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有个“电教痴”

2015-06-06 19:28辰东王衢
关键词:电教工作

辰东+王衢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梁希平,那么用“电教痴”再合适不过。自从2013年进入河北省海兴县委组织部电教科工作以来,钻研电教、远教业务就成了他每天上班的“必修课”。从摄像机到计算机,从拍片制片到信息宣传,梁希平总能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电教痴”是部里的同事们送他的绰号,虽说只是个绰号,从中却可见他的敬业精神。至今,他仍然保持着这种旺盛的敬业精神。

愿做一颗“螺丝钉”

与很多“半路出家”的电教干部一样,梁希平刚从县纪委调到县委组织部电教科时也是个“门外汉”,对于如何开展工作更是两眼一抹黑。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梁希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更大的压力来自部领导的嘱托,当时海兴县的电教工作在沧州市排名比较靠后,部领导第一次找他谈话就说:“一定要改变现状,把海兴的电教工作搞上去。”于是,“门外汉”梁希平开启了一段艰苦的爬坡岁月。

虽说部领导只要求他把电教工作搞上去,没给他明确具体的任务指标,但是梁希平却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高标准、严要求——既然已经转型为一名电教干部,就必须精通本门业务,绝不能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既然要扭转排名落后的现状,就要盯住成绩最出色的前几名,绝不能满足于只前进一两名的缓慢提升。要迅速干出成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梁希平比以前更忙碌了。他买来一大堆计算机和拍制片方面的专业书籍,从最基础的技能学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那段时间他常常加班,遇到搞不懂的问题在办公室开一宿夜车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白天在单位练习给《海兴党建网》上传图片新闻,可由于只会复制粘贴,选择的图片不是比例失调就是上传失败。“连最简单的网站信息更新都完成不了,这哪成?”梁希平心里放不下这事,晚上回到家继续捧着书本学习图片编辑技巧。夜里九点多,他感觉基本掌握了要领,就想去单位再试试。妻子劝他:“都这么晚了,明天上班再弄吧,再说图片配不上就只发文字呗。”可梁希平不干:“好好的一条图片新闻,我不能因为自己不会修图就把图给舍了,那不是自欺欺人吗?”说完,他披上衣服就往单位赶去。

潜心学习、不走捷径,这是梁希平业务水平日益精进的两大“法宝”。如今,给网站上传图片新闻这种活他几分钟就能完成,再不用像当初那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了。不过,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的学习态度。去年,梁希平参加了沧州市电教中心组织的赴中国传媒大学的培训班。由于这样的培训班市里几年才组织一次,因此他格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班上,他抓紧一切时间向专家教授和各地的电教同仁请教,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去食堂吃饭。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梁希平对此的解释是:“早去食堂要排队打饭,有这时间我正好整理一下课堂笔记。”从传媒大学学习归来,他的背包里装满了笔记和新买的书,而孩子让他带的北京烤鸭却被他忘在了脑后。

心怀责任有担当

在梁希平身上,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他认为一个电教人拿不起照相机、扛不了摄像机、用不了非线编,就谈不上称职。因此,他把每一次跟班学习、每一次外出拍片都当成是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从传媒大学培训回来不久,梁希平又被派到市电教中心跟班学习。在专业的摄影棚里,他尝试着给电教片配音;在外出拍片的过程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摄影摄像技术。在市电教中心边干边学的这二十五天时间里,梁希平有二十三天工作到夜里23点以后,他自己把这戏称为“23个23点”。而另外的两天,他更是和电教中心的同志一道通宵编辑制作电教片。当时他整个人上足了发条,几乎是连轴转。为了记录这忙碌而又充实的二十五个日日夜夜,也是为了检验自己这些天来的学习成果,梁希平还忙里偷闲地制作了一部短片《可爱的地方》。编辑这部片子时,由于电脑的内部风扇出了问题,散热不好导致经常死机。每当遇到死机的情况,梁希平就从外面用风扇给主机降温,自己则在一旁继续看书琢磨,用他的话说这叫机器歇人不能歇。正是靠着这种坚持不懈的劲头,梁希平的电教制片水平才得以不断提高。

干电教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要树立起一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这是梁希平转型为电教干部以后的深切体会。去年5月下旬,河北省开展了收看《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系列评选活动。接到这个任务,梁希平立刻草拟了周密细致的播放收看计划,报部里批准同意后,便深入到全县的3个镇、4个乡、3个农场和197个行政村,落实计划安排,组织党员群众认真撰写观后感。临近9月底评选活动的收官阶段,他更是与时间赛跑,连续七天奋战在办公室里,从两百多篇报送文章里精挑细选出五十七篇,再与作者进行电话沟通,进一步锤炼题目、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每天对着电脑不停地修改、校阅,导致他的脊背僵直、眼睛生疼,到后来看东西都出现了重影。经梁希平费尽心思整理出来的这57篇稿件,最终有三篇从全省报送的近万篇稿件中脱颖而出,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而海兴县委组织部也因为在这次活动中组织有力、成绩突出,与其他24个单位一同被省里授予优秀组织奖。

常有妙思成佳作

过去,没有独立的拍摄能力是海兴电教片制作上的短板,也是电教工作成绩一直以来在全市排名倒数的主要原因。而梁希平扛过了电教这杆大旗后,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总是想尽办法把海兴县优秀党员干部和先进党组织的事迹宣传出去。为此,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外援联合制片。

海兴县有个全国闻名的“五老”帮教团,这是一支由“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党员、老模范”组成的志愿者团体,24年里义务帮教全县的服刑人员近4000人次,对服刑人员家中家访700余(户)次,社会效果良好。为了反映“五老”帮教团的感人事迹,梁希平向沧州市电教中心请援,共同制定拍摄方案,联合展开摄制。而在这之前,他多次深入“五老”帮教团成员当中,与他们一道开展帮教活动,捕捉到了很多第一手的鲜活素材,做足了先期的准备工作。市电教中心介入拍摄后,梁希平又充当起“剧务”的角色,忙前跑后帮大家联系采访、做好后勤保障。片子拍摄的过程中,他更是处处留心,从旁学习市电教中心同志的拍摄视角和技法。这部片子播出后,在党员群众中获得了广泛好评,让一直为片子忙碌的梁希平感到无比欣慰。

干起工作,梁希平从来都充满热情,他常说:“走就要走在前面,做就要做到最好。”为了加强对全县电教工作经验和信息的宣传,他经常浏览各类业务刊物和网站,并尝试着向外投稿。其实,对于信息工作,梁希平并不陌生,之前在县纪委办公室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信息。虽说长年累月的伏案笔耕,让他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视疲劳等一系列“并发症”,但他的写作热情从没有因此而削弱。进入电教科后,他一发现好的工作亮点,就赶紧总结记录下来。2014年,在他的带动下,海兴县的电教信息宣传工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由全沧州市排名倒数一跃成为全市的季军,并被授予“全市电教信息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绩的背后,是梁希平对工作孜孜以求的思考和对创作笔耕不辍的坚持。

青春无悔,甘之如饴。在梁希平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信念,这信念催人奋进又给人希望。对梁希平,笔者要送上真心的祝福。祝福他什么呢?就祝福这位“电教痴”能再攀事业新高峰吧。

猜你喜欢
电教工作
《中小学电教》杂志社严正声明
不工作,爽飞了?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巧用电教优势,促进语文教学效果
选工作
不算看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