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湖南省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 尹文涛 刘洋 秦可怡
我们在鹤鸣州太平溪风光带散步时,发现绿化带中小灌木的叶片上长着一些凸起的囊状物,形状近似“痘痘”。这些“痘痘”是什么?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痘痘”的探究之旅。
1.“痘痘”是什么
通过请教老师、园林专家,我们了解到风光带上长有“痘痘”的树是蚊母树,叶片上凸起的“痘痘”叫虫瘿,是植物组织被虫子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分裂和异常分化长成的畸形瘤状物。
每年春天,这些叶片就成了蚜虫寄生的“房子”,幼虫在里面发育成长,成熟后才离开。网上的资料显示,一些植物的叶片上甚至会长刺,也是昆虫寄生在植物叶片上刺激细胞分裂和异常分化所致。
长了“痘痘”的蚊母树
2.“痘痘”里有什么
我们用笔尖打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时期的“痘痘”,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浅粉红色:内有大量黑色的、类似果蝇的小蚊子,还能明显看到它们长有翅膀。
紫色:内有很多白色米粒似的物质,看上去有点像白蜡,最底层有少许黑色物质。
浅黄色:内有白色物质,也有黑色的小点。
绿色:内部与浅黄色痘类似。
用笔尖打开“痘痘”
3.“痘痘”的生长情况
(1)我们对鹤鸣州湖天桥到红星桥区间长“痘”的植物进行实地调查,风光带栽有桂花树、栀子花、杜鹃、红花檵木、石楠等植物,但只有蚊母树上长有“痘痘”。由此推断蚜虫寄生有专一性。
(2)从去年4月底到11月的观察中发现,5、6月是“痘痘”生长的高峰期,到11月明显减少。我们对比了去年和前年的天气,发现去年同期气温4、5、6月比前年稍高,但湿度较大。冬天气温偏低,11月“痘痘”显著减少。
(3)同一种蚊母树,距离溪水越近,长的“痘痘”越多。离溪水较远的的蚊母树上几乎没长“痘痘”。
(4)反复观察长有“痘痘”的叶片发现,“痘痘”上有较浅的伤痕,可能是蚊子将受精卵产下时留下的痕迹。我们还发现叶子的背面是裂开的,仔细观察里面,“痘痘”是空的,由此推想可能是虫子发育成熟后从“痘痘”里出来时留下的。
4.如何防治“痘痘”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我们就如何防治树木长“痘”向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请教后得知,要防治这种虫害,需从根部施药,目前没有其他好办法。同时我们上网查找防治“痘痘”的方法,除了这类化学防治方法外,暂时还没有生物防治的妙招。
通过半年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及建议。
1.“痘痘”的发生有一定规律
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天气、蚊母树栽种位置,得出“痘痘”的发生有一定规律。
(1)与温度有关
温度在20℃至30℃之间发生较多,4月到5月是“痘痘”的爆发期。7月底至8月,由于温度较高,“痘痘”明显减少。10月、11月的“痘痘”比7月、8月多。
(2)与湿度有关
去年4、5、6月雨水较多,风光带蚊母树上“痘痘”随处可见,离溪水边越近,树上“痘痘”越多。由此我们认为“痘痘”的发生与湿度有关,在一定湿度范围内,湿度越大,“痘痘”的发生几率越大。
2.蚊母树不宜栽种过多
蚊母树作为常绿树种在风光带栽种是不错的选择,但不宜种得过多,同时要种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
3.增添宣传牌,发挥风光带科普教育功能
蚊母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蚜虫寄生在它们身上是一种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蚊母树影响不大。在“痘痘”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无需药物防治。由于大多数市民对蚊母树长“痘”的现象不了解,产生了恐惧心理,建议园林规划局在风光带合适路段做一个蚊母树的介绍,既能消除市民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能对市民进行科普教育。(指导老师:丁湘宁)
在太平溪风光带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