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山景区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景观恢复

2015-06-11 09:44:49王彤彤
南方农业·上旬 2015年6期

王彤彤

摘 要 以泰山景区中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区景观恢复为例,对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区中山体生态景观恢复技术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景观恢复现状的不足,提出促进景观恢复的对策。

关键词 电站水库区;景观恢复;泰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6-017-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710.1120.01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7/10 11:20:00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位于泰山景区樱桃园管理区内,其山体生态景观在坝体和道路建设过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成了众多以裸露边坡、废弃渣场、裸露坝体为主要特征的破坏型山体。为恢复山体植被,增加岩体覆盖,修复生态环境,2003年开始对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实施了生态景观恢复工程,运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及植物景观修复手法,经过长达10年的景观修复,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周边山体生态环境基本恢复至库区建设之前的状态[1]。

1 概况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位于泰山景区西南麓樱桃沟内。上水库依山势而建,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三面环山。于2001年开工建设,2004年开始蓄水,总库容1043.09万m3。上水库大坝坝型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13.80 m,坝顶长540.46 m,最大坝高99.80 m。在坝体和道路建设工程中,于海拔415~455 m等高线处形成近3 km长的10~40 m宽的开采边坡裸岩带、坝体裸岩区和坝体平台三类景观破坏区域。为尽快恢复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区周边自然景观,恢复周边生态环境,自2003年开始,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对上库区开展了自然景观恢复工程,经过近10年的景观恢复和生态保护建设,上库区与周边自然环境逐渐和谐统一,目前已进入景观养护管理阶段。

2 自然条件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其三面环山,沟底开阔,宽130~150 m,高程310~375 m,左岸骆驼岭至五古墩山脊高程500~700 m,右岸横岭呈东南——西北走向,岭脊高400~500 m。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3.7℃。区域内为泰山景区樱桃园管理区四林班10、11、13、14、15小班,总面积39.8 hm2。其中主要林木种类为油松、黑松、赤松、侧柏、刺槐、麻栎、五角枫等,主要灌丛为荆条、连翘、胡枝子、爬山虎等。土壤主要为酸性岩棕壤性土和薄层砂质砾石土,土层厚度29 cm。

3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景观恢复措施及现状效果

3.1 坝体裸岩堆石区

坝体裸岩堆石区位于上水库坝体350 m平台坡面上部,为绿化裸露坝面,提升上库景观效果,设置了人工浆砌21道500 m长毛石种植槽,种植槽长宽高0.55 m×0.55 m×0.60 m,种植槽内敷设滴灌管,种植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种苗高度1.5 m,株距1.5 m),种植攀援植物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Hand.-Mazz)、小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葛藤[Pueraria lobata (Willdenow)Ohwi]、蔷薇(Rosa multiflora)。自2010年开始,黑松受种植槽内土层少、水分缺乏影响,以及被藤本植物缠腰,整株死亡现象较为普遍,存活的目前长势也较差;藤本植物中,葛藤生长旺盛,抑制了爬山虎、扶芳藤生长。总体来说,区域生态景观恢复效果明显,除350 m平台上下方各有1处约600 m2未能绿化覆盖外,其他裸露区基本完全覆盖。

3.2 坝体平台区

位于坝体350 m平台处,该区域相对平坦,其长度300 m、宽度25 m,土层较厚。景观恢复过程中通过种植雪松(Cedrus)、银杏(Ginkgo biloba)、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蔷薇(Rosa)、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等植物进行配置模式的有机更新。目前,该区域苗木生长旺盛,各植物长势良好,除草坪三叶草(Trifolium)出现退化外,其他植物绿化效果明显,生态景观恢复效果良好。

3.3 观测房岩壁区

观测房岩壁区主要采用鱼鳞坑绿化。这种鱼鳞坑绿化景观模式适用于山体坡度大于70度,但难以进行一般的植物绿化而运用的点缀式盆栽种植方法[2]。该区域在陡峭的岩体边坡面上利用工程锚杆固定钢筋混凝土梁板,在梁板上浆砌毛石种植槽,其长度在0.6~1.0 m,宽度0.5 m,深度0.5 m[3]。要求规格不一,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间距控制在2~3 m。种植池内以种植黑松、蔷薇和藤本植物为主,并注重开花植物花期的搭配。目前,各类植物生长良好,裸露岩体全部覆盖,景观效果明显。

3.4 边坡裸岩带

(1)边坡底部

边坡底部的路基大多为石质路基,根据立地条件,在路基与边坡之间采取挖穴和砌穴2种方式,种植桧柏(Sabina chinensis)、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等乔木,株距2 m×2 m,树穴规格为长0.8 m×宽0.8 m×深0.8 m,2株之间种植以小叶爬山虎为主的藤本植物。

(2)边坡顶部

2011年开始在高边坡顶部开挖线位1 m內挖宽1 m、深0.9 m、长度约3000 m的截水沟,采用M5.0毛石砌筑挡土墙,回填种植土,栽植爬山虎、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蔷薇等攀援苗木,以增强绿化效果和绿化速度,恢复景观[4]。

目前,该区域内作为行道树的水杉、大叶女贞生长缓慢,受气候影响,冻害明显。边坡底部藤本植物阴坡长势良好,已覆盖边坡底部上方8 m高度内裸露区域;夏季阳坡裸露岩体受光照,表面温度高,吸盘易枯死,绿化覆盖相对差于阴坡,大约覆盖边坡底部上方6 m高度内裸露区域。边坡顶部新栽植苗木,常春藤成活率较差,整体还未显现出绿化恢复景观的效果。

4 存在问题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总体景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现状恢复效果良好,达到了山体生态景观效果质的改善。但是由于立地条件、群落结构特点、植被选择配比及养护管理方式等原因,景观恢复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边坡底部苗木选用的水杉、大叶女贞长势缓慢,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土壤条件影响,不适应该区域栽植,绿化效果不明显。

(2)坝面种植槽种植的葛藤生长速度快,覆盖效果好,但是,对黑松、爬山虎等其他绿化苗木的生长产生抑制,且枯叶期较长,冬季景观效果差。

(3)选用的攀援类绿化苗木落叶期时间较长,冬季景观植物色彩相对单调,植物季相景观效果不明显。

(4)边坡顶部的苗木因受气候、土壤及地势影响,长势较差,尤其是阳坡面的边坡水分蒸发量大、阴坡光照不充分、管护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致使生长缓慢,管护难度较大。

5 可持续发展策略

针对现状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景观恢复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恢复工程现状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策略。

(1)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土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5]。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同时根据阳坡和阴坡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2)在植物搭配上,应采用多种适宜山体生态的植物配置模式,通过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进行科学合理配置[6]。同时,坡面种植藤本植物需注意植株密度,以利于绿化速度及效率发挥,种植其他植物时,可搭配常春藤、扶芳藤等常绿藤本植物;同时点缀连翘、迎春、蔷薇、凌霄等花期较长植物,促使树苗迅速成活并与当地优势群落相融合。

(3)在上水库景观恢复中,不仅需采用种植槽、鱼鳞坑种植绿化苗木,还需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全部安装滴灌,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注意广泛应用生物肥料,以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从而保证植物的生态景观效果。

(4)因立地条件等原因,景观恢复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选择更加适宜的管护方式。实践发现,在种植槽、鱼鳞坑种植绿化苗木及滴管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以便使景观恢复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通过低成本尽可能恢复自然景观,使之与周围森林植被实现和谐统一[7],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6 结语

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区景观恢复建设是一个长期生态修复过程,与立地条件、种苗选择、栽培方式、后期养护各个环节相互关联,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山体景观恢复工作,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求顺,张四平,胡岱文.边坡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 甄鹏.植被生态护坡[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4] 潘树林.浅析边坡植被恢复[J].宜宾学院学报,2003,(3):93-95.

[5] 刘刚,李红丽,董智,等.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扰动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12(6):41-45.

[6] 孙青.張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植物景观恢复性营建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7] 刘兰芬,陈凯麒,朱瑶.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水土保持及景观恢复措施效果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0,16(3):26-28.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