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秀珍: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真实

2015-06-09 12:19吴志菲
党史纵横 2015年3期
关键词:焦化厂雷锋

吴志菲

易秀珍,1941年8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52年加入少年先锋队,1954年考入长沙县二中,1956年加入共青团员,1957年初中毕业考入高中。历任鞍钢化工总厂三炼焦车间调火工、弓长岭焦化厂统计员、弓长岭机修厂铣工,鞍山市政公司铸钢厂铣工等职。

易秀珍,是雷锋生前的同乡、工友、好朋友。他们曾同乘一列火车、且同编一个小组从湖南长沙来到鞍钢化工总厂。易秀珍同雷锋在一起工作期间,雷锋给予她多方面的帮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雷锋牺牲后,易秀珍一直保持低调,从不在媒体面前出现。整整一上午的专访期间,老人时而喜上眉梢,时而伤感过往的岁月,时而不失羞涩而忘情,时而掩面而泣为痴情……我们依稀可见雷锋在青春年少阶段曾经朦胧的爱情和曾经躁动的青春。

渐渐地,笔者感受到恍若眼前的雷锋与传统中的高大全形象有距离,触摸到一个更真实、立体及丰满的的雷锋。原来,从历史远处走来的雷锋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一个偶像,不是那个被概念化的雷锋,而是一个可信、可学、可敬的“真人”。

雷锋是人,不是神,作为普通人,雷锋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今,许多雷锋的知情人一直回避雷锋隐秘心动的恋情。笔者寻访不是意在渲染雷锋的爱恋世界,不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旨在还原他那段至善至美的友情与相知相悦的爱情,企盼以真实的情节、真实的故事真实地展示雷锋从平凡走向伟岸的人生,赋予世人一个相对完整、鲜活而真切、血肉丰满有个性的雷锋形象。

英雄人物也是生活在大地上的人,雷锋生前并没有拥有更多的玫瑰花,但他播下过美好的种子。他从平凡做起,活出了一份有色彩的人生;他从平凡起步,品味到了人生的至美。

“爱臭美”的两个人邂逅在北上的列车上

1958年11月12日傍晚,一列北上的列车刚刚停靠在湖南长沙火车站时,检票口就涌进了一群男女青年,他们是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在湖南招收的一批新工人。在这群新工人去鞍钢的路途编组时,从望城县团山湖农场来的雷锋担任易秀珍、杨必华、张月棋等这个小组(第三小组)的组长。

在旅途中,雷锋的热情开朗、助人为乐,给易秀珍留下很好的印象。上车不久,在互相介绍中,易秀珍得知:雷锋原名叫雷正兴,鞍钢公司到望城县招收工人,他征得组织的同意才报的名,考试录取后就请县委副书记赵阳城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意思是“要到鞍钢去打冲锋”。

易秀珍,1941年农历六月二十三出生于湖南长沙县,小雷锋一岁。“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贫民家庭,我是老大,下有四个弟妹。那一年八九月份,鞍钢就在湖南招工,我刚考取读长沙二中高一,还没入学就招工上了。我父母舍不得我到外地工作,那时女孩读书的人少,想到女儿读完高中就可以参加工作了,舍不得我出远门。家里太困难了,作为老大,我一咬牙就出来了。”易秀珍讲,当时鞍钢在湖南招了六七百人。“仅我们公社就来了十二三个,就我一个女孩。真巧,在长沙火车站,我就和雷锋被编排在一个临时小组。”

雷锋拎着崭新的苇编提篮和沉甸甸的棕皮箱子,皮箱里塞着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一把“幸福牌”口琴,从湖南北上。车上,他还同老乡们讲:“离开家乡前,我还特意去韶山看了毛主席故居。”

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

11月15日,几经辗转,雷锋、易秀珍一行来到了目的地鞍山钢铁公司。也许是与开车有缘,虽然雷锋是奔着炼钢来东北的,没想到了鞍钢,雷锋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驾驶员。此前,他在湖南开过拖拉机。如今,拖拉机换成推土机,机器虽然“升级”了,自己也有技术的底子,但雷锋还是老大不愿意:开推土机和炼钢有什么关系?

“拿咱们洗煤车间来说,如果每天不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炼铁厂能炼出铁来吗?如果不把炼焦时生产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去,又怎么能炼出钢来?”车间主任的一席话点醒了雷锋。这不跟螺丝钉和大机器的关系一个道理吗?

于是,雷锋暗下决心,要在鞍钢这架大机器上当好一颗螺丝钉。正是鞍钢这架大机器的历练,培养了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态度与“像螺丝钉一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光”的职业精神。

让易秀珍最难忘的是1959年的春节。“年三十我是长白班,从早8点工作到下午5点;雷锋是中班,下午4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下班后,宿舍里没有几个人,大部分老工人都回家过春节了,只剩下几个南方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平时下班回到宿舍洗洗衣服、看看书,有时也出去玩一玩,可年三十回到宿舍,心情却大不一样,太想家啦。我的眼泪掉下来了,什么也不想做,饭也不想吃,我只好睡觉,一睡就到了初一也不想起来,两只眼睛哭得又红又肿。一大早晨,知道我没有起来的雷锋就来到我住的房间门口,喊道:‘小易!快起来,我们一起去食堂买点好吃的。我一听到他喊我,哭得更伤心。他劝我,安慰我:‘你这样哭,又不吃饭,会生病的。过完年你怎么能上班,如果你不起来吃饭,我就一直站在这里。”

这次,雷锋在门外足足站了半个小时。最终,他以言行感动了易秀珍。易秀珍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地说:“当时,我看见雷锋就像见到了亲人,眼泪又止不住掉下来。他看我不高兴的样子,就自己跑到食堂买些好吃的送到屋里,我们一起吃。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替别人想得多,以帮助别人为自己最大快乐。”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从鞍山到辽阳“跟随”雷锋的岁月

1959年夏天,鞍钢化工总厂决定在辽阳县弓长岭矿山新建一座焦化厂,要调一批人到那里参加基本建设。“动员时领导讲了,那里是大山沟,白手起家条件差,没有工人宿舍,没有工厂,没有娱乐场所,去了是要吃苦的。动员会上,深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影响的雷锋积极发言,他说:苦点怕什么,我们青年人应该经得起风雨,如果领导批准我去,我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易秀珍说,总厂批准了雷锋的请求,因为新的建筑工地不仅需要推土机手,更需要这样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

易秀珍记得,雷锋是1959年8月20日去弓长岭的。“他临去之前,送给了我一个笔记本作留念。上面写了这样两句话:‘船,能够乘风破浪才能前进;人,能够克服困难才能生存。他的心意我是懂的。我从认识雷锋那天起,他总是迎着困难前进,而我在各种困难面前不知流了多少泪。雷锋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助人为乐当成自己的幸福。”

雷锋去弓长岭矿山建设工地后的那段日子,易秀珍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总像身边少了点什么。易秀珍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要有人从弓长岭那边回鞍钢办事,我就变着法儿打听雷锋的情况。凡是从工地回来见过雷锋的人,都对我说:那儿环境如何艰苦,他干活如何没日没夜,有时忙得洗不上脸、吃不上饭,夜里还要点灯熬夜看书、写日记。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雷锋临走时,本来答应很快就会给我写信的,可我一连翻了七八天信箱,也不见他一个字。我实在有些稳不住神了,一横心,坚决请求领导批准我到弓长岭去。”

易秀珍的心事瞒不过张月棋和杨必华。她们绷着脸逗易秀珍说:“弓长岭焦化工地有雷锋,可那里也有大蛇呀!”这个传说易秀珍早就听说过,雷锋也知道,说工地附近的姑嫂城有几条大蛇,每条都有饭碗口粗、几丈长,夜间躲在山洞里,白天到太阳底下晒鳞,真是吓人。小时候,易秀珍在家乡就被蛇咬过一次,谁一提到蛇,她心里就发毛,但她不顾这些还是想报名去弓长岭工地,因为那里有雷锋。

这年9月10日,易秀珍被批准去弓长岭工地。当天,她将户口和粮食关系转到了辽阳弓长岭。一下车,易秀珍就到工地办公室报了到,行李还没往住处搬,她就跑到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四处找雷锋。雷锋正挽着裤筒、打着赤脚在工地和泥,冷不丁听到一个女同志的声音喊“雷锋”,扭头一看,是易秀珍,立刻高兴得像个孩子。

这些日子,雷锋同样思念易秀珍,甚至由思念产生了一点小小的怨恨。他怨易秀珍没有报名跟他来。他没有给易秀珍写信,其中就有一点赌气的味道。

乍见易秀珍,雷锋突然有点心慌。他赶忙将手中的铁锹往泥里一插,光着双脚向易秀珍跑去。

他边在衣襟上擦了擦沾满泥浆的手边问:“小易!你怎么到这儿来啦?”易秀珍说:“怎么这地方只许你来,不许我来呀!”“这一批又来了多少人?”雷锋接着问。易秀珍笑了笑:“就我一个,嫌少了吧?”他说:“不少,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据易秀珍回忆,这里的生活条件确实艰苦,住的是动迁后的土民房,破旧不堪,四处透风,她们女同志也是一样,只有一个屋,住十几个人,南北大板炕,中间火墙。“食堂是临时搭的席棚,吃的非常差。吃水困难,洗脸、洗衣服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从来没有遇到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思想上就有些动摇了。当时,从湖南来的一名姓熊的女同志就不干了,回湖南老家去了。我也想不干了,想回家。雷锋知道了,就从食堂买大米饭送到宿舍给我吃,他吃粗粮,处处关心我,用他的远大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他希望我和周围的同志们都能成为勇于战胜困难的人。”

易秀珍每天看见雷锋总是乐呵呵地对待这一切,在任何困难面前从不说一声苦,也不皱一下眉,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人,能够克服困难才能生存”。雷锋就像一头黄牛,在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再累也不怕,再苦也能吃,对当时的生活很知足。易秀珍说,雷锋有一对笑眯眯的眼睛、一颗火热的心、一双勤快的手,一看他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好小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坚定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克服了困难,渡过了难关,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他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

易秀珍被分配当施工统计,每天负责统计各个班组的施工进度。“所以我对雷锋的劳动情况也了如指掌。他不论干什么活都抢在别人前头。做为推土机手一时没有推土机开,即使让他干力气活,他也不在乎;运木料他拿大的扛,运石头,他捡重的挑。他以诚实、热情、勤奋、刻苦学习赢得了大家高度的赞扬。在工作中,雷锋发现好人好事就编快板、写板报、进行宣传。有人说他‘赚钱不多,管事不少。你说你的,他干他的,他到哪里干活就像一团火,就能让那些心灰意冷的人感到温暖。领导把他编入青年突击队,共青团员们选他当了团支部宣传委员。”接受采访时,易秀珍坦言:“我这个人并不是觉悟高,当时舍得离开鞍山那样的好环境,主动要求到弓矿大山沟里,嘴上说是参加焦化厂的建设,心里想的多半是愿意和雷锋这样的人在一起。”

1959年正是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雷锋所在弓长岭焦化厂工地与辽阳县安平公社姑嫂城大队相邻。雷锋发现当地农民种地缺少粪肥后,不管天寒地冻,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四处拾粪。一次,雷锋曾对易秀珍讲:“小易,北方农民种粮比南方还要难……。”生产队后来知道是焦化厂工人雷锋送来的粪,就拿着表扬信,敲锣打鼓地给焦化厂送来感谢信。

在焦化厂短短的4个半月的时间里,雷锋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节约能手、红旗手,还出席了共青团鞍山市委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成为鞍钢的知名人物。易秀珍为雷锋的进步高兴。“雷锋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周围的人们,他夜以继日忙个不停,白天上班工作,早晚积肥,还要坚持看书学习、写日记。他太不关心自己了,衬衣脏了没时间洗,外衣破了没空补,吃的经常是高粱米饭、窝头、白菜汤和咸菜,很少买好吃的。那时候,雷锋就是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热爱集体,关心群众。看见这种情况,我想帮他照料照料,又怕别人说三道四,心里矛盾极了。尽管这样,我还是变着法让他吃得好些,穿得暖些。”

易秀珍把雷锋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见雷锋从早到晚总是那么拼命干活,又高兴又心疼。有一天,她找到雷锋,说:“我……我给你提个意见!”雷锋说:“哦,提吧,我保证接受。”

“也谈不上意见,算是建议吧!我这人很落后,很想跟你互助互助……”“那当然好!你有什么好主意?”

“今后你经常给我谈谈革命理想,教我读书的方法,还有怎样记日记等等。你有脏衣服就拿来给我洗,有破衣服就拿来给我补;吃饭的时候,你买饭我买菜,买来的饭菜一块儿吃……”

雷锋一听心里明白了:“好嘛,我们小易会算计人了!”易秀珍红着脸说:“就这么定了,拉钩!”

这次拉钩,雷锋并没有兑现。晚年,易秀珍讲:“每当我要帮他洗衣服,他说什么也不让我洗。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愉快,他肯奉献自己的一切,可他决不让别人为他做点什么。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把为群众做好事当成自己的快乐。”

就在这期间,雷锋曾送过一张自己早期的照片给易秀珍,并在一张纸条上留言:“小易同志,生长在毛泽东时代的我们,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前途是何等的广阔,希望你努力的去追求它,向往它。”易秀珍回赠了一张个人的小照片给雷锋。

晾干的棉絮背后晾不干的心事

1959年11月14日,专列拉进几车皮建焦炉急需的高标号水泥到弓长岭焦化厂。夜间10点多钟,天气突变,寒风夹杂着阵阵湿冷,不停地鼓动着焦化厂调度室那扇破旧的玻璃窗,发出啪哒啪哒的声响。

调度室里,雷锋正挨着调度员陈兴禄坐在灯下学习《毛泽东选集》。听着这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声,心里直犯嘀咕,张口和陈兴禄说:“这天不是要下雨吧,怎么这么大的风?”还没等陈兴禄张口说话,雷锋又接着说:“工地上有没有材料?用不用去看看?下雨的话,能不能淋湿?”向来以稳重著称的陈兴禄一听到“淋湿”二字,忽地就站了起来,一拍脑门说:“哎呀,前天刚拉来7200袋水泥,都堆在工地上,万一下雨的话……”

雷锋听说还有水泥在工地上,急忙起身走到窗前。刚推开窗子,一阵冷风呼的一下迎面吹过来,顺着脖颈子直往后背里钻。天空满是黑云。雷锋见此情形只说了两个字“快走!”,关起窗户拉起陈兴禄就往外跑。陈兴禄也急得一边跑一边喊人,一边吆喝着大伙找雨布。当雷锋喊来20来个工人拿着雨布赶到工地的时候,天空早已乌云密布。山里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山里的雨就像下山的老虎来势汹猛。雨就要来了,看这形势20多个小伙子不容分说地展开了和雨抢时间的战斗。大伙儿撒雨布的撒雨布,抬水泥的抬水泥……暗夜里,一幅繁忙而壮丽的劳动场面展现在眼前。

可是,当还有一堆水泥没有盖完的时候,雨布用完了。凑巧的是,大雨点子也等不急了,噼哩叭啦地砸下来了。看着这势不可挡的大雨,大家都焦急起来,一袋一袋抬进屋里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雷锋毅然脱下身上的棉大衣盖在淋着雨的水泥上。可是还不够,他转头跑回宿舍抱出自己的被子盖在水泥上……终于,7200袋水泥全部得救了,国家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而雷锋被褥却被雨水打的精透。

第二天一大早,易秀珍听说了雷锋夜里救水泥的事,立刻跑到了现场。正看到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雷锋那床大红花被和衣服从水泥车上拽下来,边夸着雷锋舍己为公,边使劲地拧干。在场的焦化厂团总支李书记看到她跑过来,指着她说:“小易,拆洗被褥的任务交给你和技术员小于(于文惠)了。”易秀珍大声地回答:“好的!”于是,上前抱起雷锋的被褥赶往烧水房,于文惠后来上班去了。

寒冷的初冬,雷锋把被褥奉献给了水泥,已经一夜没有睡好觉了。为了抢时间,能让雷锋晚上盖上温暖的被子,易秀珍连早饭都顾不上吃,赶紧拆了被褥的里、面,着手洗起来。

正当易秀珍拿起水桶想去挑水回来洗被子时,雷锋从食堂赶回来,他一手递给易秀珍两个火烧饼,一手夺去她肩上扁担,说:“你先吃点东西,歇会儿吧,我去挑水,回来我自己洗,过后你帮我缝好就行啦。”易秀珍争着说:“你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你昨晚没睡好觉。”“没有事。”雷锋说。

雷锋挑水回来,易秀珍催他去上班。她洗干净被里被面,再晒干,整整忙了一个上午。最急人的是浸过雨水的棉絮又重又黏,左烘右烤也不干透。同时易秀珍发现,经雨水浸泡后的旧棉絮,一烘烤就变得硬梆梆的,一点也不柔软了。这样做成的被子,盖在身上肯定是既不暖和又不舒服。这怎么办?去买一床新棉絮吧,当地还没有卖的,去向公家要一床吧,雷锋肯定不会同意,想来想去,易秀珍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先把自己的棉絮悄悄地换给他,以后进城自己再买一床新的。雷锋这个人的脾气谁都知道,他变着法儿帮助别人,决不肯别人为他做任何事,哪怕是一针一线。

易秀珍终于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她相信,没有一个人能看出任何破绽。晚上,她抱着缝好的被子,走进雷锋所住的土房,把被子交给他。雷锋和他身边的同志向她表示感谢。

雷锋十分高兴地拍拍铺好的被子,好像突然感觉到什么,用手仔细抓抓被头,莫名其妙地“嗯”了一声,于是问身边的伙伴:“你们说,棉絮被雨水泡过,是会变软呢?还是会变硬呢?”伙伴们异口同声:“当然要变硬,怎么会变软?”

易秀珍见事情要露馅,立刻抢过话头说:“你们这些大外行!棉絮晾干后,再用竹竿猛敲打几次,比弹过的棉花还要软呢!”雷锋又拍打一下被头,说:“感谢你为我劳累了一天,更感谢你能为我把雨水泡过的被变软和了。”看来,雷锋被“哄”住了,易秀珍开心地笑了……

光荣花献“兵哥哥”

转眼已经到1959年11月末了,刚下过第一场雪,地面开始结冰。雷锋所在的青年突击队,抢修完最后一栋宿舍,大家就高高兴兴搬进了新修的房子。他帮易秀珍搬行李,安顿好铺位,坐在暖烘烘的火墙跟前说笑。

易秀珍问:“焦化厂投产以后你是怎么打算的?”雷锋看着易秀珍,只是笑,不肯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他那含笑的眼睛里分明流露着一种难以琢磨的神情。

易秀珍有些急了:“光傻笑什么,你说呀!”雷锋倒反问起易秀珍:“你呢?你是怎么想的?”他收住笑容,还没等易秀珍回答,他接着说:“小易,我告诉你吧,我想去当兵。”

“当兵?”易秀珍一下子怔住了,“你怎么突然想要去当兵?”雷锋看易秀珍如此吃惊,进一步解释说:“当兵,不是我突然想的,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因为我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农家孩子,全家5口人被万恶的旧社会吞掉4口。我是孤儿,我受尽了旧社会的苦。解放后,是毛主席、共产党救了我,是党供我念几年书,又工作两三年,是党把我培养大的。我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的救命之恩。”

这时,易秀珍真切感受到雷锋那颗深厚朴实的感恩之心,听得出他那种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他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幸福是需要保卫的。“现在征兵工作就要开始了,我准备报名。”

正好那几天,领导派易秀珍回鞍钢办事,易秀珍见到了杨必华和张月棋。易秀珍知道她们都关心雷锋,就把他要去当兵的事说了,她们听了非常高兴。杨必华说:“雷锋当了兵,一定是个文武双全的好战士,将来准能当英雄。你回去代我向他表示祝贺。”张月棋捉弄易秀珍说:“雷锋到矿山工地,你也跟去矿山工地。他现在要去当兵,你也跟着他去当兵吧……”易秀珍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是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在接受采访时,易秀珍就说过:“如果征兵招女兵多好,我也一定报名去当兵。其实,雷锋当兵也不容易,焦化厂舍不得让他走,身体检查又不太合格,为了能当上兵,他不知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急得满嘴是泡,直到最后才实现了他的愿望。这个曲折过程,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们厂团总支书记最清楚。”

1959年12月27日,雷锋从辽阳县兵役局拿回《入伍通知书》。那天,他那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他满脸是笑跑来对易秀珍说:“小易!通知书我拿回来啦!”易秀珍也与他分享了那份喜悦。

易秀珍在帮他整理行装的时候,雷锋把自己穿用过的旧衣物包了一包,托易秀珍代他送给姑嫂城生产队的困难户牧羊老人吕长太(雷锋和这位吃了一辈子苦的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又把易秀珍给他拆洗过的被叠得整整齐齐地交给她,当着大家面让易秀珍为他保存起来,过后却悄悄对易秀珍说:“小易,山沟里天气冷,您不要再盖我那床硬梆梆的棉絮了……”

“怎么你已经知道了?”易秀珍诘问。“你的心意我是知道的。”雷锋深情地说:“你帮我拆洗被的第二天,趁你不在屋,我去翻看了你的被子里的棉絮,你别以为谁都不知道……”

雷锋参军前夕,工地团总支李书记问易秀珍和雷锋: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易秀珍脸红了,没有吱声。这时,雷锋回答说:“我和小易是同乡,我们好得像兄妹一样,我们都很年轻,从没谈过这些事情。我参军以后,我们会继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

在雷锋当兵临走的那天,易秀珍早早地起床,准备为他送行。晚年,易秀珍清楚地记得:“焦化厂用一辆大汽车载满送行的人,车上有三个湖南老乡,他们是雷锋、唐湘雄、叶连升,雷锋和几个当兵的同志站在车前面,我们送行的站在他们后面。车开到矿里,在欢送会上,团总支书记又特意让我给雷锋戴上了光荣的大红花。戴花时,我心里特别激动,也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更不知道对他说点什么?别人参军有父母、兄弟姐妹送,雷锋是个孤儿,只有工作中结识的伙伴,没有别的亲人,可为他送行的人还真不少。我们现在见到雷锋那张戴大红花的照片是补拍的。送他走后,一合计,没有留现场照片,找人给他补拍了一张。我随大卡车送他到辽阳的南林子的一个小学大操场,有打大鼓的,有扛大旗的,现场很热闹,我们来不及说话。雷锋当兵走了,回厂的路上我心里热乎乎,眼睛也是湿乎乎的,一言不发,总觉得身边空空……少了精神上的支柱,少了一个好伙伴。”

身穿工作服,背着工具袋,脸上青春洋溢,阔步走向工厂……今天,位于辽宁省辽阳市雷锋纪念馆前的雷锋青铜塑像,还原的是雷锋入伍前在辽阳弓长岭当产业工人的一个真实场景。工人形象的雷锋塑像总高度5.9米、底座1.9米,象征雷锋1959年来到弓长岭、当年19岁。

1959年8月20日至1960年1月8日,雷锋在辽阳弓长岭工作、学习、生活142天。这里,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和他走向军营的地方。

辽阳市雷锋纪念馆有件珍贵文物——雷锋抢救水泥使用过的旧棉被,这就是雷锋同乡、工友易秀珍日后捐赠的。晚年,易秀珍深情回忆道:“当年,从南方到东北,不知东北这么冷,没有带多少铺盖,入厂后,是化工总厂从鞍山市青年商店给我们买的被褥,还有棉衣、棉鞋。雷锋抢救水泥用的就是这床大红花布被,就是化工总厂给的。这床被是雷锋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也是我和雷锋真挚友情的见证,我后来一直珍藏着。雷锋入伍后,多次给我来信,又赠送照片,我都失去了,现在想起来就内疚,这床被是雷锋留给我的最后一件纪念品,我再也不能失去了。因此,多少年来我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包括我的爱人和子女都不知道,生怕要失去它。我丈夫去世后,我前几年才告诉孩子,在女儿的支持下我才将这床珍藏了整整50年的棉被送给辽阳弓长岭纪念馆,尽管一直舍不得,但是孩子与纪念馆的同志一直做我工作。”

雷锋离开的日子

“雷锋参军以后,给我来过几封信,我也回过信。我们通信都是相互鼓励,一直保持着真挚的友情。每当得知他在部队立功受奖的消息,我和周边的人都特别高兴。就像杨必华姐预言的,他果真成了文武双全的好战士,也证明了我没有看错人。”更让易秀珍欣慰的是,1960年11月上旬,雷锋外出执行任务,还顺路到弓矿焦化工厂来看望她和其他工友。“他看到自己亲手建设过的工厂已经投入生产,非常高兴。那一天,陈日东股长给我一天假,要我陪雷锋溜达溜达。我陪他参观了焦化厂,陪他到了安平,陪他吃饭。那天我们俩都好高兴的,多时不见了真的有说不完的话。到姑嫂城,我们一起看望那位牧羊老人,有说有笑玩了整整一天,但那天我们谁也没有提起谈恋爱的事。晚上,我送他去安平火车站,在车窗里,他递给我一张照片,那是他在部队怀抱手风琴的黑白照片,上面写着‘青春之歌。”

火车开走了,易秀珍还站在站台上,天色已黑,晚风很凉。易秀珍双目紧跟着火车远处的方向,心里期待一份表白的书信。

雷锋入伍前和这次回厂探亲后,焦化厂的领导和同志都十分关心地问易秀珍:“你和雷锋在个人生活问题上,有没有什么想法?需要我们帮忙吗?”那时候,思想不开放,易秀珍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一直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从来没有公开表示过什么。

而今,易秀珍如此评价雷锋:“他比我大一岁,他从来就是以大哥的口气跟我说话。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难得的好男孩,品德高尚,待人亲近,尽管个头矮一点,可长得很英俊,最主要是他心灵美。”易秀珍还回忆:“雷锋那次来看我之后半年,他还给我来过信说部队要求很严,他应该要求更大的进步。我们仍然都没有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

1962年4月上旬的一天,雷锋第二次回弓长岭看望易秀珍。

半个多世纪后,老人如此回忆:“我很吃惊,万万没有想到雷锋又回来了。虽然焦化厂已停产,工人被分散,他还是找到了我,我感到很意外。我俩紧紧地握着双手,也不知道说什么,我心里有愧,很不自然地看着雷锋,他也看着我,谁也不说话,我心想,一切都晚了。我的心碎了,赶紧进屋,伤心地哭了。泪水只能洗脸,却无法冲走我内心积攒的情感。我对他讲:61年焦化厂停产,我没有选择回鞍山,想在弓长岭等你退役。今年我在弓矿机修被精简下放,生活实在没有着落。我又不能去部队找你,怕给你增添麻烦,又怕影响你的前途、影响你的进步……”

弓长岭焦化厂停工后,易秀珍被安排到弓长岭机修厂做铣工。期间,她经人介绍结识了技术员詹恒义,于1962年2月结婚。“雷锋这次回弓长岭的目的,我能猜透几分,但是已经晚了,我已结婚两个月了。”

雷锋也哭了。最后,他对易秀珍说:“小易,我没有想到你怎么结婚了?你应该能理解我对你的心意,我们从长沙到鞍钢,又到弓长岭,这久长时间,我们虽然没有互相表白自己的心里话,但我们是要好的好朋友。你很善良,也很聪明,有些话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我的心意:我的理想先是国家,立业,最后才能考虑我们……”

易秀珍低下了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只是小声地说:“你也应该理解我的心意,明白焦化厂领导对我俩的心意,你写信一字不提,也不表明态度。我在单位遇到了困难、遇到难心的、遇到了烦恼的事,我对谁说,又能和谁商量。你当兵已经两年多,在这段日子里我为你伤了多少心,为你流了多少泪……”

据易秀珍讲:雷锋这次回弓长岭,正值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这天,她的丈夫詹恒义回寒岭小沟子看望父母去了。“当时,雷锋给我买了不少礼物,我什么也没有收,我再也没有资格接受他的任何礼物。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我只给他做了一碗面条,在面条里做了两个荷包蛋。面条他吃了,只吃了一个荷包蛋,还给我留有一个。我哪里吃得下,我心里一直在流泪……”

“我当年一直以为雷锋退役后可能回到弓长岭,因为他的户口在这里。而我没有工作后心里很矛盾,不知给自己定去向。如果我回鞍钢就好了,就不会那么早结婚。被下放后,我整天呆着发愁,心里憋着要发疯,工作也没了,自己从学校自动退学了,也没有学习机会了,真想了结自己21岁的生命。一想到距离好几千里的父母,还有弟弟妹妹等着我给他们邮学费钱,又想到雷锋平时总是对我说‘困难是暂时的,一个人要能克服困难才能生存,还经常给我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就鼓起勇气,生活下去。”易秀珍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是我背叛了雷锋,是我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

谁知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一个礼拜后,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他牺牲消息的。当时,我起初不相信,在这和平的年代怎么会牺牲呢?消息传到弓矿焦化厂,传到工厂、传到学校、传到全国各地,只要认识他的人都为他落泪。在他牺牲后的日子里,我心里难过极了,不知掉了多少泪。一想到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从相识到他牺牲的4年多时间里,他的影子总是在我的眼前,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一天傍晚,易秀珍觉得憋得难受,就像要爆炸似的,总想在没有人的地方放声大哭一场。她独自走在姑嫂城河畔,无目的地走着、走着。发现有个人在烧纸,她以为村里死了什么人,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牧羊老人吕大爷蹲在地上烧纸。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烧纸?易秀珍好奇地问:“吕大爷,你是给谁烧纸啊?”老人抬头发现是易秀珍,神情黯然地说:“傻姑娘,咱们的雷锋没有了……”

吕大爷一边烧纸,一边对易秀珍说起雷锋对他家的种种关怀和帮助。易秀珍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哭出声来。

易秀珍接过老人手中的木棍,学着老人的样子拨散黄纸燃烧的火星。她一直在哭泣,也一直听老人在说:“我永远忘不了雷锋对我家的好处。那年冬天,你替他送来的衣物,救了我们一家人,不然出不了门啊……今天我特意为他买8角钱的黄纸给他烧了。他在九泉之下会知道的……”

为了表达怀念之情,易秀珍偷偷地到照相馆照了张身披白纱的照片。“当时哭胀了双眼,加上是披着白纱,照片洗出来后,我一直不敢拿出来给家人看,毕竟自己是有家的人。”

“雷锋刚牺牲时,我只在单位安排下接受过一次部队采访。从那以后,我就拒绝任何媒体。”低调处世的易秀珍为此曾一度改名叫易珍,为避开熟人多次搬家,过着隐居生活。

1965年2月,易秀珍丈夫由弓长岭调到鞍钢设计院,易秀珍也随之到了鞍山。不久,她在鞍山市政公司下属的铸钢厂干起老本行——铣工。这时,易秀珍就由原来的全民工身份变为集体工,直至1989年丈夫有病(1993年因脑梗去世)而提前退休。

1968年,易秀珍曾抱养一个才出生3天的男孩。男孩现已成家育儿。1970年,易秀珍生下一女。女儿也已成家。“儿子是搞技术的,女儿是会计,都在鞍钢工作。”易秀珍现在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雷锋只活到了二十二岁零四个月,但他在短短的生命中,活得非常有价值。他还活着,他永远活在我心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学习雷锋活动中,我做得很不够,心情低落,总觉得对雷锋有亏欠,总是不愿出头露面。”

易秀珍在鞍山待了半个多世纪,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每年清明节前后,她都会一个人去抚顺给雷锋扫墓或到辽阳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我和雷锋之间的故事除了我老伴,外人很少知道,儿女也是近几年才了解的,但是孩子们从不干涉我,反正都是过去的事了。每当我走进雷锋纪念馆,就有一种感觉,就像回到了雷锋家的感觉。雷锋在我心中总是笑眯眯的,是那么阳光、英俊、帅气,作为他的老乡、工友、好朋友,我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让易秀珍欣慰的是,孩子很理解她。女儿詹易慧曾对她说:“妈妈,你太重情了,你这么多年还对雷锋念念不忘;你也太忠厚了,爸爸去世了这么多年,你一直一个人生活。”

“在全国学习雷锋活动中,使我更深深地认识到雷锋的精神,我们人人都该学习他。他很平凡,但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光和热全部献给了别人,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他所追求的人类理想。因此,全中国人民都崇敬他、学习他。”时至今日,易秀珍在回忆时对雷锋做了这样的评价——“你渴了,他就是一滴水;你饿了,他就是一粒粮;你心里暗了,冷了,他就是一团火,一线阳光。他那永存的魅力,让人永远地思念……”

合上采访本,笔者感觉似乎在穿越中与雷锋对话,渐渐在深入这位英雄偶像的内心,了解到一个更为真切更为完整的雷锋。“新雷锋”的形象与人们传统中的高大全形象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焦化厂雷锋
春风里的小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假如雷锋也有朋友圈
焦化厂机电设备检修与维护
焦化厂开展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的调研报告
焦粉回配技术在焦化厂的应用探讨
焦化厂土壤修复致污研究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