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今天我讲《我们的事业向太阳》这个主题,回顾浙江慈善20年发展历程,构画未来发展方向。
一、浙江现代慈善二十年发展成果
浙江最早的慈善会——嘉兴市慈善总会1994年4月成立,省慈善总会9月开始筹划运作,12月正式成立。所以为什么纪念浙江现代慈善20年的会议放到嘉兴开呢,就是这个原因。刚开始几年,虽然没怎么实际去运作,但毕竟成立了,是浙江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1、全省慈善会系统捐助情况示意图
第一张图是全省慈善捐助增长示意图。从2002年到2013年,我们统计了12年,蓝色的表示增长,橙色的表示增长率。2003年有一个峰值,那年组织发展比较快,有个小高潮。组织建立后就筹款,所以它会出现一个峰值。这个图显示最近几年筹款相对稳定,总额上升了,但增长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另外基数越大,增长速度会降一些。还有一点,最近几年经济疲软,结构调整,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国家面临经济转型的阵痛,慈善捐赠跳跃式增长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它保持一个相对平稳。应该看到,最近几年大额捐赠是减少的,比如今年绍兴、宁波等地一些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效益下降了,捐赠就不能兑现,但是总体上保持平稳。必须强调,我们这几年抓基层的成效非常明显,尤其是万村慈善帮扶基金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有五六千个村和社区成立村级帮扶基金。基层的筹款额度虽然不大,一个村几十万,多点的几百万,总量就上去了,使捐赠保持相对平稳,这是非常欣喜的一个局面,为未来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年度捐赠20亿是个什么概念呢?彩票不算,我们慈善会系统全省募捐占比在50%左右,对此,我们还是很自豪的。慈善会系统是浙江慈善事业的主力军,这点毫无疑义。大家这几年比较辛苦,抓基层,抓项目,抓发展,取得的成效也很明显。还有,这个额度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不是第一位就是第二位,这里是说年度实际到账的捐赠额。到2013年底,全省累计捐赠175亿。
第二张图是全省慈善留本冠名基金增长示意图。到2013年底,留本冠名基金规模为105亿。留本冠名基金,是浙江创造的经验,最早是万向慈善基金。刚开始对这种劝募方式社会有些争议,现在这个经验在全国到处开花结果,民政部现在也肯定、推广这种做法。
第三张图是全省慈善救助增长示意图,就是用了多少钱。到去年底,用了115亿,救助了一千多万人次。和募捐相比,这个差额为什么会有几十亿呢?这个比较容易解释,很多慈善总会成立时有一个创始基金,本金是不用的,投资受益用于管理成本。有的是项目基金,是跨年度使用的。
第四张图是全省慈善基层组织发展示意图。到2013年底,全省共建有街道、乡镇分会1217个,社区、村、工作站(点)4412个,企业分会619个。全省已基本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格局。特别近二年村(社区)基层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图标中也明显反映出来了。
第五张图是全省注册义工增长示意图。全省注册义工到2013年底统计是25万。2009年有一个增长的峰值,特别高。这个反映什么问题呢?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当时草根义工组织很活跃,2009年有一个大的跨越,很多组织包括慈善会系统,把原来相对自由的义工组织进行了整合,建立义工分会,统一管理,统一指导。最近几年,发展相对比较稳定。
第六张图是全省慈善会系统捐助情况示意图。宁波最多,到去年年底39亿多,杭州第二位,36亿多,温州是25亿多排第三。全省援助1122万人次,表格上反映得很详细,我们二十年奋斗的家底,都反映出来了。
2、浙江慈善在全国有多少“最早”。
我简单罗列了一下,哪些我们在全国做得最早。
第一,最早成立的市级慈善会:嘉兴市慈善总会。1994年4月成立,比省慈善总会还早几个月。
第二,最早的“留本冠名基金”:浙江省慈善总会“万向慈善基金‘四个一万工程”。
第三,最早的慈善实体:宁波颐乐园。这是政府资金和社会合作的产物,是综合性养老机构。
第四,最早的“全覆盖”: 浙江在2007年底,市、县(市、区)全部建立慈善总会。
第五,最早开展的慈善文化活动:2002年省慈善总会在全国首创“慈善新年音乐会”,后来改为感恩答谢晚会,每年一次。
第六,最早开展的“慈善年夜饭”活动。从省到村五级联动,已经搞了十三年,办了几万桌,成为浙江慈善的品牌项目,并在全国开花结果。
第七,最早推动准市场化营销。现在把“准市场”拿掉,叫作慈善事业的社会化营销,或者叫公益营销,名词的变化反映了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视野的不断拓展。
第八,最早成立乡镇慈善组织。绍兴市经济开发区禹陵乡慈善会1998年成立。那年在绍兴第一次开经验交流会的时候,特地参观了这个慈善会,当时很多市、县都没有成立慈善会。
浙江慈善工作在全国“最早”的案例还有不少,这里仅说一些主要的。
3、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第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第二,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浙江80%捐赠来自民营企业,当然现在也在转型,来自基层比如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个人捐赠、小额捐赠比例逐步升高。第三,慈善文化的激励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第四,不断地开拓创新为发展注入活力。第五,慈善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树立起公信力。第六,慈善会系统凝聚的团队力量形成了机构品牌影响力。不久前,中华慈善总会在北京召开成立二十年纪念会,提出这个概念,就叫全国慈善会系统,我们就叫全省慈善会系统,需要凝聚一个共识,来提升我们机构品牌的影响力。
二、八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启示
回顾一下,今年是第八次,有些新入行的同志可能不了解这个过程。八次经验交流会,对于检验工作成果,交流经验,开拓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以会代训机制。二十年了,我们回顾一下,看看有什么启发。
1998年12月3日,全省首次慈善工作座谈交流会在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召开,来自15个市、县慈善总会的4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亮点是统一认识,推动全省慈善机构的组建工作,并参观学习了绍兴市经济开发区禹陵乡慈善会和绍兴县斗门镇慈善会。我记得当年统计的数字,全省15个市县加上省慈善总会筹款5000多万元,这就是起步时候的情况。我在会上讲过的话虽然过去那么多年了,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我说我们有点象黄埔军校,这次培训肯定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回过头再想这几句话,感慨万千。慈善事业就是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2001年11月6日,全省第二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会在宁波颐乐园召开,来自28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负责人和部分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事业单位代表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参加会议。会议的亮点是研究筹款问题,推广了慈溪市慈善总会募集大额留本冠名基金的经验和做法。大额留本冠名基金真正的推动是在宁波第二次慈善经验交流会以后,当时慈溪介绍经验。万向它是一个点,一个企业,慈溪是作为一个面来推广,后来募集大额冠名基金成为浙江慈善筹款的第一波大浪,成效明显。
2003年11月8日,全省第三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会在温州召开。来自77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负责人160多人参加会议。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介绍了国内外慈善事业发展情况,拓展思路,统一认识,筹款手段如何多样化?理念怎么来提升等。会议亮点是研究了慈善事业如何持续发展和推进职业化建设的问题。第一次提出职业化建设是在温州的会议上。
2005年11月29日,全省第四次慈善工作经验(研讨)会在杭州东方豪生酒店召开,来自91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负责人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10年来浙江慈善事业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传达了首届中华慈善大会精神,并就贯彻落实浙江省慈善总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作任务进行交流。会议亮点是在加快慈善宣传,打造品牌项目和推进职业化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8年11月28日,全省第五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论坛)会在天台宾馆召开,来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负责人2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点对“汶川5·12”特大地震的赈灾救助工作和全省联动为困难家庭赠送彩电的“彩虹行动”进行回顾总结,对慈善事业未来发展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有36个单位作了交流,充分体现我省慈善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也回答了慈善工作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亮点是杭州市余杭区慈善总会发展乡镇(街道)慈善工作的经验,引起强烈共鸣,对全省乡镇(街道)慈善工作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余杭区的成功经验,不光是影响省里,在国内也引起很大反响,全国各地去考察学习的慈善会很多,对全国乡镇慈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10年11月9日,全省第六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会在义乌召开,来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负责人150人参加会议。上海、江苏等兄弟省市慈善会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有44个单位和个人作了交流,内容包括慈善实体建设、慈善组织能力建设、赈灾应急救助、筹款模式创新、社区义工服务等,反映了二年来全省慈善工作的全面拓展和提升。5·12汶川地震之前,全省义工事业发展比较平缓,义工建设相对滞后。天台会议以后,特别是第六次经验交流会后形成一个高潮,各地纷纷建立义工分会。会议亮点是对浙江慈善“十一五”发展的回顾和“十二五”的展望,并提出了慈善组织应对挑战,实现转型的工作思路。
2012年10月30日,全省第七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会在江山市召开,来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部分兄弟省市慈善会及省内其他公益组织代表160余人参加会议。有22个单位围绕慈善项目运作、慈善文化宣传、义工项目筹划和机构规范化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副省长、省慈善总会会长陈加元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我们工作的视野在不断拓展,以前的会议都在慈善会系统开,那次邀请其他慈善组织来参加,来交流,考虑更多地去整合资源,扩大影响。会议亮点是提出了建设“现代大慈善”的工作理念,特别是推广了宁波江北区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推动“慈善村”建设的经验,这为之后在全省开展“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作了铺垫。这次会议最大的推动,最明显的成效是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迅速铺开,近两年形成一个高潮。
2014年11月13日,全省第八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嘉兴沙龙宾馆召开,来自市、县(市、区)慈善总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有15个单位作了交流。会议是在浙江现代慈善20年的背景下召开的,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会议亮点是在建设“现代大慈善”的思想指导下,夯实基础,活跃基层,提升服务手段,发展数字慈善,强化行业自律,推动依法引善。并对“十三五”提出了发展构想。我们希望这次会议以后,特别是在抓基层、抓基础、抓慈善信息化、抓数字慈善上有一个大推动,两年后再开会我们就要检验这次会议的成果了。
八次经验交流会总的归纳:全省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已成为互相学习、提升能力、凝聚共识、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浙江慈善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是八次经验交流的回顾,做一次串联,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三、当前慈善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与挑战
挑战一:经济发展转型,大额捐赠困难。一是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欠佳,特别在转型升级中,有的企业浴火重生,有的企业就被淘汰了。二是一些企业承诺捐赠难以兑现。比如原来建立的留本冠名基金,一部分企业捐赠已经产生困难。三是企业成立独立基金会有增多趋向,自己做,不通过公募机构来做了,这也导致资源分流。四是企业“跟风”捐赠意愿不强。崇尚个性化特色慈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不像以前政府发个文件来“捧场”,当然也能捐一点,但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挑战二:慈善组织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现在劝募市场有八类组织在竞争。一是所谓官办的公募慈善组织。主要指参公管理的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扶贫基金会等。二是半官办的公募慈善组织。我们慈善会系统大体上属半官办的慈善组织,不是完全官办的,但也不是没有政府背景。三是企业主办的独立基金会。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因为注册基金会的门槛放低了。按照原来的法律规定凡基金会都要省民政厅批,现在审批权利委托到市县,市、县民政部门就可以批基金会。四是互联网公益慈善组织。互联网公益组织发展很快,搞网上捐赠。像腾讯、阿里巴巴等,捐赠的力度都很大。五是宗教慈善组织。自2012年6月,国家宗教局、中央统战部、民政部等6部门发出《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后,我国的宗教慈善事业步入快车道,信教群众的善心被激发,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慈善力量。六是民间草根公益慈善组织。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大量的草根组织一下子冒出来,发展很快。有的可能没有正式身份,自己起一个名字或者志同道合的人搞一些慈善活动,有的可能是挂靠哪个组织,有的也注册了。这类组织很多,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七是国外的公益慈善组织。目前全国有几万家国外的慈善公益组织在内地活动,量很大还在持续增加。八是社区慈善组织。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股力量,随着城市化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慈善十分活跃,在满足多元需求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八股力量,就一块蛋糕,大家要竞争。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去做,都要深入研究对策,只有工作导向清楚,才能扬长避短,实现持续发展。
挑战三:网络时代来临,数字软肋凸现。我们目前的问题:一是互联网思维滞后,有些机构还在那里无动于衷,还在犹豫,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大家都知道,淘宝网“双十一”一天成交额达到570亿,其中移动客户端占42.98%,那么大的量。互联网时代,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影响人的消费形态。在这个时代,我们还在对数字慈善犹豫,还在那边瞻前顾后,这就跟不上形势了。二是门户网站建设粗放。全省县以上慈善会官方网站覆盖率仅为56.8%,其中开通网上捐赠的只有5家,占10%。市级网站信息更新时效平均为42.1天,县级网站平均为52.5天,网站形同虚设,影响到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四是整体协调推动不够。我们的系统化建设应该抓两条:一个是组织网络,一个是数字网络。现在组织网络相对比较健全,而数字网络严重滞后,亟待重新规划,加大力度来推动。
挑战四:社会需求多元,能力储备不足。一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你准备好了吗?你能做什么?要反思。很多政府做不了的,社会又有需要,就要民间力量来参与。二是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需求多元化以后,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你不能再搞些简单的劝募和救助,你得考虑实际需求,你的服务要转型。三是时尚元素对慈善劝募的影响。有的公司营销文化改变了,它对慈善的理解不一样。很多企业也学会做公益营销了,把慈善元素结合在里面做,很多类型。四是慈善的个性化色彩彰显。特别是捐赠,注重个性化,要求跟以前不一样,做项目,做品牌,跟企业文化相结合,要求更立体。
挑战五:义工队伍扩大,团队文化滞后。一是粗放式的管理。现在义工队伍基本是粗放式的管理,组织是建立起来了,但没有搞精细化的管理。二是专业能力不强,专业化的义工服务还是缺乏。我们需要简单的义工服务,比如搞卫生捡垃圾等要有人去做,但针对自闭症儿童,你就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了。医疗救助也需要专业化,你不能简单化。就算是到儿童福利院做义工,你也需要专业能力,不然福利院的护工看到你要害怕了。小孩本来好好的,不要你一搞就出问题了。三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总是那么几种形式,难以激发社会热情,这方面需要拓展思维,搞活机制。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要跟进,本来想在这个会上命名全省第一批五星级义工,但统计工作还在做。省跟市、县有个分工,五星级义工由省慈善总会来发证。这是一种机制,还有其他机制呢,你做了好事,你有困难的时候谁去帮助你,这也是激励,要建立循环机制。五是团队文化滞后。义工组织需要有团队文化,一次活动做完就散了,没有一种凝聚力量,这是非常糟糕的。义工组织一定是有文化,没有文化层次就上不去,松散型的,没有精气神。有些人可能说,我做好事,哪管那么多。你做了好事,你加入一个团队,你就要服从一个团队的规则,为了这个团队的光荣,你要有责任和担当,下一步要加强团队建设,推动义工组织的团队文化建设。
四、浙江慈善“十三五”发展构想
指导思想是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浙江慈善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需求为导向,市场为平台,强化创新实践,推动公益营销,服务基层基础,拓展工作领域,为建设“两美”浙江,共筑“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慈善文化的结合。主动融入做好这篇文章,因为慈善文化本身就是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第二,慈善文化在基层普及与推广。随着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的持续推动,有那么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基金。如何保证高效规范运作?文化建设要跟进。什么叫文化?观念和规则的统一就叫文化。第三,创新与拓展慈善文化传播方式。处在互联网时代,微信时代,文化普及必须要创新。以前说每个县广告牌弄两块,宣传宣传慈善,都讲简单的东西,比较表象化的传播方式,手段比较单一。现在不一样了,你的传播方式要创新了。第四,探索慈善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比如说滴水公益搞的“爱在后备箱”,刚开始参与面也不广,现在形成一个品牌项目了,大面积、大范围地搞“爱在后备箱”。这是很典型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慈善结合,有车一族后备箱放义卖品或者捐赠的东西,定一个日子,到广场里面集中做义卖,募集的钱全部做慈善。这种形式家庭愿意参与,为什么呢,它跟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啊,它有一个切入点,影响和教育子女有爱心。这种方式可以延伸,不光是广场上搞搞,也可以到乡下去扶贫,每个家庭结对一个贫困户,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切身感受扶贫济困,启发心智,培育爱心。五是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与理论研究。这个要不断推动,不断进行探索。六是推动慈善法治和自律建设。
2、完善和巩固基层慈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健全“一级法人,三级管理”机制。我们希望达到筹款和救助分离,就是说筹款的公益组织专门筹款,救助的公益组织专门救助。“一级法人,三级管理”这个很好,乡镇(街道)、村(社区)慈善组织募集的钱由县慈善总会管理,但使用权不变,实现筹救分离,这是现代慈善的要求。这个机制要不断地巩固、完善。二是继续推动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建设。这项工作要持续推动,面不断扩大。三是开展“万企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万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开展已经三年,作为一项活动来推动要告一段落,并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推进。2015年要启动“万企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选两个县作为试点。未来可能还要搞“万校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竞赛活动,一波一波来。四是提高基层慈善组织的业务水平。这是能力训练的问题了,要推动建立分级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慈善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五是建立基层慈善工作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乡镇(街道)、村(社区)都建立慈善组织后,工作评估机制要跟进,要形成一种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县级慈善会将来可以做大量的服务工作,激励工作,这是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六是创建“人人可公益”“人人可慈善”的服务平台。
3、全面推进数字慈善建设。一是强化慈善会系统门户网站建设。二是推广应用“天慈网”慈善服务平台。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劝募。四是推动全省慈善会系统的数据共享。将来我们交流经验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好的经验及时发布,不要等两年开一次会。平常也要经验交流,随时可以学,随时可以应用。信息化时代,几个月差不多,时间一长经验有可能过时了。五是提高慈善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六是用信息化推动慈善服务的转型升级。
4、大力培育以需求为导向的劝募市场。一是继续发展不同形式的冠名基金。二是推动慈善超市和物资捐赠的规范化建设。宁波介绍的“衣循环”,利用市场化运作来实现物资捐赠的规范化管理,很有推广价值。三是探索遗产、房产、股权、知识产权捐赠的新形式。对此,我们要早点研究,早点提出对策。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想法不同,有的有慈善意识,如何引导“人去留名,雁过留声”,这跟我们的公益营销很有关系,注意营销,注意策划。捐赠的房子拍卖建立基金,遗产冠名基金,永远为你留着。人家没想到的,我们已经想到了,人家没做的,我们已经做了,这就是营销。四是参与购买政府公共服务。这个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5、积极推进“造血型”慈善捐助。一是继续扶持绩效显著的“造血型”慈善扶贫基地。我们扶持18个,明年好好评估,重点扶持6个。二是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慈善实体建设。我们注意到,新一波慈善实体建设各地都有动向,好事情,全力推进慈善实体建设。三是探索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什么叫社会企业?简单说,就是企业的盈利用于慈善事业,不是用于个人分配。国外有,国内刚开始。我们也想探索农业社会企业的运作方式。四是拓展慈善捐助的新方法、新途径。五是推进慈善救助的分工协作。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在慈善救助方式上,要研究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希望大家多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升救助效益,形成良性发展。
6、大力发展义工服务事业。一是建立省义务工作发展指导中心。可以分两步走,先在省慈善总会名下建立义务工作发展指导中心,以义工部为载体进行运作。待条件成熟后,建立独立的义务工作发展指导中心。二是加强义工分会的规范化管理。三是积极培育义工团队文化。四是建立稳定的义工服务保障机制。包括物质保障、人身保障、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保障。五是完善义工服务的常态化激励。怎么样去激励,不管评星也好,回馈服务也好,要研究一些对策。六是推动义工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义工服务,内涵可以更丰富一些,扩大一些,比如文化义工,环保义工,社区义工等等,主要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七是新增注册义工达到100万人。
7、切实加强”两支”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分级培训机制。2014年我们搞了三期培训班,两期是基层慈善组织,一期是义工骨干。按理说,省慈善总会不直接培训基层,但是我们带个头,做个示范。省慈善总会的重点应该是培训县以上高级管理人员,这是我们的主要职能。明年上半年要办一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时间长一点,搞一个星期。县以下的培训班,主要由县级慈善总会负责。当然,我们要为基层培训创造条件。二是开展慈善工作网上培训。我们一直在推动网上培训,问答、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做。三是建立慈善培训的师资队伍。建立类似讲师团一样的师资队伍,哪里需要培训,老师过去,在当地就能培训,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有那么多慈善村,有那么多基金,需要加强管理,抓好训练。四是编发基层慈善工作培训教材。五是完善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和激励机制。推动慈善工作者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六是创办慈善工作培训学院。这是一个梦想,和高校或企业合作,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对象。
8、扩大慈善工作的互动与交流。一是推进全省慈善会系统的合作与交流。二是加强慈善会系统的“机构品牌”建设。我们是松散型联合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拜托大家加强管理,特别是基层慈善组织普及以后,管理一定要跟进。三是扩大与国内外慈善组织的合作交流。四是拓宽慈善工作社会协作的渠道与空间。跟方方面面合作,不要把自己包起来。慈善是开放的,包容的,心要大一点,建设大慈善。五是巩固浙江慈善的主力军地位。六是进一步扩大浙江慈善在全国的影响力。昨天本公会长的讲话大家听到了,对我们作了充分的肯定,很受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