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红,潘存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规划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荒漠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被列入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之首[1],同时,荒漠化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威胁北方地区人类生存、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荒漠化也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退化过程。在新疆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人类的进程中是在自然因素基础上叠加了人类活动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制约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地表组成物质大部分为河流冲积物,部分为湖积物,且多为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地和沙砾质戈壁,这就为这个区域的风蚀提供了土壤机理条件。分布区的水热条件属于大陆性干旱荒漠类型,植被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土壤普遍存在着深位盐渍化特征,易溶性盐分的聚积深度在40~60 cm以下,目前还存在着脱盐过程,脱盐过程的同时,土壤上层会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较强[2]。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洪积扇前倾斜平原地带。位于84°14′—-86°01′E,44°07′—46°18′N,是新疆重要的石油产区,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干旱少雨,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年平均降水量102mm,年蒸发量3 500 mm,为年降水量的35倍。
该区域为典型的工业与农牧业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该区域生态环境出现较大波动性。因此,对克拉玛依市的土地荒漠化进行重点监测,掌握其发展进程,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荒漠化监测的技术标准,利用遥感调查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区内近1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荒漠化动态变化,探讨土地利用与荒漠化、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揭示该流域土地荒漠化变化的机理、科学评价土地利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
3.1 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研究区2004、2014年区划判读和现地调查,得出研究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表1)
表1 2004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对比 hm2
土地利用类型总体变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四扩大,二缩小”,即耕地、林地、居民工矿交通用地和水域面积扩大,草地、未利用土地缩小。最突出的变化是: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人类干预是引起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2004—2014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净增加18 624.79hm2,耕地增加比例为22.03%。新增耕地主要由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盐碱地、沙地和灌木林地等类型转化,大部分属成片集中开荒,主要在129团、130团、137团和136团,还有部分区域内的零星开荒。
林地面积净增加99 965.08hm2,其中灌木林地、疏灌地、未成林造林地均增加。主要受生态保护的影响,植被盖度增加,将上期的疏灌地变为灌木林地,部分宜林地变为疏灌地,同时近几年克拉玛依市不断加大林业及城市园林建设工程力度,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
草地面积净减少136 231.41hm2,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都有减少。其中低覆盖度草地减少最多,部分转化为耕地,部分草地经封育后,变为灌木林地或疏灌地。
水域面积增加9 753.47hm2,主要是新建了阿依库勒水库等及大小艾里克湖水域面积增加所致。
居民工矿用地增加19 386.20hm2,增加比例为176.27%。主要原因是城市东扩、南扩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居民工矿用地增加。
未利用土地面积净减少11 498.63hm2,变化幅度不大。研究区内未利用地主要以盐碱地和沙砾戈壁地为主,开发利用成本高、价值不大。减少的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部分低覆盖度草地和疏灌地。
3.2 荒漠化动态变化
研究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缘,荒漠化类型以风蚀和盐渍化为主。
表2 2004年和2014年土地荒漠化类型、程度面积对比 hm2
由表2可以看出,区域内荒漠化土地呈现减少的趋势,10年内荒漠化土地减少9 519.78hm2。区域内风蚀荒漠化土地2014年较2004年减少1 002.01hm2;盐 渍 化 荒 漠 化 土 地 减 少8 517.77 hm2,非荒漠化土地增加9 519.78hm2。风蚀荒漠化土地的减少由于局部区域开垦为耕地,荒漠化类型为盐渍化土地也在减少,主要变化区域在碳汇林基地,由于10年间造林,管理措施得当,盐渍化危害减轻,非荒漠化增加主要是上期荒漠化土地由于工矿用地的增加而增加。由表2可以看出,由于研究区实施各项生态工程,除荒漠化土地面积有一定减少外,其危害程度也进一步减轻,风蚀荒漠化土地中中度荒漠化土地大辐增加,重度、极重度风蚀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盐渍化土地中轻度盐渍化在增加,中度、重度、极重度盐渍化在减少。
就总体而言,研究区内的荒漠化过程已大大减缓,荒漠化面积减少9 519.78hm2,但是,研究区内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还是存在,若不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荒漠化过程还会再次增大。
通过研究区的数据分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情况中,由于荒漠生态系统原生素质的脆弱性,荒漠化土地类型之间的转换系数较大,加之地理环境的景观多样性,有些土地类型实际上包含或兼容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荒漠化性状。这些土地类型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其景观格局复杂多变,荒漠化类型也发生变化[4]。
通过利用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对研究内土地利用和荒漠化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关系,得出下列结论。
4.1 研究区2004-2014年10年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研究区内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工业,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可以说,人类活动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不是研究区内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4.2 从整体来看,研究区内土地荒漠化比例非常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逆转,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任重而道远。
[1]唐灿,孟晖.河西走廊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10(4):47-55
[2]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7
[3]祝列克.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李虎.新疆艾比湖地区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