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庆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字化进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传统的报纸、书籍的阅读习惯日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阅读转向电子化。这无疑要求我们出版业面向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科技与时代的结合,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社特别是专业出版社的特点决定了出版领域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融合。
关键词:传统出版 数字化 融合 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003-04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Press Digital Trend
Wang Chunq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Beijiing,100083,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 way of working, way of life has changed greatly, Digital access to our work, study and life, Traditional newspapers, books, reading habits faded,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an to electronic reading. It requires us to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new situation, new challenges. Digital publishing of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extbooks for higher education……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a, Digital publishing has come of ag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ress, especially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sh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publishing.
Key Words:Professional Publishing;Digitization;Integration;Trend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停下脚步看看周边的人,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咖啡屋……如今的大街小巷,机场车站,随处可见“新新人类”,他们手持时代最先进的阅读器——平板电脑、电子书、超大屏手机,看书、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聊天。网络上赋予这些“新新人类”为“低头族”。顾名思义,低头的一族,然而如今的他们,低下头看的,却不再是书籍、报纸。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普及开来,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互联网创造着全新的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数字化书报刊、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等,开始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质变。数字科技的飞速普及让经常逛书店的求知者转向网络百科,而每天清晨读报的习惯也在面对大资讯量的新闻网站时渐渐淡化。“低头族”的大量涌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数字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印装图书面临的冲击越来越大,虽然有着悠久历史的实体印装图书会一直是我们集体智慧不可替代的载体。那里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情结,但传统情结毕竟是情结,我们要“舍得”,要树立新的理念,要明白数字出版之优势已不言而喻。置身于现代,数字出版是一种确然的事实,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相对于纸质书的笨拙,电子书以其快速迅捷胜出;相对于纸质书出版发行中的繁琐与低效率,电子书以网络科技的先进取胜;而较之于体积庞大的图书馆以及复杂的图书信息检索系统,数字出版的便捷高效的科技平台更是将其优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数字出版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便捷交流以及产品同步生成等方面带来的种种益处已显而易见,出版者不得不投身其中并为此付出努力。
笔者根据所从事的传统出版业高等教育出版的特点,总结出三大趋势加快数字化的进程(图1)。
1 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科技也普及开来。因此,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势在必行。几乎所有的出版机构都会有自己内部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系统(图2),利用OA系统上传下达文件、材料;利用ERP系统整合了编辑、印刷、发行等生产流程,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实现了编、印、发的无纸化办公。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价值;开辟一条迅速高效利用新信息资源和发现潜在合作者的有效途径。
出版社建立以编辑、印务、发行为主的系统程序(图3),提高进度、保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这样就能较好地规范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流程,同时实现了编、印、发系统与财务软件、销售系统等之间的数据交换,真正实现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这是出版管理的必然趋势[1,2]。
2 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
手机、pad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抢占人们的时间,特别是大学生,高等学校有着具有一定“技术”和“超前思想”的群体,新新大学生们更是对数字化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兴趣。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当下数字盛行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有着很大的受众群体。出版社纷纷借机向教育综合性出版社转型,争相抢占教材市场。高等教育教材数字化也是大势所趋。endprint
随着近年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据资料显示[3-5],在美国,2009年高等教育教材市场总值为82.12亿美元,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到2014年将达90亿美元。而电子教材销售将以100%的速度增长,2014年,美国高教及职教市场,电子教材销售收入占新教材销售的比例,将从目前的0.5%增长到18%,达10亿英镑。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降临的速度有多快,美国如此,推及全球,必然是一种大趋势,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正因如此,出版人有必要在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模式与形式方面下工夫。
纵观当下已做或正在开始筹划数字化出版的出版人,我们推及出高等教育教材在数字化出版中遵循的模式是不一而论的,数字化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图1)。图4为数字化学习形式举例,供读者参考。
3 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融合
随着中央部委出版社、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完成,新一轮的出版资源整合已经到来。
传统出版社在经历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传统出版后,很难立即融入到数字出版大军中,他们更多的是要转变观念,需要适应形势,要会根据国内外出版的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轨道,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在有限的时期内,迅速融合并且要迎头赶上。传统出版社只要认清了形势,确定了方向,就必然会在数字出版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抢占优势,甚至独占鳌头。因为,数字化对传统出版社而言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所在[6,7]。表1汇总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优劣势及出版策略。
2011年的数字出版博览会大力宣扬了“传统与现代融合,内容与技术共生”。明确了为了出版领域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融合。
(1)从传统出版社的人员构成看: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是制约数字出版的关键所在。而传统出版单位在内容和专业知识方面有非常强大的优势,只要传统出版社勇于引进数字技术,认真学习数字技术,使之融合到传统出版中,那么,未来的市场上,传统出版社就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从读者角度来看:关注点在于得到优质的阅读体验。作为传统出版人,出版图书的目的就是给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内容。数字化转型改变的只是传播介质,不变的则是优秀的内容。抓内容、抓质量,是拯救出版社生命所在。做好内容是出版人的本职,将来投身数字出版,这才是出版社实体联营过程中的筹码所在。出版单位要坚守优质内容,提高认识,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真正做到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的相互融合,实现共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专业出版社拥有他的特色资源,是一般出版社无法比拟的,可以在数字出版中占据先机(表2)。
读者所需固定化,决定了他们的购买是必然的,同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大规模的需求。
因此,专业的人群支撑了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专业出版社可以在数字化进程中占据先机。比如知识产权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均在各自领域内开展了数据库服务。
围绕专业出版,可以依托其专业特色资源,面向不同细分读者,构建专业的知识服务平台,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字化机构,开展按需出版、按专业出版等多元项目。以地质出版社地质教育为例,可以细分为如图5所示的资源库。
冶金工业出版社社长曹胜利说过,专业社所具备的内容优势是其他出版社无法比拟的。数字出版打破了“物以稀为贵”的传统理念,内容越集中,产品越好销售[7]。如果较小规模的专业出版社只身无法支撑数字出版的运营,可以选择合并或合作的形式整合数字出版格局,如与其他出版社、相关信息提供商、数字技术服务商合作开发并组建成统一的数字化内容资源出版发行平台[8-11]。
基于以上的分析,不管是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及新新大学生对数字产品的追求还是网络技术大发展的趋势,对传统出版社而言,数字化已经无处不在——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的数字化、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阅读的数字化……所以,数字出版已然是大势所趋。
技术进步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出版高速发展的态势(表3)。
传统出版不会消亡,但其日渐萎缩之势已无可避免,未来,数字出版将成为出版业的主流。复旦大学夏德元[12]认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超越,并不简单是渠道对内容的复制,或者是技术对文化的僭越,而是一种全新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崛起,文化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以上不争的数据与事实足以表明:数字出版已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数字出版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4 结语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社而言,是未来立足的关键点。国内数字出版呈现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新载体新阅读不断推出、新动向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出台”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传统出版业,还是快速发展的技术提供商、新媒体运营商、平台服务商,都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生存”之路。
数字是技术,图书的价值在于内容和思想。要想在全球数字化站稳脚跟,每一个出版人必须在图书内容方面精益求精,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平台,勇敢的开放自己,一次制作,多次使用,多方传播。让我们精彩的环节在数字平台上被阅览、被分享、被传承。做一个数字出版时代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人。
数字出版产业正在给中国传统出版产业插上翅膀,传统出版正以强大的内容资源优势为数字出版产业推波助澜,中国出版将以全新格局展示于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 李晓.数字出版新格局:科技与文化的结合[J].图书馆报,2010(7):A06.
[2] 崔明,宋婵.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延伸下的大学出版社价值链研究[J].中国出版,2009(8):54-56.
[3] 陈健.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出版的几种模式[J].新华书目报,2011(6):A11.
[4] 杨建忠.要“革新”不要“革命”——数字出版亟待走出迷途[J].图书馆报,2011(6):A07.
[5] 李国庆.数字出版的商机与渠道建设.中国出版,2009(5):19.
[6] 焦扬.聚焦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J].中国出版,2009(5):15-16.
[7] 繁星.专业社数字出版寻突破口[J].新华书目报,2011(2):A11.
[8] 高标,陆小新,袁夏燕.专业出版社之数字出版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2(2):75-77.
[9] 李晓.打造完整产业链引领数字阅读新时代[J].图书馆报,2010(5):A09.
[10] 陈筱红.全国中文数字出版5年内将建立平台.北京青年报,2012.
[11] 繁星.促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融合[J].新华书目报,2011(7).
[12] 夏德元.中国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冲突[J].学术月刊,2010(4):2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