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倍市盈率“吓坏”上市公司老总:我们几十年也赚不出这么多钱!

2015-06-10 13:21:06高原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学仪器仪器仪表老总

文|本刊记者 高原

就在刚刚结束的一次公开会议上,一位仪器仪表行业的老总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股市指数上升得非常快,而集中在某一些行业则更快,已经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其中就有我们仪器仪表行业。”而与此同时,台下各位听众频频点头、以示赞同,整个会场气氛陡然不复之前的热烈,变得严肃起来,连空气都仿佛凝结了几分。

这位老总并不是危言耸听。

扑面而来的泡沫

如今,正是上一波经济危机尚未过去,整个机械行业受创甚深、尚未恢复的时候,仪器仪表行业由于其产品分散、受众面广等诸多原因,并未像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等行业一样元气大伤,但这也只是相对的,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而眼下,另一波“危机”却已然袭来。与上次略有不同的是,这次并非是针对机械行业本身,而缘起于目前整个中国股市的疯狂暴涨,对于仪器仪表上市公司的冲击。

简单来说,仪器仪表上市公司,躺枪了。

对于这样的现状,另一位上市公司老总总结得极为恰当:“现在这种高速泡沫的状态,直接跟我们仪器仪表行业相关,这一次的危机,是直击我们这个行业的。”

据现场老总们透露,如今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如果是做仪器的,那么市盈率就能达到100 倍以上,如果刻意弄个概念出来,比如和时下大热的环保、健康、养生等相关,或是直接转成医疗器械,那市盈率就能达到更吓人的150 倍。数据究竟有多准确姑且不论,这一趋势目前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就连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自己都无法相信,市盈率居然会这么高:“我几辈子都不可能赚到这么多的钱!”

而造成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复杂,有随着股市水涨船高的因素在,也有刻意的炒作,总之,天时地利人和,仪器仪表行业的上市公司,看似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但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毕竟老总们的担心是发自内心的。对于行业有过研究的人都知道,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基本特点,就是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具体一点来解释的话,年销售收入集中在1 亿元左右:“5000 万到1 亿元居多,1 亿元到5 亿元很好,等到了5 亿元以上,那就基本横扫了。”这样的情况下,结合现状,老总的问题就很关键了:“现在这种状态,企业究竟需要多少业绩才能支撑呢?或者通俗点说,我怎么样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而对于目前的行业来说,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毕竟已有的经验教训证明,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绝对是错误的,而提高产品科技水平?这也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仪器仪表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员,身为实打实的实业,绝对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展并不断积累的行业,在这样的行业中猛然出现了如今的状况,这就产生了不小的矛盾,无疑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更何况,整个仪器仪表行业,也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动荡的环境

其中之一,与外国企业相比,规模偏小。

举个例子,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分支——科学仪器行业提供的2014年的发展报告,国外的上市仪器公司仅从规模上看,就比国内企业大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赛默飞世尔2014年收入168.9 亿美元,丹纳赫生命科学和诊断以及环境两部分业务2014年一共收入107.4 亿美元,而安捷伦、铂金埃尔默、伯乐等知名企业2014年的收入均为几十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上市企业中规模数一数二的聚光科技和天美控股,其2014年的收入分别是12.43 亿和10.06 亿元人民币,余下的大部分企业在这项数据中均为个位数。

如此看来,在规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要想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只有拿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这一项,但很遗憾,这恰恰是整个行业最大的弱点之一,这也就解释了近年来仪器仪表行业一直居高不下的逆差。而据有的专业人士分析,去年超过17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在科学仪器分支。而此次被股市热炒的行业之中,科学仪器一直名列前茅。

其中之二,前景不明,趋于被动。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大环境,中国很多行业也有同样的问题,而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定位一向不同,各卖各的,目前谈不上严峻与否。如果经济的运行风平浪静或是小有风波,这样想也许可以,但近两年不确定的全球经济形势,往往就催生了许多无法预知的改变。至少近两年,传统市场增长速度已经不能满足那些知名企业的需要,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企业并购屡见不鲜,涉及金额也极为巨大,如默克170 亿美元收购Sigma-Aldrich,赛默飞136 亿美元收购Life Tech,BD122 亿美元收购CareFusion,据《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4年交易额在1 亿美元以上的仪器企业并购整合案,就不下16 起,这还不包括那些交易额尚未公布的。

所有这些,标志着巨头们对于市场开拓的急切,而这会不会波及中国?问题并不难回答。虽然无法给出具体时间,但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无疑是一块“香饽饽”,时间或早或晚,需要警醒的是,这个主动权完全处于那些巨头们的手中,尽管中国企业之间近两年也渐渐开始了相互并购的热潮,但无论从数额上还是影响力上,都无法与那些外国企业相比,有老总曾断言“中国仪器仪表企业间的并购,未来将会持续5年以上甚至是10年,从而产生几个寡头,来引领整个行业”,但这段时间之内,国际巨头们会有什么举动,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等待。一旦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始下沉,从以往的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主动渗透,那么行业内的企业恐怕无从招架。

诚然,如今各种政策对于仪器仪表行业的扶持,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转型升级、高端制造,包括提倡呼吁“跨界”寻找发展机遇,这些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调查显示,老总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的。但当下如此“动荡”的环境,就像被搅浑的水,着实让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毕竟,如果告诉投资者们,你们投进去的钱,可能150年才能够收回,那样造成的后果,能想象吗?■

猜你喜欢
科学仪器仪器仪表老总
《仪器仪表用户》稿约
《仪器仪表用户》稿约
科学仪器
太空探索(2015年2期)2015-07-12 11:28:31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修常用仪器仪表的应用
“2014科学仪器行业最受关注仪器”名单揭晓
分析仪器(2015年3期)2015-03-26 02:22:56
与IT界老总聊聊“医院云”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2:58
“罗塞塔”上的科学仪器
太空探索(2014年9期)2014-07-10 13:06:29
仪器仪表业今年产销增幅或达15%
自动化博览(2014年4期)2014-02-28 22:31:11
“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下篇)
军事历史(1999年5期)1999-08-21 02: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