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探析

2015-06-03 23:35张洪秀张海波陈红梅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张洪秀 张海波 陈红梅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建设越来越快,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经费投入足,教师专业性较低,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功能,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 留守儿童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66-02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随之在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涌入城市打工的农民数量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越来越庞大,而且形成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1]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监护人照顾,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0~6岁的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应有的呵护和关爱,再加上农村现有条件的限制以及教育观念的落后等原因,学前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匮乏

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规模快速膨胀,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增加了757万,增幅达47.73%。这说明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所占比例在不断增长,这也就要求應该相应地增加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以及管理。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家庭教育观念也比较陈旧,不重视学前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儿童进入幼儿园也无非就是进行看护或学习一些拼音、识字、算术等简单的知识,因而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家进行看护。而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与限制,加之长期以来的陈旧观念束缚,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也不够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的资金投入也是少之又少,既缺少专项基金的投入,也缺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专门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部分地区平均一个村只有一个幼儿园,在偏远落后的地区甚至连这个条件也达不到。由于缺少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农村的幼儿园大部分都是私立园或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基础设施比较简陋,无法满足儿童生活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2.2 教师专业水平低,教养功能难以发挥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水平低。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经济待遇较差,工作环境不理想,所以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选择到农村去任教。农村幼儿教师绝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和培养,大部分是高中以下学历,也很少有教师资格证书,这与我国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这些教师在任教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养,即使在任职中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教师也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胜似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他们缺少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不懂得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更不了解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需求,他们不仅仅需要成人的看护和知识上的学习,他们更需要得到一种情感的满足,更需要有一个可以让他们信任安全的心理环境。

2.3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在学前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教育形式不能取代的。儿童早期的生活及情感经验对其日后良好人格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前期的儿童,特别是3~6岁的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刚萌发,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发展之中,但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弱,更需要父母给予更多地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造成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难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由于父爱与母爱的长期缺失,导致亲子关系比较疏远,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亲情意识比较淡薄,家庭归属感也比较弱,这大大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大多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祖辈一方面特别溺爱孩子;一方面又由于思想的保守陈旧,不愿意授受新的事物,对儿童的好奇好动盲目加以约束和限制,这在无形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了冲突和矛盾。由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表现为性格内向、胆小退缩、自卑封闭、不愿意与同伴交往等。

3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扩大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幼儿园数量

目前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方面都显著增加,这一部分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虽然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当地政府各部门应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考虑到这部分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经费及政策的支持等措施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入园率,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入园接受正规教育的现实需求。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项基金,其中应预留一部分用于学前教育投入,在增加幼儿园数量的同时完善其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幼儿园的环境建设。经济欠发达地方可以由政府牵头,引导企业、个人参与农村幼教机构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村中经济条件好、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创办幼儿园,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为创办幼儿园的村民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3.2 立足農村实际,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低下的问题。针对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吸引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从而吸引他们自愿到农村任教。二是定向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由当地政府和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合同,提供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相关费用,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村里任教。三是对于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要立足于农村现有的条件,拓宽培训渠道,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又要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四是实行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鼓励城镇幼儿园“送教下乡”,把优秀教师派到农村任教半年到一年,带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农村教师的成长;农村幼儿园同时也要选派优秀教师到城镇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带回村里,与其他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3.3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问题留守儿童出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恢复家庭教育的功能。一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留守儿童的正确教育方法,引导被委托监护人以正确的方式教育留守儿童。二是在劳务输入大省积极宣传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使外出务工人员明确自己的法律义务,督促其通过各种途径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增进与儿童的亲情关系。三是当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向被委托监护人宣传先进的育儿知识,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能运用相关案例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四是村委会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了解这部分儿童的生活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节日期间,更要通过赠送小礼物、进行集体游戏等方式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4 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而农村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设施比较落后,因而留守儿童难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这也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53.

[2] 刘妍.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8-20.

[3] 何瑞菲.社会学视野下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研究——留守儿童与文化竞争力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9-41.

[4] 聂鹏.农村留守儿童多元化教育体系建设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45-47.

[5] 李榄,沕灿,何应龙.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公共管理分析——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9):101-103.

猜你喜欢
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