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

2015-06-02 12:17张骥
对外经贸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贸贸易出口

张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外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创造了我国经济发展史和世界发展史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难以替代的重大贡献。实践表明,外贸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是促转型、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外贸30多年的高速发展是靠内外生力量共同作用实现的,当前外贸的规模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要准确地把握我国外贸发展的趋势,保持持续平稳发展,必须将其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世界贸易的普遍规律、一般规律与我国外贸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观察,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

一、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2014年我国外贸实现了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

2014年1—4月,外贸遇到了多年不遇的进出口和出口“双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国办发19号、49号文件等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外贸增长,推动外贸调结构、转方式。各个部门和地方以空前的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取消了数以百项的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快出口退税速度,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企业的艰苦努力、各部门的共同推动,全年外贸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如果剔除2013年部分月份异常贸易垫高基数的影响,2014年,我国进出口实际增长6.1%,出口实际增长8.7%,超过了年初7.5%左右的预期目标。尤其可喜的是,我国外贸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其特点是:

1.进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WTO统计滞后的原因,我们以2014年1—10月的各国贸易数字作对比可以看到:在剔除异常贸易后我国外贸增速是7.2%,分别超出美国、欧盟、日本0.4、2.3、5.8个百分点,超过巴西和印度5.2、8.7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是8.9%,超出美国、加拿大、日本5.6、4.9、11.7个百分点,超出巴西和印度13.1、14.7个百分点。

2.占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根据WTO统计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是12.2%,高于2013年同期0.5个百分点。我国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占世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3.市场多元化战略得到继续推进 。从国际市场布局看,2014年我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比达到了45.4%,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多年来推进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基本实现,下一步要积极提高质量。

4.国内布局出现可喜变化。2014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7.6%,对进出口增量贡献率达60.3%,首次超过东部。

5.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56%,其中机电仪设备类产品占机电产品比重超过了94%;电力、机车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速超过10%。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成为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经营主体,增长10.4%,占出口总值的43.2%,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超过7成。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二十多年来首次出口过半,增长近11%,占出口比重达51.4%,对出口的贡献度达87.8%。从新型的贸易模式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都在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从进口看,2014年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多种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客观上拉低了进口增速。但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进口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促消费、惠民生、提升国民福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深刻认识新常态

早在2009年,我们就以机电产品出口做过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出口的高增速也是不可持续的。2002—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速高达36.3%,从1570亿美元的高基数增长到7011亿美元;而按联合国贸易统计,2007年德国机电产品出口7269.5亿美元,美国出口6151.4亿美元,日本出口4969.9亿美元。即使不发生金融危机,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这一高增速,那么到2012年时,我国的出口额将是德国、美国和日本出口的总和,分别是德国的2.6倍、美国的3.2倍和日本的4.4倍,占世界机电产品贸易的份额将超过40%。在我国产业与世界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这样的规模显然是国际社会难以接受的;而按照我国过去依赖要素成本的粗放式扩张,对比要获得这一数字而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值得的。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深刻分析,从改革开放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30多年间,支撑外贸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一是美国IT革命和金融创新,助推世界经济长周期繁荣。1979—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4%,世界贸易年均增长8.2%。二是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20世纪80年代后期,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亚洲“四小龙”向我国转移;90年代后期,IT产业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开始从日韩和欧美向我国转移。大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出口能力,参与国际分工,带动加工贸易大发展。1981—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25.1%,在外贸中占比最高达53%。三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努力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四是我国具有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成本等。1995—1999年,我国制造业工人年均劳动成本为729美元,是美国的1/40,泰国的1/4,甚至比印度还低。五是我国政府实施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做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决策,促进我国顺利承接了两次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了上述机遇和条件。endprint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在产业竞争力并未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一路高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外贸高速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8—1990年),外贸和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5.2%、16.5%,主要依托政策扶持、体制机制创新、劳动力成本低等内生因素。较快增长阶段(1991—1999年),外贸和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13.5%、13.6%,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开始加快,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逐年提高,从16.8%提高到45.5%。超常规高速增长阶段(2000—2008年),外贸和出口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4.3%、24.8%,巨额增量主要来自外生力量,即国际产业加速转移。外资企业自2000年起成为最重要的出口主体,出口占比接近60%,顺差开始逐年激增。

在五大因素长期的交互推动下,我国外贸形成了“两种方式、两种体系”的二元贸易结构。一般贸易属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主要依托国内产业,出口主体以内资企业为主,需要主动面对市场,不同程度地完成产业链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环节,主要出口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轻工、机械、交通工具产品为主,长期来看进出口总体平衡。加工贸易基于产品内分工,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外生力量为主,出口主体主要是外资企业,主要承担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环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均由外方掌控,出口产品以IT等高技术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发达国家,带来巨额顺差。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支撑过去外贸快速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国际需求看,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长周期繁荣已转变为当前的低速增长,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

从产业转移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发达国家转向大力推动“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尚未出现类似IT技术革命的产业,产业转移缺乏亮点、热点和支撑点。

从国际经贸关系看,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经贸摩擦政治化倾向抬头。涉及产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发起国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伸,争执点从法律层面向政策和制度层面延伸。部分区域局势动荡,对外经贸关系更加复杂。

从传统竞争优势看,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

从政策环境看,地方政府行为开始受到严格规范,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已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产业和订单向周边国家转移加快、贸易摩擦增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下降的“一慢、一快、一多、一升、一降”的态势。外贸已经进入新常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从增长速度看,由高速向中速过渡。

从竞争优势看,过去外贸主要依靠拼规模、拼价格、拼体力、拼汗水,现在低成本优势已难以为继,必须依靠拼质量、拼服务、拼技术、拼品牌。简单从事加工组装环节的车间型、工厂型企业日趋艰难,营销型企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从出口支撑力看,过去外贸出口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大支撑力。现在,一般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加工贸易明显走弱,对外投资走出去带动出口步伐明显加快,开始呈现三股力量“一强、一弱、一快”的新格局。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15家重点企业拥有海外工厂58个,产能达到85万辆,成为带动汽车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式。

从贸易结构看,过去发达经济体是主要出口市场,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比呈上升趋势;过去外资企业占比过半,现在民营企业是出口增长主要拉动力;过去代工贴牌的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通信、铁路机车等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国内布局看,东部地区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中西部作用日益凸显。

从政策诉求看,过去企业普遍希望减税让利给优惠,享受差异性优惠政策。现在企业诉求开始分化,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更希望政府侧重于制度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而中小企业希望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从经贸环境看,过去我国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跟随者,现在必须做参与者、引领者。要善于通过自贸区建设为我国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以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像过去那样,持续30年承接国外大规模产业转移,带动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持续30年旺盛的国际市场需求,企业有接不完的订单,只要生产就不愁卖不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长期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低价要素供给,企业没有品牌、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售后服务、没有研发能力照样可以接单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地方政府可以无约束地搞园区,发债搞建设,招商引资减税让利给好处,用“政策洼地”换取“投资高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持续30年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涌入企业,员工牺牲家庭生活像战士一样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三、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确保外贸持续平稳增长

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据我们对30个重点行业的调研,要实现2015年进出口6%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仍然需要付出相当艰苦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外贸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均存在互补性,而且是长期、稳定的,世界市场对我国产品尤其是中低档产品仍有巨大需求。二是我国工业体系较为完整、行业配套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并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三是我国已培养出一大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为我国外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宝贵基础。四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外贸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外贸稳定发展,优化贸易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范围扩大,“一带一路”等战略加快实施,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endprint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2015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主动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努力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保持外贸平稳增长,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将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五个转变: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政策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转变。

2015年,我们将抓紧落实国办发19号和49号文件,出台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优势,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扎实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完成好全年工作任务。

下一步具体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1.更加注重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改进政府服务,创新政府监管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贸易便利化,规范和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积极主动应对贸易摩擦,加强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大力规范出口秩序,加快出口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2.更加注重贸易与产业的结合。注重推进创新驱动,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从源头全过程多方位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力度,创新加工贸易模式,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内陆地区有序承接。

3.更加注重发挥“走出去”对外贸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材料、产品、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跨国公司。

4.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关、检、税、汇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营造符合其发展需要的环境。

5.更加注重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重视发挥进口对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促进外贸平衡发展。

6.更加注重加大金融、财税的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增加险种,简化手续,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加大对品牌产品、成套设备、国际营销网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出口退税分担机制问题,调动地方和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7.更加注重提升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引领多边、区域、双边国际经贸规则制订,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加快形成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8.扎实推进“五个优化、三项建设”。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外贸商品结构、外贸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努力实现外贸平稳增长,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贸贸易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