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二手手机创业仍有四大挑战

2015-06-02 21:41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业者厂商渠道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做生意的人来说,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便是渠道。没有好的渠道,就不会有靠谱的货源,赚到钱也就无从谈起。而对于二手手机这门生意来说,渠道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是货源渠道,由于二手手机并非是由作坊或企业大批量生产,货源的可靠性很低。有些二手手机可能来自于用户的个人售卖行为,也有的来自于混迹市场多年的倒爷们,被盗手机和水货手机等自然也充斥其中。然而遗憾的是,就连很多自称专业的机构,在目前也还难以鉴定这些二手手机的确切来源。

在评测圈内,最早涉猎二手手机业务的是王自如和他的Zealer。据他们介绍,他们在已有的手机维修业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渠道采购优质二手iPhone,在通过自己的平台进行检测售卖的形式从中获取利益。不过,尽管Zealer表示首批“二手售卖”专场的手机,来自于“回收服务”半年多的内部测试,都有明确的客户信息来源。但他们也坦陈,以目前的回收检测手段,Zealer无法判断手机来源的合法性。FView所采用的C2C模式,直接从用户手中收手机,虽然可以一定程度避免这样的问题,但货源的数量将很难保证。

其次是售后渠道。目前的绝大部分二手手机创业团队都采用了线上交易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开销,操作也更灵活,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要维修手机并不方便,通常只能采用快递寄回的方式进行,来回往往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要知道,尽管小米和魅族等手机厂商已经花重金积极拓展自己的线下维修渠道,但仍然经常受到消费者“售后不力”的诟病,钱少盘子小的二手手机创业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此外,虽然目前很多二手手机交易平台都表示“只换不修”,这句话听起来漂亮但运营成本也不容小觑。“只换不修”背后的实质,只是将其他人用坏了的二手手机修好了之后换给你,反而给用带来二次数据备份和还原的麻烦事儿。

除了渠道这个大问题之外,二手手机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个硬伤—没有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为二手手机进行估值,也没有相关的市场规范和监管措施出台。一切都需要由二手手机创业者自己进行摸索,找出一个各方信服的方案。

众所周知,目前二手手机属于旧货市场范畴,一直都没有相关市场规范出台。我国在2011年就正式实施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实施范围覆盖冰箱、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和电脑等,但手机尚不在列,废旧手机的回收处理尚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另外,尽管目前国家对旧货市场回收手机做出了登记的要求,但是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这一规定却形同虚设。

这也导致了行业长期处于“水很深”的混沌状态,二手手机业者自己讳莫如深,用户也大多避而远之。另一方面,中间环节上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缺席,导致“这台二手iPhone 6的价格谁说了算”这类的问题很难有满意的答复,很难做到全新手机市场一样的价格透明。不只是价格,以次充好也是个问题。比如,商家将二手手机中原厂16GB存储芯片更换成山寨的32GB版本,再以高版本的价格卖出,消费者又如何才能得知?

这种因为没有秩序和标准,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疏离感,让很多二手手机创业团队很难招架。类似于Zealer和FView这样有知名度的企业或团队还算幸运,至少可以将二手生意做成是粉丝经济。通过粉丝的信任,加上自己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服务质量,可以有一片施展空间。而对于回购网、闲鱼和爱回收这样的团队,情况将更糟。

目前为了应对这种困境,爱回收已经和京东和1号店达成了合作,希望借他们的知名度获取用户的信任。但两大电商平台似乎对此并不上心(京东也在推旗下拍拍网的二手业务),这一服务在用户群当中知名度不足。

那在国外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据了解,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主导了一项被称为“消费电子回收主导计划”的项目。这项计划由CEA与十几家业界主导厂商在2011年4月共同推出,同时得到了众多零售商、回收商、非政府组织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它们的目标是在2016年以前,每年回收10亿磅的电子产品。

电信运营商和知名零售商、回收商的加入,以及成熟的二手文化,增加了用户对于二手市场的信心和热情,也由此逐步规范了美国的市场秩序,并延伸出租用二手手机等更多玩法。

二手手机创业者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其上游—手机厂商。

一方面,目前以苹果为代表的部分手机厂商开始尝试在国内推行以旧换新的促销策略。用户手中的旧手机,可以兑换成抵用券用于购买手机厂商的新一代产品。这样不但抢走了二手手机创业者的一部分货源,还降低了新手机的购机门槛,直接影响了其业务推进。

实际上,在国内像魅族、锤子和小米等手机厂商,也早已推出了官方翻新机。这些机器享受全新机的售后服务,而且来自官方渠道,更换的配件也肯定是清一色的原厂物料,品质不俗。对于二手手机的潜在消费群体,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或许,你会觉得二手手机性价比很高。的确,苹果的二手手机回收机制压价太低,而国内手机厂商的官方翻新机也没有二手手机在价格上的优势,但别忘了它们还有更有利的武器—千元机。

三星在前不久推出的A5手机采用了720p的屏幕和骁龙410处理器的搭配,还定下了2 599元的售价,相对于二手手机来说的确毫无竞争力。但事实却是,这样的配置落在国产手机上,却只卖700元人民币左右。诸如红米Note、荣耀4X和魅蓝Note等国产千元机,其性能甚至已经可以和上一年年的旗舰手机相媲美。面对他们,有多少用户还会去战战兢兢地挑选遍地雷区的二手手机呢?

要知道,对于回购网、闲鱼和爱回收这样的团队,二手手机业务是他们的创业idea;对于Zealer和FView这样的手机评测团队来说,二手手机业务是他们目前找到的唯一可靠的盈利可能;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旧手机回收可能只是一个市场策略、促销活动,且它们还拥有着天然的优势。

还不只是手机厂商,类似于淘宝二手、58同城和赶集网等平台,用户之间自主的二手交易行为也同样是二手手机创业团队的竞争对手。他们通过某个社区结识,很多人还采取本地当面交易的方式进行,更不用支付所谓的佣金。面对手机厂商和这些“神奇的网站”,二手手机创业者能否实现颠覆行业,还有未可知。

对于购买二手的消费者来说,能花更少的钱买更高级的产品是最主要的原因。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国产千元机已经分流了大部分追求超高性价比的用户群体,余下的二手手机消费者则希望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品牌溢价和更好的工艺、设计,享受那种“范儿”。

但,二手手机真的有范儿么?这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很多的潜在消费者都会在此举棋不定。这对于二手手机创业者来说,既是挑战也存在颠覆行业的机会。如何让二手手机更有范儿?服务溢价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具体说来,就是通过翻新处理,让二手看起来不那么“二手”,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让用户获得全新手机的体验。

比如,最近由“橘子哥”所引发的二手手机数据安全的问题,就让很多持有旧手机的用户褪去了不少二手出售的热情。而当那些想购买二手手机的用户登录Zealer或FView一看却发现,这些二手货还需要抢购,隔一段时间才会限量供应,抢购难度堪比小米和魅族的千元机。最终,“又一个耍猴的!”他们念念有词,无奈拂袖而去。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服务和体验上的短板,也是颠覆行业的机会。

另一个方向则是差异化,比如前文所提到的二手手机租赁服务。此外,类似于二手手机换用、旧手机翻新,以及运营商服务绑定等,都是可以尝试的让二手手机潮起来的新玩法。

猜你喜欢
创业者厂商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渠道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