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 200030)
·校长·名人访谈·
探究是一种精神(续)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陈宜张教授
本刊编辑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编辑部,上海 200030)
陈宜张院士
介绍了陈宜张教授如何走上医学科研的道路,他指出科研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要有探究精神。在对人脑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神经生物学的“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新假说,并通过实验验证,在国际学界引起强烈关注,实验研究成果被国际上许多权威的专业书籍引用。最后提出了“精确细胞生物学”的新概念。
大脑; 神经生理学; 应激; 糖皮质激素; 细胞生物学
5.1 科学实验,持之以恒
(1) 不怕失败 坚持到底
陈教授说:研究越来越深入,也可能越来越难,也可能从此你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思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就算错了,也要找出错误的根源。往前走不动,索性就往旁边走。这时候,探究成为了一种精神。支撑着我冲击“死胡同”。 对于科研领域来说,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它需要我们具备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恒心。为了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明白,他经常在实验室里待上几天几宿,自己却浑然不知。他回忆道:我老在想,我那个实验为什么做不出来?原因何在?我妻子总说我是一个“脑痴”,对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癫狂的状态。但为了科学研究,我心甘情愿。有人说,科学上能够真正抓住一个问题并加以解决,那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我们抓住一个问题,一研究就是数年,其中的艰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在无数次实验失败后,我们持之以恒,终于为快速非基因作用找到了答案(图3)。
图3 陈宜张院士在办公室
(2) 实事求是 严格规范
陈教授对实验要求十分严格,这是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在培养学生中也是如此。
他认为,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做任何事一定不能弄虚作假,要对事实负责。科学实验是探索客观事物的必要手段,更应严格要求,按照规范操作。有一次,一位进修的老师跟着他做实验,拿起大剪刀就开始剪动物的皮肤和神经。这是不符合操作规程的,陈教授看到后立即制止,要求她必须按照操作规范:用大剪刀剪皮肉组织、小剪刀剪皮肤和神经。没想到这件事竟把这位讲师当场说哭了。随后陈教授示范操作给她看,这才让她破涕为笑。
平时陈教授要求学生将实验项目、过程要记录得清清楚楚,及时分类整理打印出来,不能掺一点“水分”。对于实验室机器打出的结论、数据,都要保存得完好无损。实验标本至少要保存10年,所有的实验数据和记录都要真实,要经得起检验。 多年来,他一直要求学生做同一实验至少重复3遍,方能确定数据;科研论文中不能引入个别实验现象,一字一句必须来源于反复试验结论。这些要求为培养学生严格实验的科学作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图4)。
5.2 提出“精确细胞生物学”的新概念
陈宜张教授研究了大脑的机理,提出了假说,并通过大量实验进行验证而取得了成功。然而他不断探究一追到底的科学精神,始终不停。他的远期理想是把细胞生物学推进到精确细胞生物学的水平。在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许多结论来自用细胞裂解物所做的实验,细胞内蛋白大分子的定量和定位资料往往缺失。2006年,他提出要重视蛋白大分子定位和定量的研究,经过6年的反复琢磨和思考,觉得定位、定量的提法还不够完整、严谨,他认为,细胞生物学要做到精确,至少还要考虑到时间因素,因为,如果两个分子不在同一时间出现,是无法发生互相作用的。
图4 陈宜张教授在讲解实验
2012年,陈宜张教授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第17次“科学技术前沿论坛”,在主题报告中(图5),他提出了“精确细胞生物学”的新概念,这个新名词在国际学术界尚未见过,要为细胞生物学界所接受,可能还要有些日子。但他相信这个概念总有一天会在细胞生物学界出现。
图5 陈宜张教授在做报告
6.1 不被重视
陈宜张教授的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7年8月15日,他带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匈牙利参加第二届国际脑研究组织大会。他回忆道:在匈牙利开会时,我是初出茅庐,在国际上还谈不上作报告呢,给我一块展板,把我的实验结果贴在展板上,我站在展板前面作解释。不少的专家,都是外国人多了,走过来稍为看一看,我看他们兴趣不大,耸耸肩膀,好像认为是这样吗?似乎不太相信。
6.2 继续坚持
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就这样被泼了冷水,他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这来之不易的实验成果,就像自己的孩子,从孕育到出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就在这个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机会,他所崇拜的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唐纳德·帕夫教授有个报告会,他主动去参加听讲,有一些美国的教授来作报告,他主动地上去提提问题,以加强与他们的关系。这次报告会给他感触很多,没有想到著名教授帕夫在科研道路上也经受过很多的挫折。这使他的内心得到安慰的同时,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为此,他对自己的研究更加充满信心。不久,他的一篇理论文章被国际生物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审核通过并刊载,文章发表后,在国际上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到这个时候,他们研究成果逐渐被世人所关注,之后,他的研究团队,沿着快速非基因作用这条线继续研究,并把研究扩展到神经元功能的其他方面。
6.3 获得成功
事实说明,一项新的科研成果要取得国际上的认可实属不易。
陈教授回忆道:此后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1997年,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开国际第33届生理学大会,我是主持人之一,这就感觉到我已经在国际上有主持会议的地位了。在这次会议上,我再次见到了帕夫教授,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帕夫是专门来听我作报告的。当然,我认识他,也跟他打了招呼,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到,我们是彼此平等的。而且我搞的研究你也没能搞,这种感觉自己是很高兴的(图6)。
这一颠覆性的科研成果,获得了科研上的巨大成功,陈宜张教授也因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先后担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生理学》杂志副主编,被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的荣誉称号。
图6 陈宜张院士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今年陈宜张教授已经88岁了,有人劝他,年纪这么大了,不要太拼了,可是他却感到科学还“年轻”,没有理由停止学习,自己还可以在科学研究上进行探索。退休以后,他就是不停地写书。 2012年85岁时在国内提出了“精确细胞生物学”概念,82到87岁,撰写了70万字的科研著作《突触》,被誉为“站在当代科学发展前沿、对突触研究领域进行综合评价的国内首部学术著作”。另外,还结合平时所学撰写出版了《大脑黑匣揭秘》一书,书中以生动有趣的文字,讲述了人类大脑的构造和作用,为了吸引读者达到科普的目的,把每一章节的名字都编写得非常美丽又引人注目,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们看看你的脸”、“神经元像一只只章鱼”、“脑海深处的无限风光”等等。语言注意幽默易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陈教授退休以后已出了五六本书。
陈教授说:按照探究的习惯,我的生活忙碌但有规律。我想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解决更多的难题、开启更多的智慧,也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沿着自己的足迹,实现更高的理想。
陈教授的的探究精神和由此取得的显著成果,十分令人敬佩,它必将给我们年轻的科学家以深刻的教育与启发,为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而奋斗。
(夏有为综合摘编自二军大等网)
链接:陈宜张(1927-),男,浙江余姚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浙江大学脑与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NeuroscienceBulletin》名誉顾问。主要从事神经生理及神经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工作。在第33届国际生理学大会中,陈宜张院士应邀主持了“甾体激素快速非基因组作用”专题讨论会。近年来,陈宜张教授在国内又发起了跨学科的“活细胞单分子实时显示”领域的研究,为神经生理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在基础科学和医学研究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陈院士已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0部,参编18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多项奖励,被总后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荣誉称号。
Exploration——a Kind of Spirit(Continued)——Record Academician of CAS, Prof.CHEN Yi-zhang of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EditorialDepartmentof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Shanghai 200030, China)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Prof.Chen having walk on medical science. He point out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must combine with the work practice and have the inquiry spirit. Prof.Chen put forward a new hypothesis of the glucocorticoid effecting on non genomic mechanism or membrane receptors in the neurons, during his studying course of human brain, and it was through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Hence his research result has been obtained highly concern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and cited by many world’s leading professional books. At last, the new concept of “precise cell biology” is presented.
cerebrum; neurophysiology; stress (irritability); glucocortcoid; cytobiology
2015-05-08
本刊编辑部,详见本刊目录页。
G 64.0
A
1006-7167(2015)08-0001-03
编者按:人类的大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思维和感觉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感知世界的,其独有的语言,又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这一切,均与人的大脑有关,人脑可以说是的神经生理学家和神经内分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陈宜张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深入探究的科学家。陈教授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本刊对他的先进事迹与体会进行综合摘编整理,予以发表,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