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成,聂玉梅,郑多魁,梅岩松,王佳伦,李 鹏,王恩戈,孙秀芝,戴 曦
(1.哈尔滨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150028; 2.黑龙江省武警边防总队哈尔滨警犬训练基地 150080; 3.哈尔滨市家畜防治动物门诊 150050;4.哈尔滨市呼兰区云鹏动物诊所 150500; 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犬病专家门诊 157000)
犬7种防疫程序的效果观察与研究
刘中成1,聂玉梅2,郑多魁2,梅岩松1,王佳伦3,李 鹏3,王恩戈4,孙秀芝5,戴 曦3
(1.哈尔滨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150028; 2.黑龙江省武警边防总队哈尔滨警犬训练基地 150080; 3.哈尔滨市家畜防治动物门诊 150050;4.哈尔滨市呼兰区云鹏动物诊所 150500; 5.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犬病专家门诊 157000)
犬的防疫程序千差万别,免疫失败经常发生,历时5年经过多家宠物医院共同调研统计筛选出了仔犬最佳的免疫时间是15~21日龄,犬母源抗体在哺乳期经过小肠结构变化、肾脏排泄、增重稀释、自身分解和野毒的消耗等途径消除,在仔犬21日龄时已进入易感期。加强免疫追加时间:基础免疫结束后按6+4(n-1)个月的间隔进行(n为加强免疫次数),遵循“幼密成疏”的免疫方案。
犬;疫苗;免疫程序;母源抗体
宠物犬的兴起在我国仅有30年的历史,防疫程序千差万别[1],宠物犬的兴起在我国仅有30年的历史,很多医院及犬场是根据疫苗生产商提供的程序进行防疫,常常出现免疫失败[2],历时5年对3个生产商的犬苗指导程序进行了效果观察,同时和根据黑龙江地域犬场制定的3个程序进行了对比观察、统计和研究,现在介绍如下。
选用英特威疫苗及其他在市场较常用的疫苗A和疫苗B按生产商的指导程序进行观察和统计,另外,根据英特威疫苗的使用特性及黑龙江地域特点制定了3种防疫方案,具体方案见表1。
表1 生产商指导程序和自定程序免疫的观察分组情况
组号疫苗选择程序选择首免日龄具体方案1犬疫苗A生产商程序至少42日龄连防3次,中间间隔4~5周,以后每年免疫1次。2犬疫苗B生产商程序42日龄连防3次,中间间隔2~3周,以后每年免疫1次。3英特威系列犬苗生产商程序大于42日龄第1针2联苗,第2、3针4联(或加钩端),中间间隔3周,每年加强1次。4英特威系列犬苗生产商程序四周龄第1、2针注射2联苗,第3、4针4联(或加钩端),每年加强1次。5英特威系列犬苗自定程序1四周龄第1、2针注射2联苗,第3、4针4联(加钩端)以后顺次间隔6、10、6+4(n-1)注1个月加强1次。6英特威系列犬苗自定程序215日龄第1、2针注射2联苗,第3、4针4联(钩端单免),每年加强1次。7英特威系列犬苗自定程序315日龄第1、2针注射2联苗,第3、4针4联(钩端单免)以后顺次间隔6、10、6+4(n-1)个月加强1次。
注1:6+4(n-1)中的n为加强免疫次数。
黑龙江警犬基地、呼兰区犬饲养密集区的中小型养殖场(或犬舍)及哈尔滨市区内小型犬的犬舍,牡丹江犬病专家门诊、哈尔滨家畜防治动物门诊、哈尔滨金贝比宠物医院、哈尔滨呼兰区云鹏宠物门诊的门诊防疫犬进行追踪、回访、调查。仅对可以追溯的犬进行有效统计。
组1、2、3、4、6观察到的犬龄最长为5年,可提供有效参考数据的犬龄最短为1.5年,组5、7观察到的犬龄最长为5年,可提供有效参考数据的犬龄最短为2.5年。所有观察犬意外死亡(如车祸、手术死亡、难产死亡、外伤死亡等)、失踪或其他无法追防的,按疫苗安全计算。观察结果见表2。
表2 犬阶段性发病和死亡情况的统计
对观察结果进行X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3、表4。
表3 组间X2检验值
表4 各组间X2检验判定表
判定标准:P<0.01差异不显著,0.01
0.5差异极显著
结论:本次观察具有统计学意义。
5.1 免疫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1.1 第1、2、3组的发病率为17.5%、16.2%和17%,死亡率为11.6%、9.6%、和10.3%,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大。第1组由于免疫时间大于42日龄,且主要集中于56日龄(即48~65日龄)在86%,在;第2组在42~49日龄免疫,在统计数的90%;第3组主要在42~50日龄免疫。说明三种疫苗在42日龄以后防疫,对免疫前的发病和死亡影响不大。
5.1.2 第1、2、3组与第4、5组比较,第4、5组的发病率分别为7.0%和6.8%,死亡率分别为6.8%和6.%,第4、5组在28日龄免疫,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病、外伤、代谢病及不明原因的死亡。
5.1.3 第1、2、3组与第6、7组比较,第6、7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0.9%和10.2%,死亡率分别为8.9%和8.8%,第6、7组在15日龄免疫,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发病原因主要是遗传病、外伤和代谢病及不明原因引起的死亡。
5.1.4 第4、5组对比,第6、7组对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差异。
5.2 免疫期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2.1 第1、2、3组的发病率为7.7%、6.4%和6.6%,死亡率为4.8%、3.3%、和3.8%,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大。3种疫苗在犬免疫期间对犬的发病和死亡影响不大。
5.2.2 第1、2、3组与第4、5组比较,第4、5组的发病率均为5.1%,死亡率均为为3.4%,发病率有所下降。说明第4、5组的免疫方法略优于第1、2、3组。
5.2.3 第1、2、3组与第6、7组比较,第6、7组的发病率分别为4.4%和4.5%,死亡率分别为4.0%和3.6%,发病率下降显著。说明第6、7组的免疫方法优于第1、2、3组。
5.2.4 第4、5组对比,第6、7组对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无差异。
5.3 免疫完成后至第一次加强免疫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3.1 第1、2、3组的发病率为12.9%、13.5%和5.0%,死亡率为5.0%、8.9%、和3.2%,第3组明显优于第1、2组。说明英特威犬苗免疫的免疫效果优于其他疫苗。
5.3.2 第3、4、6组的发病率为5.0%、4.8%和4.8%,死亡率为3.2%、3.1%、和3.6%,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大。英特威疫苗的三种免疫方法在初次免疫完成后至第一次加强免疫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不大。
5.3.3 第3、4、6组与第5、7组对比,第5、7组的发病率为2.3%和1.9%,死亡率分别为1.2%和1.9%;第5、7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第3、4、6组,说明加强免疫采取间隔6+4(n-1)1个月加强1次的方法是最优方法。
5.3.4 第5、7组间对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无差异。
5.4 第一次加强免疫以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4.1 第1、2、3组的发病率为6.7%、8.9%和4.9%,死亡率为4.2%、4.6%、和3.0%,第3组明显优于第1、2组。说明英特威犬苗在第一次加强免疫以后的免疫效果优于其他疫苗。
5.4.2 第3、4、6组的发病率为4.9%、5.1%和5.7%,死亡率为3.0%、3.1%、和3.8%,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大。说明英特威犬苗的三种免疫方法在第一次加强免疫以后对免疫犬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不大。
5.4.3 第5、7组由于观察时间较短,暂无数据,待数据统计完成后再进行分析。
在本次观察中证实英特威系列犬苗优于本组观察的其他疫苗。
幼犬在15日龄免疫英特威的小犬二联均提高了幼犬的成活率,在15日龄免疫是十分安全的。
本观察初步证实传统的免疫观念认为母源抗体对小日龄的犬免疫存在干扰是不正确的[3],犬场的防疫应遵循早防为主,建议15日龄进行首免,因为仔犬的母源抗体并非像人们认为那样可以存在42日龄以后[4],原因有五:一是初乳中母源抗体,小犬在72h内有良好的吸收,超过72h随着仔犬肠黏膜的'开窗期'的结束,母源抗体不再直接进入小犬的血液中,而是遵循蛋白在小肠吸收的过程,如果说有作用也仅仅是对肠道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二是仔犬从肾脏排出母源抗体的速度,小犬在21日龄前会随尿液排出大量的母源抗体,有研究证明小犬在28日龄的尿中还可以检测出IgG抗体,原因可能是犬科动物进化的原因;三是子犬在哺乳期相对体重的快速增加,一般可以增出生体重的10~20倍,母源抗体也就被稀释10~20倍;四是仔犬体内的抗体是有寿命的,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不断被代谢、分解,在21日龄已被代谢、分解殆尽;五是环境中野毒对仔犬体内的抗体的消耗。
另外,母犬向仔犬提供的母源抗体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母犬的免疫状态、免疫时间都对母源抗体的滴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犬场的仔犬应早防疫。母源抗体对免疫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犬免疫遵循“幼密成疏”的免疫方案,优于每年免疫一次的方案,具体的方案是:基础免疫结束后按6+4(n-1)个月的间隔进行,n为加强免疫次数。
[1] 白景煌等. 养犬与疾病.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0:194-197.
[2] 谢慧胜等.小动物疾病防治手册.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212-213.
[3] 吴请民.兽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469-473.
[4] 朱维正.新编兽医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478-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