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敏
〔关键词〕不做作业;小学生;心理援助
【案例】刚接班级,小冰就留给我很深的印象:认真做值日,热心帮助同学,见到老师总是敬礼问好。可是两周后,各科教师都向我反映,无论他们怎么说,小冰都不做作业。我把小冰找过来,认真谈了一次,可是第二天他仍然没做作业,我又找他深谈了一次,小冰坚持没几天,又不做作业了。就这样,我找小冰谈了五次,结果都一样。最后小冰说:“陈老师,只要不让我做作业,您让我做什么都行。”万般无奈之下,我找来了他父亲,他父亲很激动,把他带回家。后来据他父亲说,他把小冰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然后把小冰赶出家门,并说:“你已经13岁了,我们养了你这么久,你可以外出谋生了,我和你妈少了你照样过日子。”他父亲说,小冰不做作业一直是个问题,他这样做其实是想逼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后来,小冰找到警察,警察打电话后,他父亲悄悄嘱托亲戚将小冰带回了家,在亲戚的劝慰下,小冰答应做作业。可是坚持不到一个月,小冰又依然如故,不交作业。
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一般认为要么是小冰学习习惯的问题,要么是小冰学习态度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小冰答应做什么都行,就是不愿做作业呢?站到小冰的角度,我们班主任能理解小冰的无奈吗?小冰无奈背后的心理原因又是什么呢?该如何帮助他走出心理沉疴,开始做作业呢?
为了解决上述困惑,我进行了家访。据小冰父亲回忆,小冰刚入学时,是愿意做作业的。刚开始学拼音的时候,小冰还曾经向家人求助过,可是由于小冰家人都忙于工作,他父亲认为孩子还小,而且男孩子在小学成绩不好也很正常,于是就没有在乎。小冰多次求助无果后,开始做作业拖拉,小冰父亲于是就经常指责他,等到三年级的时候,小冰再也不愿做作业了。他父亲为此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可是他父亲只会指责小冰、看管小冰做作业以及用之前提及的方式“逼迫”小冰。小冰常隔一段时间就依然如故。父子两人就这样在“较量”中,一直到了初一。
这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是内心的无助感让小冰一直不愿做作业。所谓无助感,就是指“人面对要做的事显得无可奈何,失去了行动的动力,从而只能选择放弃努力”。表面看这是小冰的问题,其实这是小冰父亲的问题。小冰在刚开始学拼音的时候,遇到难题,他父亲没有站到小冰的角度积极回应,帮助他分析原因,也没有鼓励他,而是听之任之,到后来就只剩下指责。随着学习要求不断变高,小冰做作业感觉愈来愈困难,最终发现不做作业比受到指责承担的压力少得多,只要父亲或老师指责后,就可以再也不用做作业了。渐渐地,小冰对于指责也就麻木了。到了这个阶段,教育对于小冰而言,也就“油盐不进”了。
从深层次分析,小冰不做作业的根本原因是心理资源不足。“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它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每个人在调节负性情绪、应对压力性事件等时都需要自我控制,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如果一个人心理资源消耗过多,就再也没有充足的心理资源进行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了。小冰父亲的“逼迫”和指责,无形之中迫使小冰要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要应对压力进行自我控制,这些都消耗了小冰大量的心理资源。而且小冰想控制自己去做作业,就会消耗更多的心理资源。心理消耗的资源愈多,他愈会感觉乏力无助,反而愈难有多余的心理资源去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最终因为“行为动力不足”而选择放弃。
基于以上心理分析,我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帮助小冰解决不做作业的问题。
一、降低任务难度
根据美国卡心理学家尔曼(D.Kahneman)的研究,影响认知资源消耗的因素主要是任务的难度和技能的熟练性。做作业主要消耗的就是认知资源,因此我和所有科任教师协商,降低小冰作业的难度,每天只需要把上课的例题或基本题做好就行,而且做每门课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如果小冰有题目不会做,只要在题目下写出理由,就可以第二天向老师请教,老师不给予处罚。通过降低作业的难度,减少小冰的心理资源损耗,然后通过系统脱敏法,增加做作业的时间,逐渐增强小冰做作业的心理承受力。同时,请小冰的父亲配合,每天针对小冰做对的题目,再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小冰做,增加小冰的熟练度,增强小冰的自我成就感,让小冰体会到做作业实现自我的快感。
二、规训作业习惯
根据积极心理学家研究,习惯行为是由于个体已经形成一种自动化加工,心理活动则不消耗或消耗极少的心理资源。小冰由于长期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所以每当要做作业时,他损耗的心理资源就比做作业习惯好的学生多得多。因此,我和小冰的父亲达成协议,让小冰回家后在固定的时间内做作业。刚开始可以15分钟休息一次,慢慢增加到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同时在小冰身旁放上闹钟,限定好时间,规定每天只做1小时作业。如果小冰没有完成作业,他父亲可以和我联系,但不能批评小冰,只可以针对他已经完成的作业鼓励他、表扬他,让小冰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三、诱导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个体诱导的积极情绪能够增加个体原有的心理资源,当个体的心理资源比较充足时,个体就会在随后的行为、认知等方面表现得更好”。我请班级学生帮忙,找出小冰的优点,把优点汇总整理后,请小冰父亲帮忙贴在小冰的书桌上、床前和卫生间里。每天小冰在做作业之前,请小冰默念两遍,每天睡觉前和早上起来洗漱时分别默念一遍,同时要求小冰的父亲在家里创造机会,让小冰把这些优点表现出来。在小冰做作业之前或者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可以播放小冰喜欢的具有激励性的歌曲,比如《我相信》《隐形的翅膀》等,并且告诉小冰当他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对自己说:“困难就是用来考验我的,我有这么多优点,一定可以战胜它!”同时,要求他父亲经常对小冰说:“儿子,老爸相信你,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自己!”当小冰进步时,要说:“儿子,老爸为你骄傲!”我希望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诱导小冰的积极情绪,慢慢增加他的心理资源,最终引导他走出消极的情绪状态,从而能够积极完成作业。
四、放大积极意义
小冰不做作业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小冰没有从做作业中体验到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它包含三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感受美好生活、享受生活和追求生活意义”。如果要彻底解决小冰不做作业的问题,就必须让小冰体会到做作业的主观幸福感,而只有赋予做作业特定的生活意义,才能达成目标。于是,我和小冰父亲商量,努力寻找小冰做作业后的意义。
(1)虽然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很难,但是小冰仍然坚持做作业,这是一个男子汉承担责任的表现;
(2)小冰做作业进步了,家人也就放心了,也为他高兴,家庭也多了很多欢笑,他为家庭和谐作出了贡献;
(3)小冰在不断进步,如果能改正不做作业这一点,同学们一定很佩服他超越自我的勇气,以后就会更喜欢他;
(4)如果小冰进步了,我将在班会课上请他向其他同学做经验介绍,同时聘请他作为“专家”,到其他班级介绍经验。目前,小冰做作业情况正在逐步好转。
“教育乃是建构个体主观精神的过程”,解决小冰不做作业的问题,其实就是需要帮助小冰把坍塌的精神挺立起来,让较少的心理资源“充裕”起来,让他发现并体验到来自内心的心理力量,最终回归自信。正如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所说:“教育非它,乃是心灵转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无锡,214000)
编辑 / 马茜元 终校 / 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