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平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湖南邵阳 422000)
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86例临床分析
肖小平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湖南邵阳 422000)
目的:观察血管化游离组织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入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8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皮瓣成活率等情况。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患者总满意度达94.2%,腓骨肌皮瓣满意度为94.3%,股前外侧肌皮瓣满意度94.5%,前臂皮瓣满意度92.9%;各组织瓣失败例数及总失败例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98,P=0.7844)。结论:合理选择适宜血管组织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恢复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游离组织瓣;口腔缺损;颌面部缺损
口腔颌面部行肿瘤切除手术后,产生的缺损对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影响。随着医学显微外科技术的渐渐成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成为临床常用的标准术式。但临床中游离组织瓣的处理不当等因素,极易导致皮瓣危象、坏死等情况。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6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门诊收入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25例;年龄12-72岁,平均(44.8±7.2)岁;原发病灶类型:肿瘤样病变或良性肿瘤者13例,颌面部恶性病变肿瘤者72例,外伤性缺损者1例;一期修复患者78例,二期修复患者8例;本组良性肿瘤中,成釉细胞瘤8例,角化囊肿3例,普通囊肿2例;恶性肿瘤中,有鳞癌38例,粘液表皮样癌7例,肉瘤6例,腺样囊性癌11例,腺癌3例,腺泡细胞癌5例,恶性多形性腺瘤2例。
1.2 方法
本组86例患者中,面颊部缺损者13例、舌部缺损者39例、软腭缺损者7例中,47例给予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12例给予前臂皮瓣修复;有17例下颌骨缺损者,均选择腓骨肌或者腓骨肌皮瓣进行修复;4例口咽部缺损者,其中选择前壁皮瓣进行修复者2例,选择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者2例;6例口底缺损患者,均选择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修复。
修复中选择的三种组织瓣吻合血管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少部分为旋股外侧动脉横支或主干)、腓动脉、桡动脉以及其伴行静脉,2例患者选择对侧甲状腺上动脉,其余84例患者均选择同侧血管。受区使用的动脉主要包括颌外动脉29例,甲状腺上动脉48例,舌动脉9例。受区静脉选择单静脉回流者60例,其中颈外静脉或其分支15例、颈内静脉17、面总静脉或其分支28例;选择双伴行静脉回流者26例,包括面总静脉或其分支与颈内静脉16例、颈外静脉或其分支与颈内静脉6例、颈外静脉或其分支与面总静脉或其分支4例,其中颈内静脉为端侧吻合,其余静脉均为端端吻合;受区动脉可见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5例,术前行放疗者4例,糖尿病患者6例。
1.3 术后注意事项
在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极为重要,本组患者中10例患者均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没做气管切开的均带气管插管去重症监护室,拔管后回普通病房。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正中或者略偏向患侧制动一周,皮瓣检测于术后1天内每隔30min检测一次,术后2天内每隔1h检测一次,术后3-5天内每隔3h检测一次。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组织瓣处皮肤颜色、皮纹、质地及肿胀程度等。若出现皮瓣染色、皮纹或质地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结合针刺皮瓣注意观察出血轻情况,必要时可行手术抢救。术后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抗凝药物,观察受区引流的情况,头颈部制动一周。嘱患者出院后随访,了解患者运动情况及对修复术的满意度[1]。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修复术部位和结果分析,详见表1.
表1 修复术部位和结果分析(n)
2.2 修复术失败情况分析,详见表2.
表2 修复术失败情况分析(n;%)
本研究中通过游离腓骨肌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前臂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修复,其选择优势有:①上述三种组织瓣均距离头颈部较远,仰卧位即可制备完成组织瓣,有利于"双组手术",缩短手术时间;②其血管蒂长,一般情况可制备10cm以上,有时可达15cm,避免了由于血管蒂长度的限制而进行静脉移植;③除股前外侧肌皮瓣外均具有较大直径的血管,吻合时成功率更高,不易产生血栓;④供区并发症少且轻。因此,合理应用上述修复皮瓣能满足常见口腔颌面部的缺损修复,且临床成功率更高[2]。
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修复,效果显著。相关文献报道[3-4],119块组织瓣的修复成功率达98.3%,头颈部组织瓣修复成功率达98.2%。本研究中,游离组织瓣修复成功率为94.2%,笔者认为可能影响组织瓣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5]:①术者应具有丰富组织瓣临床移植经验,确保制备好的组织瓣无损伤;②手术相关人员均应经专业培训,并在显微镜下对血管管腔腔进行吻合;③术中原发病灶及受区都应充分止血,术中出现任何一个细微的出血点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④血管蒂摆放合理,以免张力或成交扭转形成血栓等,影响手术成功率;⑤正确置放引流管,视患者情况可适当延迟拔管时间;⑥血管蒂受下颌骨下缘压迫,可能由于术中间隙分离不当造成;⑦术后严密检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采取对症措施抢救,必要时可再行血管吻合,避免耽误抢救时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86例患者经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总满意度为94.2%,腓骨肌皮瓣患者为94.3%,股前外侧肌皮瓣为94.5%,前臂皮瓣为92.9%;各组织瓣类型失败例数及总失败例数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好地证明合理选择适宜血管组织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修复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1]瓮洁,林泉,汪菲,等.大腿肌皮瓣移植整形修复颌面部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0):793-795.
[2]栾修文,艾伟健,刘曙光,等.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围术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09(3):160 -163.
[3]白育新.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54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7):23-23,22.
[4]翟沁凯,薛雷,王绪凯,等.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09(2):160-163.
[5]邵元霞,侯颖.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8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79-179.
R782.4
B
1009-6019(2015)01-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