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中上游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2015-06-07 10:06彭炳兰靳春平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灌木林封育样地

彭炳兰,靳春平

(青海省湟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 湟中 811600)

湟水中上游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彭炳兰,靳春平

(青海省湟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 湟中 811600)

在青海省湟中县,采取固定样地、随机采样、常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湟水中上游封山育林效果。结果表明,封育在优势种树种种类数量、种群密度、生物量、盖度、植株高度等方面改善了灌木林和疏林地群落结构;降低了灌木林、疏林地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且随封育年现增加,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速效K含量,降低速效P含量,提升了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降低速效P、速效K含量。封育是改善湟水中上游退化灌木林、疏林地群落结构和土壤结构与养分状况的有效途径。

湟水中上游;湟中县;封山育林;群落结构;土壤养分

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自然繁殖能力以恢复森林的措施,把荒山或残林、迹地划界封育等,限制开垦、滥采和放牧,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及根茎萌芽和根株萌芽对疏林地、宜林地、灌丛进行封禁,保护以恢复森林或灌草植被,或对通过改造有望提高生产力的幼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它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是迅速恢复森林的重要方法之一。

湟中县位于湟水流域中上游、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6°13′32″~37°03′19″,东经101°09′32″~101°54′50″,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4 489 m。属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年均温度5.1 ℃, 年均降水量 527 mm。主要河流15条,径流量7亿多m3。 森林覆盖率38.2%。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湿润,雨量充沛,植被条件好,有较多的疏林、灌丛和草地,对开展封山育林极为有利。多年来,湟中县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主要在拉脊山北麓进行了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植被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现总结如下。

1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在湟水中上游湟中县拉脊山进行,该山属祁连山系的一条支脉,也是黄河与黄水的分水岭,地形以中、高山为主,也是湟中县的主要水源涵养区,海拔2 700~3 900 m,年均降水量500~650 mm,平均气温0.7~2.4 ℃,全年≥0 ℃的积温900~1 600 ℃,生长季130~160 d。土壤多为黑钙土和山地草甸土,一般土层厚度20~40 cm,有机质含量2.5%~3.2%。植被盖度一般在70%左右。天然乔木树种主要有桦树、山杨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柳、沙棘、蔷薇、小檗等。

在湟中县重点封育区的田家寨镇安宁村、鸽堂村,设立全封闭封育示范区666 hm2,在其四周布设网围栏等防护设施,交通要道布设护林宣传牌,并选适宜地点修建护林房,派专人负责管护,杜绝采伐、放牧等人为及家畜干扰破坏,保证封育区植被得到自然恢复和演替。

1.2 封育植被类型

根据湟中县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现状,选择有代表性的疏林地、灌木林作为植被封育恢复效果调查研究对象。疏林地为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天然次生林,留有包括母树在内的稀疏林木,树种以桦树、山杨等为主,主要在海拔2 700~3 000 m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灌木林是因牲畜践踏、啃食以及人为破坏而形成的稀疏低矮灌丛,包括沙棘灌丛、小檗灌丛、金露梅灌丛,主要分布在海拔3 800 m以下拉脊山的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

1.3 样地设置

根据立地条件和植被分布情况,每种封育植被类型设置5个10 m×10 m固定样地,共设置固定样地20个;在每种植被类型固定样地附近设置1个面积、立地条件、植被状况一致的对照样地。

1.4 植被状况调查

试验开始(2008年)与结束(2013年)时,对固定样地对照分别进行植被状况调查;疏林地植被状况调查时,对样地内所有乔木逐个进行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势等调查、测定、登记;采取梅花样方法在样地四角和中心设置5个5 m×5 m灌木样方,进行种类、高度、盖度、生物量等调查、测定与登记;灌木测定后,在灌木样方四角分别设置1个1 m×1 m草本样方,进行种类、高度、数量、盖度、生物量等调查、测定与登记;灌木林地调查方法与疏林地灌木调查方法相同。地下部生物量采取挖掘法,样方面积2 m×2 m,土层深度50 cm。

1.5 土样采集和理化性状分析

在疏林地、灌木林调查样方附近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挖取土壤剖面,深度30 cm,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同时混样法采集土样;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常规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理化形状指标包括有机质(重铬酸钾容置法)、速效氮(1∶5的Zn-FeSO4做还原剂扩散法)、速效磷(Olsen法)、速效钾(1M NH4Ac浸提法)。

1.6 土壤含水量测定

采用土钻取土、烘干法测定,于2010年和2014年进行,每年测定7次(4-10月,每月中旬测定1次),每个样地选择5个取样点,每个样点3次重复,混合取样,采样深度0-40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封育对植被状况的影响

2.1.1 封育对灌木林植被状况的影响 封育后灌木林地群落外貌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其中灌木层的盖度、植株密度、植物多样性、株高、生物量等方面都分别高于对照(未封育灌木林)(表1),尤其是灌丛密度是对照的5.06倍,生物量是对照的2.37倍,高度是对照的4~5倍;草本层封育区盖度为90%,远远高于对照区的55%,地上生物量为15.08 t·hm-2,是对照区的6.23倍。表明封育是促进该地域灌木林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

2.1.2 封育对疏林地植被状况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经6年封育后,疏林地群落外貌、结构和生物量都向正向演替方向发展,乔、灌、草复层结构尤其是乔木层、灌木层在整个群落结构中的结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明显,乔木优势种密度达到2 000株·hm-2,是对照的5倍,平均株高为5.7 m,是对照的1.6倍;灌木平均高度(0.92 m)是对照0.34 m的2.7倍,密度(11 100株·hm-2)是对照6 400株·hm-2的1.7倍,生物量(113.7 t·hm-2)是对照58.8 t·hm-2的1.9倍,盖度(33%)是对照28%的1.2倍;草本层生长状况也是封育区优于对照区,封育区盖度(70%)是对照区48%的1.5倍,地上生物量(0.65 t·hm-2)是对照区0.33 t·hm-2的2.0倍。表明封育措施也是改善该地疏林地群落结构、提高生物量的有效途径。

表1 封育对灌丛群落结构的影响

表2 封育对疏林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2.2 封育对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封育后尽管生物量增加、蒸腾量相应提升,但不管是灌木林还是疏林地土壤含水量都有所增加,尤其灌木林地增加幅度达到1/3以上,效果明显,可能由封育后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引起。

表3 封育对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3 封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1 封育对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封育2年后灌木林土壤容重由1.357 5 g·cm-3降低为0.6245 g·cm-3,降低54.00%,土壤孔隙度由18.25%提高到54.65%,提高了2.93倍;疏林地土壤容重由1.102 6 g·cm-3降低为0.757 0 g·cm-3,降低31.34%,土壤孔隙度由48.22%提高到65.55%,提高了35.93%倍;封育6年后,灌木林土壤容重由1.229 5 g·cm-3降低为0.5640 g·cm-3,降低了54.13%,土壤孔隙度由18.45%提高到54.77%,提高了2.97倍;疏林地土壤容重由1.102 g·cm-3降低为0.748 g·cm-3,降低32.13%,土壤孔隙度由49.13%提高到65.71%,提高了33.75%;表明不管是灌木林还是疏林地,土壤容重封育区都小于对照区,土壤孔隙度封育区都高于对照区,并且随着封禁时间的延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封育可以使土壤变得更为疏松,通气性更好。

表4 封育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2.3.2 封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经2年封育后,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含量分别达到11.45、148和177 g·kg-1,比对照区分别提高21.68%、45.10%和42.74%,速效P含量为7.0 g·kg-1,比对照降低41.67%;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分别达到11.25、273 g·kg-1,比对照区分别提高9.65%、4.60%,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为7.0 、120 g·kg-1,比对照降低60.00%和26.83%。封育6年后,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含量分别达到11.71、156和179 g·kg-1,比对照区分别提高23.39%、51.46%和49.17%,速效P含量为7.0 g·kg-1,比对照降低61.11%;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分别达到11.32、274 g·kg-1,比对照区分别提高11.20%、4.18%,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为3.0 、137 g·kg-1,比对照降低72.73%和9.27%。表明封育可以提高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速效K含量,降低速效P含量,并且随封育年限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封育也能提升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降低速效P、速效K含量。

表5 封育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 结论

(1)经6年封育,灌木林灌木层盖度达到31%、高出对照的22%,平均高度0.93 m、比对照高0.11 m,生物量为13.41 t·hm-2、比对照高137.3%,草本层盖度为90%、高于对照的53%,地上生物量为15.08 t·hm-2、比对照高523.1%;疏林地乔木层平均株高为5.7 m、是对照的1.6倍,优势种密度2 000株·hm-2、是对照的5倍,灌木层平均高度0.92 m、是对照的2.7倍,密度11 100株·hm-2、是对照的1.7倍,生物量113.7 t·hm-2、是对照的1.9倍,盖度33%、是对照的1.2倍,草本层盖度70%、是对照区的1.5倍,地上生物量0.65 t·hm-2、是对照区的2.0倍。封育从优势种种类数量、种群密度、生物量、盖度、植株高度等方面改善了灌木林和疏林地群落结构。

(2)封育6年后,灌木林土壤容重由1.229 5 g·cm-3降低为0.5640 g·cm-3,降低了54.13%,土壤孔隙度由18.45%提高到54.77%,提高了2.97倍;疏林地土壤容重由1.102 g·cm-3降低为0.748 g·cm-3,降低32.13%,土壤孔隙度由49.13%提高到65.71%,提高了33.75倍。封育可以降低灌木林、疏林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随封育年现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3)封育6年后,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含量分别达到11.71、156和179 g·kg-1,比对照区分别提高23.39%、51.46%和49.17%,速效P含量为7.0 g·kg-1,比对照降低61.11%;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分别达到11.32、274 g·kg-1,比对照区分别提高11.20%、4.18%,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为3.0 、137 g·kg-1,比对照降低72.73%和9.27%。封育可以提高灌木林地有机质、速效N、速效K含量,降低速效P含量,也能提升疏林地有机质、速效N含量,降低速效P、速效K含量。

Effect of Mountain Closure for Forest Regeneration along the Upper Reach of Huangshui River

PENG Bing-lan,JIN Chun-ping

(HuangyuanForestryExtensionCenter,Huangzhong,Qinghai811600)

Effect of mountain closure for regeneration was studied using fixed plot,random sampling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dominant species,population density,biomass,coverage and plant height were improved; with the time going on,the soil bulk density decreased in sparse forest and shrubs and soil porosity increased. Organic matter,available N,available K and available P were greatly increased. Mountain closure improved the structure and forest and shrubs,and soil structure along the upper reach of Huangshui River.

Upper reach of Huangshui; Huangzhong county; mountain closure for regenera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nutrition

2015-02-05

彭炳兰(1970-),女,青海湟中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与管理工作。

S755

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5)03-0018-04

猜你喜欢
灌木林封育样地
森林资源监测地面固定样地优化研究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阈值测定与分析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现状与保护发展对策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青海高原高山灌木林植被特点及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