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宇
一年一度的博鳌论坛再次召开。对于国家来说,博鳌论坛是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但是海南的学者告诉我,海南也把博鳌论坛视作地方政府外交的一张名片。国家对外交的顶层设计,越来越给地方政府的外交工作带来机遇。一说到地方政府外交——或者更国际化的说法叫“城市外交”,总会引发争议。保守的人坚持外交是国之大事,为国家所专属,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插手会有“越权”之嫌。一些人甚至批评说,中国在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好多都是非外交部门在对外交往中搞出来的。外交必须要有权威、集中,而不能分散、混乱。这样的看法有一定逻辑,但只能针对传统外交而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社会彼此沟通交融的程度已经远非过去时代可比。地方政府和企业牵扯到外交事务中,是历史的必然。关键是如何加强统筹、提升能力的问题。因此,城市外交应视作总体外交的一部分,如果从推动民间交往的角度来看,也是公共外交的一大力量。
与其他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相比,城市外交具有特殊的角色和作用。如果地方政府和城市摆正了自己在总体外交中的位置,就不会过多在触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触线”、“越位”,可以跟中央政府外交相互配合;也不会把自己简单定位成对外经济交往主体,跟企业的活动混淆起来,反而要对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对外交往加以组织和有序管理。城市外交对上来说,是增加国家对外社会沟通的渠道,让国家更大程度发掘和发挥软实力;对下来说,是搭建企业“走出去”和公共外交的平台。沟通作用和组织作用,是城市外交的两大核心。
然而,关于城市外交的对外沟通工作,目前仍然存在普遍的误解、能力尚待提升。实际上,城市的对外形象沟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可能包括如下活动:
城市通过媒体进行的国际传播活动。其中包括在国外媒体发布的广告、宣传片、旅游介绍,也包括在国内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和国际广播台的英文频道)针对在华外国人发布的同类型宣传信息。从更广义上看,还包括利用新媒体、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发布的对外传播的城市广告信息,甚至包括利用电影、电视等发布的“软广告”等等。
城市具有组织性和目的性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文化团体的对外访问,特色文化产品的出口,举办受到国际瞩目的大型活动或展会,尤其是国际体育赛事、博览会、交易会等等,还有姐妹城市之间开展的友善信息传播活动等。
城市具有形象宣传效果的国际经济交往。其中包括为国际招商引资而进行的投资环境改善行为,为达到一定的品牌建设效果举行的城市代表性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为实现国际声誉对城市的产业特色、典型产品、组织创新进行的宣传。
城市的部分对外人员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举行为外国人来城市旅游、学习、工作和居住提供便利性、舒适性和吸引力的活动;城市对出国人员在国际化素质方面的引导、培训和管理活动;城市有意识地促进精英群体或代表性人物的对外访问、交流,以及为某些城市代表性的个人、团体所做的提升国际声誉的工作。
城市某些特殊的政治和外交活动。其中包括以城市为主体参与的国际组织、国际倡议,尤其是在呼吁和平、环保、扶贫等方面进行的国际政治交往,往往同时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传播和公共外交活动,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城市公共外交走向成熟会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旅游推广为核心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城市对外形象推广是宣传性和包装式的,城市内在的国际化程度尚且不高。外国人到访城市,也以短期的旅行、居住为主,留下的印象较为肤浅。第二个阶段是以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为核心的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开始实现整体性、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交往,在密切的国际交往中城市本身的国际化水平得到提升,并建立起国际声誉。外国人到访城市,会由浅层次的观光活动过渡到中长期的商务活动和居住,并最终出现相当数量的国际移民。第三个阶段是以话语权为核心的阶段。这一阶段城市已经声名远扬,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城市在一些领域开始引领国际潮流,成为全球性创新和文化活动的策源地。城市作为非国家主体,在国际政治中发挥出超越很多国家主体的影响力。这就到了所谓“世界城市”的阶段。城市为世界人民所向往和熟悉,外国人即便无法“身到”,也已经“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