媒体领导人做讲座,或者在课程网站上设优秀媒体管理者栏目,让学生领略优秀媒体管理者的魅力,感受当下媒介经营与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其次,开发和建设《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网站资源,让学生及时了解传媒行业的最新变化,掌握该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影响力较大的精辟观点及典型案例,提前阅读课堂案例并分组讨论,使课堂发言更有效;第三,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重新梳理的教学内容,将《媒介经营与管理》内容分解为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主要概念——组建媒介经营与管理团队——分析媒介市场环境——进行媒介策划(市场定位)——生产媒介产品——媒介产品营销——塑造媒介形象——媒介品牌管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等九大环节。每个环节按照不同媒介特质,设置不同的情景,以案例分析为主体,带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讲授,提高学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打破课堂时空限制,优化课堂组织
完整的课程网络资源是加强课堂组织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中运用的基石。正是有了《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站的那些内容,才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改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为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学习。“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法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让师生互动更有成效。这要求:课前教师做导学方案和提供教学素材,学生分组学习与思考;课中,学生陈述深思熟虑的观点和看法,生生互评,教师讲授重要理论,并答疑释惑;课后,学生自测学习效果,教师做相应辅导。这改变了师生的不平等关系,打破课堂固定时长的限制和固定教室授课的空间限制,通过优化课堂组织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四)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虽然在课时安排上以理论课的面貌出现,但在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方面还可以大有作为。比如,在讲授媒介形象的塑造时,让学生运用媒介形象塑造的理论延伸思考政府形象、国家领导人形象和普通人个人形象的塑造,让所学知识作用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在讲授媒介领导人时,让学生分组对当地各种媒体的领导人进行采访,挖掘其综合素质与人格魅力,然后做对比、分析、归纳与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在讨论政策法律法规对媒介的影响时,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政策法律法规对某种媒介组织或某一节目类型的具体影响。当学生在媒体实习实训时,《媒介经营与管理》任课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所在媒体机构及其产品进行现状梳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往往事后成为该生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的宝贵资料。
(五)注意学习过程的多阶段考核
作为一门任选课,《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考核常常是让学生写一篇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3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让学生忽视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让教师在备课时不太想下大功夫。要使学生在该课程中获取最大化收益,教师要像对待考试课一样对待这门任选课,不仅做好课程网络资源开发与建设,而且还得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平时的过程考核可以分为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考勤又分为定期考勤和随机抽查,缺勤次数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取消该生的考试资格;平时作业或调查报告,或对媒介经营与管理某一观点或现象的深入思考,或对某一媒介组织或媒介产品案例的编撰……课堂表现可以细化为学生听课的状态、发言的次数与质量,总之,平时考核的频次不能太小,不能过于随意化。认真实施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必然会改变学生“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立马忘光”的状态;也会倒逼任课教师改变轻视任选课的态度,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规范考核项目及权重,制订详细公正的评分标准,进而达到教学相长。
以上措施仅仅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冰山一角,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的分类措施以及每一项改革背后的理论依据还需进一步研究。该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努力,需要媒体、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传媒经济或媒介管理研究机构等多方面大力支持,更需学校、院系从机制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