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得清香不计寒

2015-06-05 09:29陈树群
收藏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南浦题款瓷板

陈树群

晚清的浅绛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绘画史上最具文人气的一个品种。中国文学史上一些脍炙人口的佳话,在浅绛彩瓷器上都有体现。本文给大家介绍两件以“觅得清香不计寒”为题的浅绛彩瓷:汪章的踏雪寻梅瓷板与黄南浦的林逋爱梅温酒器。

汪章瓷板高40厘米,宽27厘米,是典型的尺二标准板,绘唐代诗人孟浩然踏雪寻梅的故事。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明代文学家张岱在他的《夜航船》一书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使得踏雪寻梅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后,踏雪寻梅成为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一千二百多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创作绘画作品,然而流传下来的很少,这件瓷板可以说是一件踏雪寻梅题材的佳作。

孟浩然的一曲“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家喻户晓,但孟浩然究竟是一位何等的儒士?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曾为孟浩然画过像,画中孟浩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鞋帽重戴,乘款段马,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而生”。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见到这幅画后,题诗说:“雪霁天涯冷更严,骑驴何处觅青帘?萧条万木空山里,短句犹堪信口占。”对孟浩然赞誉有加。在浅绛彩瓷画师汪章的笔下,孟浩然依然是颀而长,峭而瘦,但身上的白袍换成了黄袍,头戴红巾,骑在一头健硕的毛驴之上,好一个凤仪落落。画面正中,孟浩然与一位蓝衣高士正在交谈,两人背后是一株百年的老梅,凌寒怒放。脚下是浅浅的绿草,冬雪已经融化。整幅画面全然不见冬的萧索与荒寒,而是处处充盈着盎然的春意。

出生于湖北襄阳的孟浩然是爱梅的,也是爱雪的。有学者统计,在孟浩然存世的265首诗中,有九首是写梅花的。其中《荆门上张丞相》:“共理分荆国,招贤愧楚材。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始蔚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四时年龠尽,千里客程催。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伫闻宣室召,星象复中台。”用梅花说明季节的变幻,感叹时间的飞逝和这种美好际遇的短暂。《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借梅花表达和朋友的友情。“俄看雪间梅”和“带雪梅初暖”都是借雪和梅抒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对孟浩然崇高的评价。李白喜欢孟浩然的诗作,也非常钦佩孟浩然的人品,在李白的眼中,喜爱梅花、重义重情的孟浩然,也有着和梅花一样的高贵品质。

出生于安徽黟县的汪章也是爱梅的。在存世的瓷画作品中,多处出现梅花的风姿。除了花鸟作品上出现梅花外,汪章也极喜欢让历史人物出现在梅花之旁。笔者曾见过一块汪章的“木兰从军”瓷板,画面上花木兰着戎装,骑白马,穿行在梅花丛中,飒爽的英姿与俏丽的梅花相映成趣。本文介绍的这块孟浩然寻梅瓷板,从布局上较“木兰从军”更为老到,人物立于中央,老梅置于画面左上,右上部大块留白处题款,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均衡,清清爽爽,无一丝拖泥带水之感。大簇的梅花用了粉彩,更加突出了花朵的质感。题款为“觅得清香不计寒之句,屠维赤奋若皋月写意,汉云汪章。”“觅得清香不计寒”可能是录前人的诗句,但出自哪位诗人之句已不可考。屠维赤奋若皋月即光绪十五年(1889年)农历五月。值得说明的是,这个题款是籍贯安徽歙县的蒋玉卿所书。这也是一位爱梅的瓷画家,因为下面要介绍的第二件浅绛彩瓷上的题款和瓷板上的题款一模一样。

黄南浦的林逋爱梅温酒器在我的朋友圈里转了一圈,最终戏剧性地摆进了我的书橱,其中的故事不再详述。中国传统的四爱图在晚清的浅绛瓷器上出现很多,在这个温酒器上,林逋先生独坐于孤山的山坡之上,安详地望着前方危崖上伸出的一枝梅花,沉醉在一片无欲无求的境界。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词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卒。世人所称“林和靖”,乃是由宋仁宗追赐给他的谥号“和靖先生”而来。林和靖以冰清玉洁的品格彪炳千古诗坛,他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山园小梅》是林逋的代表作,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称为咏梅的千古绝唱。这首诗的影响也很深远。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归田录》卷二)王十朋说:“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腊日与守约同舍赏梅西湖》)。辛弃疾奉劝人们:“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念奴娇·赋传岩叟香月堂两梅》)林逋诗句中的“疏影”、“暗香”也成了梅花的代名词,姜夔谱咏梅调也以“疏影”、“暗香”为词牌名,可见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影响之大。千百多年以后,晚晴浅绛画师徐照还以此为题画了一对梅花帽筒。温酒器的背面题款为“觅得清香不计寒,己丑初秋,黄南浦作”,不但题款和汪章瓷板一致,题款者也是蒋玉卿,创作年份也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只是在季节上稍微晚了一些,到了九月。

黄南浦,名蔚,字文卿,又字南浦,是光绪中晚期的一名浅绛画师,和籍贯安徽黟县的汪章相比,名气实在是太小。检索其存世的二十余件作品,几乎全部为人物画,但画作的质量实在是不可小觑。其笔下人物的形态,老者平和、仕女娴静,处处显示着作者高深的文化素养和淡泊的精神心态。温酒器的盖子上绘一眉清目秀的少年,痴情地守望着眼前的一丛红叶,题款“仿赵大年笔法”,赵大年即北宋皇族画家赵令穰。黄南浦在1889年秋天创作此件温酒器时,能够请到景德镇著名代笔题款人蒋玉卿为其作品题款,一方面是蒋玉卿认可黄南浦的功力,二人惺惺相惜,另一方面黄南浦也可能是徽州籍画师,二人因乡情而熟识。但不论是何种原因,二人因瓷器而相识,因梅花而相知,共同创作了为后人所称道的文人瓷画。

汪章的踏雪寻梅也好,黄南浦的和靖爱梅也好,在画意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历史典故的窠臼。这正是晚晴文人瓷画的独特之处,既取材于历史故事,又不拘泥于历史故事。在俗称“橘皮釉”的白色瓷笺上尽情挥洒自己的笔触,恣肆抒发自己的思想,这在陶瓷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汪章和黄南浦的其他作品看,他们二人的书法都不错,但两人都没有亲自题款,而是由蒋玉卿题款。这也说明了晚清浅绛彩瓷画师和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样,喜欢雅聚,诗酒之余,共同在一件瓷器上挥毫,彰显志同道合的雅趣。蒋玉卿在汪章、黄南浦的作品上题款是如此,王凤池在金品卿、王少维作品上题款也是如此!(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南浦题款瓷板
南浦河守边记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粉彩瓷板四条屏
李祥东作品精选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
春日相思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