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安
2014年是反腐斗争史无前例的一年。一年里,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严抓各级干部作风建设,“打虎拍蝇”成效颇丰,不仅50多名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小官巨腐等“苍蝇式腐败”问题也同样未被放过;同时,持续“反四风”效果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腐败”无处藏身,反腐决心、力度、成效皆是前所未有。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
看:“打虎拍蝇” 反腐出重拳
若将2013年看成是中国强力反腐的开局之年,那么2014年则是扩大成果的关键之年,且看看这一年里,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反腐大戏”都唱了些啥。
12月5日,中央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因受贿罪一审被判无期;12月15日,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开庭;12月18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违纪被查,至此,十八大后,全国超过50位省部级高官被查处,范围涉及党政军、人大、政协、国企等多领域,副国级以上官员4人。这50多位“老虎”中,已有4人被判刑, 18位已进入司法程序。
自去年7月开始,我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猎狐2014”行动,引来世界聚焦。警方通报,截至12月4日,已先后从60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外逃经济犯罪人员428名,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141名,逃往境外超过10年的有32名。
而纪检系统机构改革则是2014年的又一大亮点。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中纪委两次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了111个议事协调机构,增设4个纪检监察室与1个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增量不增官”、“聚焦主业”的做法,直接增强了一线反腐的办案力量。效法中央纪委,31个省级纪委新增61个纪检监察室。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雷霆万钧之势强化持续震慑,下最大气力解决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初步形成“不敢腐”的氛围。
问:作风建设何以在路上
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可以说反腐是治标,而作风建设则是治本。
中央实施八项规定,抓早抓小,出台了关于公务接待等一系列制度,以遏制舌尖上、车轮上的腐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67737起,处理党员干部89585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5975人,正风肃纪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如此,但“四风”病根却并未根除。
这是因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繁殖、变异能力,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不良风气积习甚深,改起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应清醒看到,一些单位超标准接待及铺张浪费等问题还时有出现,纠治选人用人风气、经费管理使用、训风演风考风等问题仍未触底,有些不正之风常常以变异的方式出现,如有的吃请不去大饭店却在招待所,有的口头承诺清退办公用房实则只落实在纸上,有的以慰问之名行变相送礼之实,还有少数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产生“过关”、“松劲”思想,以为万事大吉,一切可以照旧,等等。如此种种,如果前紧后松、不抓到底,其“回头潮”就会更猛。
因此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应该是一场持久战,这也正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一经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的原因。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也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思:反腐还须持续
作风建设还得新常态
除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外,反腐倡廉、作风建设也已步入新常态。反腐倡廉的新常态,说到底,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具体化,要对政治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以及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重心都将围绕新常态而改变。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强化“赶考”意识,持续加大整改力度,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部队改作风反腐败进入新境界,形成新常态。
首先是教育要常态化,要把作风建设纳入思想教育范畴,作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真正从思想上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武装起来;其次,要大力构建常抓长治的制度机制,“天下之事,难于法之必行”。作风改到深处,反腐推向深层,最管用的是制度,最有效的是法治。制度约束不硬,就会“牛栏关猫”形同虚设。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上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正风惩腐机制,真正让制度敬畏、规则意识融入精神世界;第三,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改作风反腐败,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隐身人”无处藏身,把纠风反腐建立在更广泛、更强大、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