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查宁·波洛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人们无不为之惊讶。
“你不同意抄身?”格兰汀问道。
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
“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
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口袋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
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那滞呆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这篇小说很短,但是颇得波澜曲折、回旋跌宕之妙。第一段背景交代,特别是有关雷勃的交代——“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自尊心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有预选设伏的作用。第二段,一枚价值不菲、来历不凡的古金币“不翼而飞”,平地生雷,顿起波澜。接下来,有人提出抄身,只有雷勃一再反对,并声称“我没有偷金币”。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在场的人除雷勃外,个个翻开口袋,接受搜查,矛头再次集中到雷勃身上。但雷勃还是坚持反对搜身,主人非常生气,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雷勃的声誉从此一落千丈,人们对其避而远之。文章顺势而为,层层铺垫,将读者的视线集中到雷勃身上。读到这儿,吊起了一个悬念——雷勃到底是不是偷了金币呢?故事陡然转折,格兰汀家房子大修,找到了那枚古金币。啊,原来是个误会,雷勃枉当贼名——你多半会如此感喟。但作者笔锋再一转,“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原来雷勃当时确实是因“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确实是心存顾忌,才不肯搜身。结尾照应开头“生活贫苦”而“自尊心强”,“我没有偷金币”以及“狼狈退出”三处伏笔。情节发展实在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来荡气回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