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信
每次跟学生交流时,总有许多学生反映:“高中的物理怎么这么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学方法外,更应该渗透情感教育和学法指导。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以下几点心得,供同仁们参考,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不管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有的教师伤透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可总是收效甚微。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多鼓励,多引导,帮助其分析原因,制订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消除紧张心理。我曾经教过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学生,由于服的药有麻醉作用,所以他上课总是昏昏欲睡,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对于这个学生我采用的是鼓励教学法,只要发现一点点闪光点,就在同学面前表扬他。慢慢地,他的物理成绩赶上来了,还考上了师范院校的物理专业。有时几句表扬的话就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所以请老师们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二、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因为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学困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设计一些小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探究物体重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找来了一段直铁丝,让学生确定其重心位置,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完超失重部分后,可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阶段,绕地球运动阶段,返回地面阶段的超失重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做斗争的;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高中每一节课知识容量大,内容难,如果不提前自学,上课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学生一定要提前阅读物理课本。阅读课本不能一扫而过,不能读而不思,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指导学生听课。许多学生听课不是只听不记,就是只记不思,被动接受。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听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要求学生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对于作业要有如下要求:①书写工整;②作图规范;③表达清楚;④推理严密;⑤计算准确。还有作业批改完发下去以后,有错的要认真订正并装订保存好,留待以后复习时用。
鼓励学生质疑、纠错。有的学生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错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所以每学完一个板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教知识,更要懂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