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重建了世界秩序,科技、思想、文化摆脱羁绊得以重新开始。从文化角度来说,二战为美国培养了一代读书人:美国军方和出版商合作为前线士兵免费提供书籍近1亿3000万册,或称军供书。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市场售价鸡肉每磅22美分,苹果每磅3美分,鸡蛋每打29美分。图书相对来说是奢侈品,每20种书中,有19种标价为2美元。美国图书的普及从口袋书开始。口袋书最早由德国信天翁图书公司在1931年推出,英国企鹅出版社在1935年对口袋书进行了改进。1939年初,企鹅出版社和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德国媒体集团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的口袋书出版社率先在美国发行口袋书,此举措给出版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年,美国人共购买了600万册廉价口袋书。
美国参战后不久,一些图书馆将二手书运往前线,但因为不便携带,无法吸引士兵。1942年,一些出版商和有识之士成立战时图书委员会,推出军供书。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中来的,先后有美军有关单位和战时生产委员会,还有70家出版商、10多家印刷厂、制版公司和纸张供应商。
1943年,战时图书委员会建议以6美分的单价印制军供书。一些出版商觉得这么做是自毁市场,但他们最后统一了思想,决心要为建立一个全民读书的国家而博弈一次。同时,他们也认为军供书是对希特勒从1933年开始起共焚书1亿多册的行为做出鲜明的回击。战时图书委员会提出响亮的口号:“图书是思想战争的武器。”
战时图书委员会从军方接手军供书项目之后,致力于提高图书档次,不再仅仅以娱乐为唯一目的,而是以承担对前方将士进行政治、历史和军事的教育为职责。他们选择的作者包括林肯、荷马、托尔斯泰、欧·亨利、桑德堡、萧伯纳、康拉德、狄更斯、毛姆、海明威、杰克·伦敦、麦尔维尔、凯瑟·薇拉、威尔斯、斯坦贝克、马克·吐温、怀特、伏尔泰、茨威格、梭罗、福克纳、舍伍德·安德森、尤金·奥尼尔等。这些作者的声名大都如日中天,有些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军供书中不乏精品。二战后写过《战争风云》的沃克的早期作品名列其中。1943年出版的《布鲁克林一棵树》曾被重印。该书作者贝蒂·史密斯在二战期间每年会收到1500封前方来信,她基本都写了回信。最为传奇的书要数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该书1925年出版时受到恶评,至1943年总计只卖出120册,1944年卖了33册,但列入军供书后改变了它的命运,一次起印数就达到惊人的15.5万册。美军战士阅读此书,写信回家讨论盖茨比的命运,从而引发了国内读者的强烈兴趣。由此,该小说获得重生,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成为美国出版业20世纪的成功故事之一。
军供书的利润极为微薄,甚至于无,因此一般都在杂志印刷厂空闲时印刷。这些书尺寸上更像儿童连环画,体积小,可以放在军服口袋里,同时页面文字排版为左右两栏,便于在微弱光线下阅读。从1943年7月到1946年,军供书共发行了1322种,总量达1.3亿册。
军供书都有序列编号。最初,军供书的每一种起印数即为5万册,美军士兵每150人每月可得到一套30种(册)不同的书,军方医院每50个病床每月可得到一套。随着盟军的反攻,美军士兵大批进入战场,军供书的每一种起印数达到15.5万册。由于军供书要求每一种书最多不能超过512页,有大约90种入选之书不得不缩写。
军供书受到前线将士的热烈欢迎,其中有大约100种重印。军供书常被士兵们拆开成几部分交换传阅,因而毁损严重。军供书供不应求。有些士兵抱怨说,好多图书被后方截留。有一个士兵说他3年半中只看过两种书。
军供书中最受欢迎的是关于爱情的图书,无论其体式是严肃小说还是漫画。同样广受欢迎的还有西部小说和悬案侦破故事。当年前线记者报道,诺曼底登陆前,所有士兵都被要求彻底轻装,被扔掉的东西甚至包括纪念品,但没有人把书扔掉,他们携带《愤怒的葡萄》《汤姆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布鲁克林一棵树》等书,看着看着渡过英吉利海峡奔赴战场。阅读军供书是在大多数时间里的唯一娱乐;军供书对提高士气具有显著作用,也为一些士兵抚平精神创伤。
军供书是先前被认为将毁灭图书市场的平装版图书。二战结束后,军供书消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平装版图书又以每册25美分的单价找到了新的读者群体,得以在战后几十年里兴旺发达。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数百万军人回到社会后,靠着军人的优惠政策上大学,加入了购书、读书的群体,并且影响了下一代、再下一代。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