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英
摘 要:在“职业适应期”职校生缺乏职业韧性、就业稳定性较差、短期内反复跳槽现象严重,就业稳定率难以巩固,面临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欠缺的短板。因此,提升职业适应能力,以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为目标,基于职业适应能力和企业需求为依据,分析当前企业用人標准与职业适应能力现状,提出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适应能力要求差距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策略,为学生顺利就业及提升职业适应性目标实现提供创新性解读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职业适应能力 职校生 职业心理素质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022-02
职校生以专业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踏实肯干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但仍面临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短板,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职业适应能力,才能增强就业的砝码,加大就业的机会。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包括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职业心理素质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职业适应能力是指从“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过渡中,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新的角色期望,使自己逐渐达到所从事职业要求,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并能够利用环境、创造条件使自己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
职业适应性究其实质来说,是一种职业能力,它是个体与某一特定职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职业适应性具有层次结构性。它是指个体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对自身的职业角色、能力、态度、价值观及人际关系进行评估并不断作出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职业适应性的构成要素应包括职业环境适应、职业角色适应、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态适应等。本研究主要基于职业适应能力职校生职业心理素质问题与解决方案。
就学生而言,因职业心理素质缺乏导致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如何尽快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加强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成功度过“职业适应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就企业而言,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相匹配,同企业文化相融合、相适应,培养具有企业人素质的职业能力是现代企业用人要求。目前职校生的实际情况反映出上述职业心理素质并不能满足和适应企业的要求,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职业适应性和岗位胜任能力。
2 企业用人标准与职校生职业适应能力现状
2.1 现代企业用人标准
以下是企业选才用人的标准,这些标准与职校生的职业素质要求紧密相连,是职校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职业心理品质。
(1)道德品质。很多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尤其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2)文化认同。企业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作为衡量其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的标尺,这充分显示出企业对于毕业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视。
(3)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企业选人的要素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职校生没经受过挫折,面临竞争压力时,往往适应能力不足,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受挫感,缺乏敬业精神。
(4)团队意识。如今优秀的企业都很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将之视为公司文化价值之一,希望员工能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成为可信任的团队成员。
(5)创新思想。企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能力是职校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6)应变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应变能力,能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7)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永远是人生竞技场上制胜的利器,只有不断吸收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成为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高素质员工。
(8)实践经验。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并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企业非常看重的素质,职校生有了实践经验,才能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
2.2 职校生职业适应能力现状
职校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实习就面临着社会适应,面临着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这种社会适应能力是职校生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适应新环境、新岗位的能力,也是企业考虑是否留用他们的因素之一。为了尽快地进行职业适应,职校生应克服就业初期的一些不良心理,完成角色转换,只有如此,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岗位,成长为适应社会的现代职业人。
当前,职校生职业适应能力现状是:专业能力不强,职业规划能力较差,职业素养偏低,心理适应能力不足,人际交往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度过职业生涯中最初阶段的“蘑菇”历程;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工作感到无聊不满意,产生前途渺茫;收入不理想,开始频繁跳槽,感觉自己就像生长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得不到阳光,只有长到一定个高度才能被人关注。这种“蘑菇定律”正是考验职校生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职业适应能力决定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个人实现理想与自我价值的阶梯。
3 职业素质与职业适应能力要求差距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策略
以往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多局限于校内,与企业、职业对学生素质要求尚有距离;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欠缺系统性;只注重说教及各种活动的教育,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与校园、学生之间的影响、衔接。这些因素造成了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适应能力要求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为此,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3.1 改革教学模式,塑造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
工学结合是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组织形式。通过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过程,开展行为导向的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3.2 开展生涯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有效的生涯设计能帮助学生达到和实现职业目标,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认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环境,缩短职业磨合期。
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礼仪、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技巧和艺术,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以及处理、调节生活或工作压力的方法与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3.4 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开展文化艺术主题活动、文明风礼仪大赛、素质汇报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融进职业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使命和荣誉感,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3.5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來校讲学,增强学生对职场的认同与感受,在校园活动中渗透职业活动,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充分利用实习、校企合作等契机,对学生加强体验和教育活动,让学生学到各种工作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规章要求,确保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层次。
4 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职校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视,特别是与职业技能及工作创新等相比较,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尤为重要。学校应突出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对社会及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产业同步,与社会同步,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探索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怡.中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 方勤舟.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8(20):59-61
[3] 王瑶.渐进式渗透立体化融合的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践与研究[J].学术论坛,2011(3):105-106.
[4] 姜海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探究[J].职业技术,2012(6):43.
[5] 谭明,方翰青.我国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