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龙 王子娟
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地下设施的不断增加,造成城市地下水补给不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起城市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居住小区内的停车设施建设现状,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缓解城市地下水土环境危机的应对策略,推进城市环境建设。
关键词:城市环境 居住小区 停车设施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236-01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设施和城市网络系统的不断增加,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趋严重,如2012年7月22日的北京60年以来的最大暴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危害。灾后,城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城市防洪问题,但仅仅从建筑、规划角度去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忽视才是城市灾害的根本原因。
2 建设现状
2.1 慢速起步阶段
根据走访调查,2000年以前居住小区地下停车率较低,但是建筑密度较高,绿地空间及空地率均较低。2000年以后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开发率基本都在30%左右,部分以高层为主的居住小区甚至达到了50%以上。
2.2 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2月,我国小汽车保有量达到2.53亿辆,主要集中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目前仍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对城市及居住小区停车设施需求不断增长,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场成为解决居住小区停车、改善小区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3 对城市环境影响分析
不断增长的居住小区地下停车设施开发增加了地下空间的利用比例,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之一。虽然地下停车设施建设目前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建设地下停车设施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需得到重视,需要从建设和保护中寻求一种共赢的方式。
3.1 改善居住品质
由于停车设施对于采光要求较低,为其地下的发展提供了方便条件,地下设施建设不会对地面主体建筑包括公建和住宅产生任何影响,增加地下设施的成本建设停车场有助于减少地面建筑,从而减少小区的建筑密度,增加居住品质。
3.2 增加绿地率
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小区停车位的情况下,地下停车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地面停车,从而增加绿化面积,对于小区生态环境塑造有积极作用。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在内的绿地形式都将会成为地下停车设施的表层覆土绿化,通过植被的合理搭配形成既能适应覆土深度的植物生长,又能合理的开发地下空间。
3.3 对地质的影响
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阻断了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使城市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城市空间出现“区域性漏斗状凹面”,城市地质空间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越来越严重。
3.4 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开发地下空间,不可避免地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地下空间施工中为保证开挖面的稳定,往往需要人工降水,大面积的人工降水将导致地下水的“漏斗式”下降,引起地下水中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逐步加剧,水质恶化。
3.5 对地下水补给及城市防洪影响
目前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场建设一般是地面为草坪,地下为停车空间,这种停车模式对雨水补给地下水造成了隔断,妨碍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积,城市雨水只能靠城市市政系统排泄,一旦超过市政系统负担能力,城市将出现严重内涝现象。
4 应对策略
虽然居住小区地下停车空间不属于城市公共空间范畴,但其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城市居住小区内部的地下空间开发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非城市公共地下空间有序开发,减少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1 停车楼建设
在建设项目中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建设停车场(楼),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和利用空间,也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停车难的有效手段之一。地面停车楼与地下停车库相比,具有建造成本低,利用率高和使用便利的优点,同时能够减少地下空间开发比例。
4.2 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增加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根据国外建设经验,城市地下空間开发利用量与地面建设量比例约为1∶4,即地下空间开发量大致为该区域的地面建设量的1/4,此时地面、地下空间能协调发展。因此,增加深层地下空间纵向开发强度,减少地下空间横向开发强度,减少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3 管理措施
管理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出台相关奖励、处罚机制,例如控制居住小区空地率(无任何地上、地下建/构物的用地)的比例,超过地下二层空间不计入容积率计算、地面立体停车楼容积率奖励政策等,保障居住小区空地率的占有比例,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场开发与地面空地率控制关系紧密,在未来居住小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合理确定小区内停车位设置的方式,采用合适的停车方式解决好居住区内停车问题,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小区交通问题,也可使小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仇文革.地下空间利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 童林旭.地下空间于城市现代化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卢耀如.地层沉陷的类型及其防治途径[C]//全国地层沉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