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志强
孝心通讯录
文/江志强
父亲没念过书,不识字,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如今,我们都在城里工作,常年不在他的身边,怪挂念的。
为了方便联系,去年大姐回乡,给父亲装了一部座机电话,把子女和亲朋好友的手机号码写在一张纸上,贴在电话旁边的墙上。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从来都是我们打电话回家,始终没接到过父亲的电话,我们就向父亲询问原因。
原来,大姐给父亲抄写的亲友通讯录,使用“姓名+手机号码”的格式,而父亲只认得阿拉伯数字,不认得各人的姓名。遇到急事,只好把邻居王二叔找来帮忙。如此一来,父亲嫌麻烦,对这部电话敬而远之。
没过多久,二姐回乡,为父亲重新整理了亲友通讯录。她征询了父亲的意见,根据父亲的习惯,将通讯录进行了排序。比如,大姐排在第一位,二姐排在第二位,我排在第三位,二叔排在第四位……
经过二姐巧妙的改动,父亲果然给我们打电话了,我们都为接到他的电话而兴奋不已。
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父亲的电话又少了。
原来,父亲的年龄大了,眼神不太好,记性也不太好,每次打电话,都对着墙上的通讯录看了又看,找了又找,眼都看花了。上一次,我家的孩子发高烧,在医院输液,父亲很着急,一连五次都拨错了号码,很尴尬。所以,没什么特殊情况,他不再碰那部电话。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爱人想了一个好点子。她专程回到乡下,来到亲戚朋友家,一一为他们拍照。拍完照,来到广告公司,将各人的照片和他们的电话号码对号入座,喷绘到一张两平方米的塑胶纸上。喷绘时,将字体设置成大字号,同时将通讯录进行了科学分类,共分五个序列:一是子女们的电话,用红色字体;二是叔叔和姑姑们的电话,用黑色字体;三是舅舅和姨妈的电话,用紫色字体;四是父亲朋友的电话,用蓝色字体;五是110、119、120的电话,用绿色字体。
在这个特殊的通讯录上,没有一个汉字,只有图片和数字。父亲想给谁打电话,只要找到他们的照片,就可以直接拨号了。大姐二姐面带惭愧,说:“还是咱们的弟媳妇用心啊!”
亲友们来看望父亲,纷纷为这个通讯录点赞,称之为“孝心通讯录”。
(高昕媛摘自《太原晚报》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