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观

2015-06-11 02:38赵威
杂文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谡辜鸿铭辫子

赵威

头发,在古人那里,兹事体大。它生在人体“海拔”最高处,其地位之高“与生俱来”。最为人熟知的是《孝经》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语。头发,被视为与父母血脉相连的象征;如何梳理头发,也成为古代一种重要礼仪。于是,剪掉某人的头发,意味着对其人格上的侮辱和精神上的蹂躏。剃掉犯人的发须,叫髡刑,上古五刑之一——宫刑的替代刑。贵族若是犯宫刑,为了“不剪其类”,不绝其后,便用髡刑代替,以示羞辱。可见,头发没了,尊严也就消失了。

头发的象征意义,至曹操割发代首演绎到极致。曹操讨伐张绣,正值麦熟时节,丰收在望,为保护麦田,乃颁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不料,他自己的坐骑因鸟受惊,踩坏了一片麦田,他痛心疾首地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于是,假欲拔剑自刎,被部下劝阻,乃“割发权代首”。虽然没有割首,但割发在当时也算奇耻大辱了。后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寿父为马谡参军……亦坐被髡”,《三国志》作者陈寿之父,亦受牵连,遭髡刑。

曹操割发代首后,时间的轮盘又转动了近1500年,头发与性命有了紧密的联系——“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头发去留,第一次变得如此血腥。清朝统一江山,山河和思想都要大一统,那么怎样才能让汉人,尤其是汉文化的代表——江南士绅臣服呢?聪明的统治者想到了头发:剃光头顶,脑后梳起一条长长的辫子,以示臣服。已习惯王朝更迭的汉人,对江山谁姓本不太在意,但这场事关头发的变革,却着实激怒了他们。表现尤为激烈的是江南鱼米之乡,本来柔弱的江南百姓,这次却群起反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数十座城池被夷为平地。一场场与血腥暴力的抗争,与其说是对头发的执着保卫,不如说是对文化的誓死捍卫!最终,文明向野蛮屈服。但为了表达对前朝的思念,有些士大夫以“正月不剃头”为理由,表示“思旧”之情,为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直到今天,民间还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可见那场事关头发的腥风血雨,影响之巨。

由此,清朝的命数也注定与头发紧密相连。即便在乾隆盛世之下,一起割辫“叫魂”的谣言,一种并不存在的妖术,闹得人心惶惶,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闹剧。從太平天国“长毛”乱天下,到辛亥革命演化为鲁迅笔下的乡间“辫子革命”,头发的去留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直到民国初年,文化怪杰辜鸿铭站在新式大学——北京大学的讲台上,背后却梳着清朝的辫子,学生们嘲笑他,他却毫无愠意,答:“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辜鸿铭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以留辫子的偏执行为,来表达对青年学生全盘西化、遗弃先贤们的创造的痛心。这是对东方文化的捍卫,更是对那些头上虽无辫子、心中却极其守旧之人的嘲讽。

时代巨轮又向前碾过了数十个春秋,辜鸿铭所说的“心中的辫子”并未消失。十年浩劫期间,头发又一次成为斗争的工具,剃成阴阳头是对“牛鬼蛇神”的羞辱,更是时代留下的耻辱印记。时至今日,托关系、走后门、任人唯亲……哦,就在前些天,湖南某法院门前,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辩护的3名律师遭群殴。很显然,施暴者心中充满了嫉恶如仇的旧式乡愿,但缺少现代法治的因子。

可见,我们的“辫子”还有多长。

猜你喜欢
马谡辜鸿铭辫子
传统文化卫道士辜鸿铭
雪山姑娘辫子长
关于Brunnian辫子群的相对李代数的基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辜鸿铭戏弄袁世凯
马谡失街亭与诸葛亮有关?
马谡失街亭
意识形态对辜鸿铭翻译的操控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