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事气象预报在广东电视台正式开播
4月10日,广东海事气象预报节目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广东海事局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战略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做好水上天气预警预控和气象防灾减灾,给老百姓提供安全便捷出行的气象信息公共服务,更好地履行海事社会公共服务责任,广东海事局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办“广东海事气象预报冶节目”,及时播发相关水域气象信息和安全提醒服务,每天9:00、12:00在广东卫视新闻频道播完新闻时播出,每天12:30、18:00在广东广播电台的卫星频道播完新闻时播出。据了解,这是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台目前唯一开播的海事气象节目,是广东海事局转变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创举,也是广东海事局对外宣传工作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扩大广东海事的社会影响力。(周明耀)
广东省LNG燃料动力船舶应用研究会议召开
4月9日,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庄则平主持召开广东省LNG燃料动力船舶应用研究会议。项目组各成员单位对前期研究开展情况、试点船舶图纸技术审查等问题作了汇报,就急需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庄则平强调,项目组要结合我省实际以及未来珠三角地区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的要求,及时调整观念,使研究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同时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学习和借鉴上海市在推进LNG燃料动力船舶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抓紧推进项目研究进程,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省政府交办的研究任务。(赵国文)
灯塔历史文化暨科普知识展向市民开放
4月16日,由广州图书馆和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海上明珠——灯塔历史文化暨科普知识展览”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厅展出,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灯塔建设历史文化图文展;第二部分为灯塔·航标模型灯器实物科普展,第三部分为灯塔爱好者——伍穗生先生灯塔·航标专题集藏展。
展览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发展为主线,将灯塔建设发展历史、灯塔模型、灯器等以及灯塔邮票收藏等灯塔文化作品进行展览,通过文字、图片、航标模型、灯塔灯器实物以及灯塔邮票、剪纸以及藏品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灯塔文化、现代航海保障公益服务和航海科普知识等,进一步向公众展示推介航海文化。(谢薇)
湛江海事局“海巡0925”轮开展最大规模跨区巡航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开展内河船舶参与海上运输专项治理跨辖区联合巡航执法的通知》精神,根据广东海事局年度巡航计划,近期,湛江海事局派出“海巡0925”协同南海海巡执法总队,广西海事局、海南海事局、深圳海事局开展粤西最大规模跨区联合巡航执法活动。
本次巡航时间是从3月17日至4月3日,巡航路线:湛江港→硇洲航道→外罗门水道→海安港、海安新港→粤海铁火车轮渡北港→北部湾水域→流沙港→乌石港→洋浦港→马村港→海口港→湛江港。目的在于严厉打击内河船舶违规参与海上运输,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粤西海区沿海水域水上通航秩序,优化通航环境。(张超 赵崇彪)
珠海海事局成功救助5名失联渔民
2015年3月26日上午11时,珠海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报警称,其家属于25日早晨7时从大万山岛出海放网捕鱼,本应于26日凌晨2时左右返回到大万山岛,渔船迟迟未归,船上5人手机都打不通,失去联系。
珠海海上搜救中心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了海事、渔政、边防、海关和南海第一飞行救助飞行队派出各种搜救力量前往事故现场;通过甚高频定时发布航行警告,同时实名呼叫附近过往商船加强了望,注意搜寻遇险船只或遇险船员,如有发现及时报珠海交管;协调渔政发布渔汛通,提醒附近的渔船参与搜寻;请求省搜救中心根据遇险位置制作漂移图。
险情受到搜救中心领导和各搜救协调单位的高度重视,迅速派出搜救力量赶往搜寻地点,分区搜寻,海事派出海巡船2艘,渔政派出船艇4艘,边防和海关各派出1艘,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立即安排正在执行另一搜救任务的珠海基地B-7136救助直升机执行任务,飞行员来不及休息片刻,返回加油完毕就立即投入搜救工作中。
1400时,离遇险位置西面5海里处发现该失联渔船上的泡沫箱,初步判断该渔船已翻沉,1505时,一艘商船在行经高栏岛南面13海里水域时在该处发现一艘救生筏,筏内有人在呼救,该商船马上向珠海交管中心报告了救生筏的位置,我中心要求该商船停车在附近守候,并迅速协调正在附近搜寻的B-7136救助直升机飞往发现地点,同时联系高栏港港信拖轮与海巡船待命,1520时,飞机到达并成功将5名落水渔民救上救助直升机,送回九洲机场。经确认,该5人即为失联渔船的5名渔民。(曾志远)
中山:强化珠江口水域海事监管互联互动
3月31日,中山局再次联合广州、珠海局开展珠江口水域综合整治巡航执法行动,此次联合行动以“四类重点船舶”、中小海轮和内河船舶参与海上运输船舶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整治规范船舶航行秩序,严格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桥梁水域危及航行安全的行为以及船舶、船员无证或证书不全参与运输行为,有效强化了珠江口水域严管、严罚和严控现场监管格局。据悉,第一季度珠江口水域强化海事监管与协作行动共现场联合巡航7次,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223人次,出动船艇巡航48艘次,巡航里程456海里,检查船舶718艘次,查处违法行为22次,纠正违章行为54次,发放宣传单张556份。(凌峰)
海事公安执法船首次列编西北江水域
3月28日和3月31日,广东海事公安执法船“航警03-0579”、“航警03-0578”分别在云浮、清远局举行列编仪式,并下水巡航。据悉,这是我局西北江水域首次配备海事公安执法船舶,航警船设计航速28公里/小时,配备有雷达、GPS、VHF等装备,机舱布局合理,外型美观,在同等级别的执法船中技术领先,列编后将承担西北江水域巡航执法、水上治安维护等任务,大大提高海事执法装备水平及执法效能。建立海事、公安协同执法模式,是双方认真贯彻海事系统“三化”建设的务实举措,也是助力地方政府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维护水上交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措施。(贤勇华 钟锋)
江门海事局再为辖区26艘渡船安装“千里眼”
日前,江门海事局认证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动的客渡船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补助活动,计划分三批次为江门市57艘客渡船实施免费安装,本次行动属第二批次,完成了棠下石山渡口、大鳌新中渡口及睦洲沙头渡口等共计26艘渡船的AIS安装调试及渡船船员培训工作,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推进渡船AIS免费安装工作,力争年底前为五邑地区所有合法运营渡船全部装配AIS设备,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渡船航行安全系数,维护江门辖区渡运安全形式持续稳定。
船载AIS,俗称水上“千里眼”,渡船安装后,可以全天候自动发送本船和自动接收他船的船名、位置、航速、航向等动态和静态信息,使船舶驾驶人员直观、迅速识别他船,大幅降低了对渡船船员目测判断的依赖性,也克服了雷达系统监控的盲区和不足,实现了船舶之间相互知晓,有效避让。同时,通过船舶AIS设备信号的传输,能够实现与江岸基站的信息交换,海事部门将能够实现对船舶航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跟踪,并及时发布安全信息,告知注意事项;万一发生事故,海事部门还可以调出自动保存在A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历史航行状态回放,及时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郑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