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艳 何书敏 郭晓明
摘 要: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抚顺雷锋城的崭新形象,是抚顺人民在实现城市转型、加快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任务。城市公交网络是维持一座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性设施,其所具有的完备性、公共性、覆盖性、流动性、规模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无以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建议,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城市公交网络中的有效因素,为打造抚顺雷锋城的崭新形象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交网络;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
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建城育人,雷锋精神业已成为抚顺的城市灵魂和精神坐标,2011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提出建设雷锋城的目标和任务。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抚顺雷锋城的崭新形象,是抚顺人民在实现城市转型、加快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任务。
城市公交网络是维持一座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性设施,其所具有的完备性、公共性、覆盖性、流动性、规模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方面,具有不可忽视、无以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建议,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城市公交网络中的有效因素,为打造抚顺雷锋城的崭新形象发挥积极作用。
1 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公交网络一般主要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快速有轨电车、地下铁道和出租汽车等客运营业系统。在抚顺城市公交网络中,公共汽车是最主要的公交营运工具。据抚顺市公汽总公司统计,在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中,市民以公交出行为主,公交车承运每天约达60-65万人次,接近市区总人口数量的1/2,每年合计约达2.4亿人次。公交车面对的是这座城市中最真实意义上的大众,因此,本文所谈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根据抚顺的现实情况,主要载体对象就定位于公交车。
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的可行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具有可操作性和重要意义。
城市公交网络是方便公众出行、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具有完备性、公共性、覆盖性、流动性、规模性等特点。完备性,是指城市公交网络是依据科学规划设计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具有较为完备的架构和设施。公共性,是指城市公交网络作为城市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面向广大市民服务,其主要服务目标是实现公众出行的安全、舒适、轻松、便捷,使用对象不设限。覆盖性,是指城市公交网络在城市内部四通八达,线路和站点几乎延展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覆盖非常广泛。流动性,是指城市公交网络要靠动态运转实现其功能,构成公交网络的主体和客体都处于一种流动变化的状态。规模性,是指城市公交网络中的元素以一定规模并相对统一的形态存在。上述这几方面特点,使城市公交网络在传播精神文明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城市公交网络传播精神文明,相对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来说,能够以更低的投入成本,影响到更多的、更广泛的受众,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抚顺建设雷锋城的常态化项目中,“丰富和扩大雷锋元素”是一项重点内容,由于城市公交网络具备以上所述的诸多特点,它非常适合作为雷锋元素的载体,来扩大雷锋元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2 抚顺大规模更换新能源公交车,使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雷锋城崭新形象具备了优越的现实性。
2013年,抚顺市购入800台新能源公交车,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陆续上线运营,为我们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创造了优越条件。首先,新公交车刚刚完成投入运营,车体外观喷涂、车厢装饰布置、车载文化设计等都处于起步阶段,尚在讨论和试行之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念和方案,最便于开展统一的规划设计,并在形成方案后付诸实施。其次,一次性更换800台新能源公交车所创造的“抚顺现象”或“抚顺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热点,公交行业的楷模,如果借此机会充分运用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一定会引发持续的关注,能够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再次,公交车更换是物质层面的形象提升,如果再充分运用好公交车打造抚顺雷锋城形象,就是实现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跃升,进一步深化了更换新公交车的意义。最后,更换新公交车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欢迎,以新公交车为载体打造抚顺雷锋城形象,容易起到深入人心、易于接受的效果,对于凝聚群众力量、共促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
1.3 抚顺提出建设雷锋城和城市转型,为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提供了良好契机。
2011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雷锋城的目标和任务;2011年12月5日,市委、市政府下发《抚顺市关于进一步建设雷锋城的实施方案》;2012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人人学雷锋,建设雷锋城”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2013年7月,抚顺提出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主导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并于2013年12月27日市委十一届十九次全会进一步阐释了城市转型的深刻内涵,明确作出了推进抚顺向消费主导型城市转型的重大决策。建设雷锋城,实现城市转型,是硬性的要求,也是难得的契机。应该牢牢把握住这样的契机,以城市公交网络助推转型中的抚顺打造好雷锋城的崭新形象,使抚顺的城市定位更加明晰,城市形象更加光鲜,城市精神更加突出,城市品位更加升华。
2 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相关实践剖析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许多地区都十分重视雷锋精神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在运用城市公交网络宣传雷锋精神方面,一些地方进行过比較吸引公众关注的尝试。比如,2012年3月5日前夕,昆明100辆公交车涂刷巨幅雷锋画像和宣传标语,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引发了媒体和民众的极大关注。
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在运用城市公交网络宣传雷锋精神方面,进行过为数不少的实践。其中,尤以沈抚城际客车“雷锋号”的运营较为突出。沈抚城际客车“雷锋号”运营多年,以雷锋精神打造品牌线路,为传播雷锋精神、宣传抚顺雷锋城形象作出了贡献,为以公交车为载体传播雷锋精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抚顺城市内部用公交车相关设施传播雷锋精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此外,抚顺公交行业一直在开展争创雷锋式示范车队、争当雷锋式驾驶员等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标示着抚顺公交行业对于雷锋精神的重视。
在坚持宣传雷锋精神的基础上,市公汽总公司在新更换800台新能源公交车之后,在宣传精神文明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2014年七一党的生日前夕,市公汽总公司将800台车厢内LED广告位全部换成“中国梦”、“纪念中国共产党93华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现抚顺城市转型较快发展”等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公益展板,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目光,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抚顺市新能源公交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对一些既有的实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试剖析如下。
2.1 实践模式比较单薄,没有形成整个城市系统化、常态化的操作模式。目前,各地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多局限于零散实践,阶段性、局域化操作比较多,系统研究、通盘考虑比较少,导致实践效果不明显,影响力度有限,有些一阵风式的实践甚至引发过被公众指责“作秀”的质疑。
2.2 有时服务与宣传还存在距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虽然通过公交网络搭载了雷锋元素,但是部分公交司乘服务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高度,没有以身作则地起到示范作用,并在服务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这样就难以做到形神一致,影响了实践的说服力和有效性。
2.3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实践均没有持之以恒的、一以贯之的理念文化、企业文化作为支撑。雷锋精神是一种理念,打造以公交网络为依托的、流动的雷锋城又是一种理念,没有理论支撑的行为难以持久,没有理念支撑的举措必然枯萎,只有用打造以公交网络为依托的雷锋城这种理念,来塑造行为的实施者,让他们从引导走向自觉,才能让雷锋精神之花在公交网络常开不败。
3 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的具体对策
本课题组经过调研,现针对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抚顺雷锋城崭新形象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1 为公交网络设计统一的雷锋文化标识,给人以鲜明、醒目、富有冲击力的第一印象。
雷锋文化标识可主要体现在车体外观喷涂、车厢吊棚宣传牌、司机座位后宣传牌、座椅、车厢内电子屏、公交车站牌、公交车站宣传板等处,目的是纳入乘客视线范围,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雷锋文化标识应设计得精美、醒目、色泽亮丽、大小适中,可选用经典雷锋头像配以抽象设计,色调以红色为主,体现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雷锋文化标识应主题鲜明,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既展示雷锋形象,也要展现雷锋与抚顺水乳交融的特点。
3.2 搭载城市公交网络进行宣传的雷锋文化内容必须真实、准确、通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抚顺市雷锋文化资源丰厚,资料储备充足,应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仔细甄选宣传内容,按照简明扼要、生动鲜活、意义深刻、市民具有一定的熟悉度等标准,设计出最为有效的雷锋元素,确保通过公交网络搭载的雷锋元素既能入眼,更能入心。待选雷锋文化内容可具体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给雷锋的题词、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照片、雷锋视频资料、雷锋音频资料、学雷锋先进典型等。
3.3 充分利用公交网络设施作为载体,展现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将城市公交网络建成展示雷锋城形象的第一窗口。
公交网络内部空间分布较为零散,但是实际上延展性很大,可以挖掘出很多设施作为宣传雷锋文化的载体,如公交车内部的装饰布置、宣传版、报站器、车载音响、电子屏幕、便民设施等,以及公交车站台的宣传板、报站牌等。应该针对这些设施的不同大小、不同特点,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比如,可借由公交车内部车载音响,整点播放雷锋经典歌曲,推广新创作的雷锋主旋律歌曲,寓教于乐。
3.4 充分调动公交网络中各种要素的功能,不仅要强调宣传和展示,更要形成互动交流。
设计出一个互动交流的体系,激发出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以交流促发展,进而实现动态提升。比如,通过公交车、公交站点、公交网站、公交政务微博等渠道设置征求意见信箱,征求关于雷锋文化的宣传创意、新资料、新歌曲、新影像等意见和建议,对于意见被采纳的热心市民予以奖励,形成良性互动,调动起全民共建雷锋城的饱满激情。
3.5 注重内容的周期性更新,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更新宣传内容。
应适时调整宣传内容,注重周期性更新,实现宣传形式、宣传内容的多样化,特别是注意把握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让常态化宣传既要特点常在,又要亮点频出。
3.6 可调动企业积极性,参与到运用城市公交网络打造城市形象的工程中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可面向广大企业,组织对公交车设置雷锋标识宣传版面进行竞标,出资单位可在展示雷锋标识的宣传版面上巧妙地植入企业名头,在宣传雷锋精神的同时,也展示了企业形象,调动企业在创建雷锋城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3.7 注重持续性的维护,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将其真正打造成一项常态化的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公交部门、文化部门、相关企业应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确保宣传版面设置质量,确保宣传效果达到预期设想。在设立宣传板后,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定期维护,适时更换,保持整洁和美观,使其成为城市的优美名片。
3.8 鼓励和引导企业、群众以公交网络为载体开展学雷锋活动。
以公交网络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将公交网络建设成为充满爱心的流动网络,成为学雷锋示范基地,比如设立爱心候车室,发动市民、企业献爱心捐助公交车上用品,发动热心市民义务监督公交车运行情况等。
课题项目:
该课题为2014年度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成果被抚顺市公共汽车总公司采用。课题负责人为丁美艳,课题参与者为何书敏、郭曉明。
作者简介:
丁美艳,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何书敏,抚顺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郭晓明,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