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转型与专业化空间建设

2015-06-02 13:28:39朱娅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子资源新媒体

朱娅

摘 要:该文论述了在新媒体传播、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圖书馆该如何确保其多元的发展空间?该如何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改变目前的日益凸显的窘境,对此该文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阶段为满足广大艺术读者需求,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应引入新媒体传播观念及新技术,加快转换艺术类图书及相关资料的管理机制,加速内函建设的转型,扩大服务类型,丰富馆藏电子数码资源,适应读者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创建高雅化的专业接受空间。

关键词:艺术院校图书馆 新媒体 电子资源 专业空间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220-02

On the Transition Andprofessional Spac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of Art College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Zhu Y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at multimedia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how should library in art colleges changes its present predicament,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readers,library in art college need adopt the new media concept,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t books and related data management mechanism, expand the service type and enrich library digital resources.

Key Words:library in art college;New media;Electronic resources;Professional space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多媒体和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艺术都随之得以快速发展。这种以技术为手段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大大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我们传统的以印刷文字和书籍为主的图书馆的发展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该如何在新媒体发展时代下加速内函建设的转型,以及尽快转换管理机制,扩大服务类型,适应读者不断增长的新需求,以便更好的服务师生以及社会。

1 新媒体发展与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的转型

目前,国内各艺术院校的图书馆与飞速发展的艺术现实和教学显得极其不相适应,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这里的问题是馆藏匮乏,艺术类图书和参考资料匮乏。其次是艺术阅读和观赏设备落后和艺术类图书馆专业学习空间环境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我们知道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图书馆因读者的需要而产生,并以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丰富的馆藏资源是艺术类图书馆的立馆根本,先进的接收媒体与设备是读者获取有用资料的必备条件;而特定优雅的专业学习空间则是吸引读者的最佳环境。而现在由于新媒体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特别是平板电脑、大屏智能手机以及网络的发达,师生利用自己的新媒体设备便可随时随地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从而导致了我们艺术院校的图书馆读者到馆率较低,存在着部分图书文献利用率极低,甚至零借阅率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除去图书馆的工作不到位及读者个人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是艺术馆藏资源和当代媒体科学技术的利用、艺术专业空间服务与读者需求存在脱接现象,使得本应是广大师生趋之若鹜,竞相踏来学习和获取知识资源的圣殿却逐渐被冷落,甚至慢慢地沦为可有可无的一个清冷部门,我们的艺术类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

在当前如何确保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存在空间?如何发挥图书馆的教学辅助作用,以使广大师生有效利用艺术各专业的丰富资源,让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向着艺术各学科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做到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创作服务?应当说新媒体、电子数码资源的涌现和网络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为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什么是新媒体?其实质内涵式是什么?关于新媒体,大部分认为是关于技术或者交互形式的名称问题。如有人认为:新媒体亦称电子传媒,普遍具有交互性。最常见的是一张网页,它存在于网络之中,是各种新型文献与媒体的创作,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还有人从媒体与人的社会层面来解释新媒体,认为新媒体还涉及了文化艺术、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精神生活等多个领域,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尚未确定的媒介,还是一种开放型的综合媒体形式。正因为如此,当今人们所普遍认同的“新媒体”的定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有新的文本、图像、声音体验,对现实与世界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从而给人们带来的是形象、快捷、直观和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大量资讯优越性。新媒体是当代高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的特点具有交互性、超链接、数字化、虚拟现实等等特点。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信息交流中带来革命性的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整体社会性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它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响了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与社会运行机制,同时也影响了当代文化的生存状态。麦克卢汉也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的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对讯息有重大的影响,它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麦克卢汉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有点吃惊。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1]新媒体的产生不能仅仅定位为一种新的工具、新的技术,它更有可能是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甚至会推动整个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结合我们艺术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由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向互联网络和新媒体为主的数字化图书馆过渡和转型的最佳契机。

2 艺术专业音视频数据资源的创建与共享接受

艺术院校图书馆除了具有综合型院校图书馆的功能之外,还有它的专业特殊性。也就是说艺术类图书馆除了文史哲和一般科技类图书外,它还更注重艺术作品的视听方面资料的收藏展示和流通。可以说当前图书馆里的电子阅览室的出现就是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的一个开端。电子阅览室以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互动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的发展有了新的生机,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为他们获取电子文献信息、网络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途径,同时也为学校教育与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艺术较之其他学科,感知性与视觉性都更强,当代艺术更是由平面艺术向多媒体、新视听方向转化,出现了更加多元的表现手法。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需求,其自身专业的特点也会随之除传统文字之外,增加更多的视听互动方面的信息,由此来看图书馆的全面转型首先表现为艺术专业资源的构建和共享上。

2.1 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电子艺术图书与数码形象资料的大量充实与创建

艺术院校图书馆如果仍是以文史哲书刊和艺术理论、艺术史类图书,以及艺术作品图册为主要馆藏内容,现在看来是远远不能够适应艺术类师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的。藝术院校内所设置的艺术专业学科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艺术门类。图书馆收藏的艺术类文献资料,除了以语言文字出版的图书资料外,各类存在形式的艺术作品还占有相当大比例,例如:绘画、书法、雕塑、摄影、工艺美术等作品,以及音乐、舞蹈、戏曲、电影、电视等声像资料。这些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给学校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的可视、可听性文献资料,有着其他文字资料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这也正是当前艺术院校师生极其需要的精神食粮和学习创作参考。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如何使这些丰富的艺术资料运用最现代化的媒体手段传达提供给读者。

所要做的工作首先应当是要将大量的艺术类图书和资料转化为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是当下艺术院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一般说,数据库是指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且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一些艺术院校图书馆通过自建、租用等方式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网上数据库。如: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美术专题数据库、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的音视频数据库以及电影特色资源库、武汉音乐学院教师作品音响数据库等等;将极具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利用多媒体图像、 视频和音频处理和存贮技术,提供声形并茂的信息内容,已成为服务于艺术类读者的重要方面。其实每个艺术院校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的挖掘、搜集、并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进而制作出一套专业完整性强的艺术数据库。这样从微观方面来看不仅有利于艺术院校的师生们更快捷、方便的利用相关的艺术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从宏观方面来说,对世界艺术资料宝库也是一个大的贡献。

2.2 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做到艺术电子数码数据库资源的共享

在国外的图书馆界,为实现资源共享而进行的合作由来已久。可以说已经结成了非常紧密的“图书馆联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图书馆开始进行公共书目系统的建设,并在联合目录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各种合作项目。近年来,一方面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广大读者信息需求量的增多与需求方向的多元化,使得单个图书馆越来越难以承担信息资源的扩充与建设重任。因此,国外图书馆都在日益加强合作与联盟。如今图书馆群体化合作的范围已经拓展到合作建库、合作发展馆藏、合作编目、联合目录等多种功能;图书馆的功能从单一的功能、有限的范围、松散的组织形式,发展成各种正式的、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图书馆群体化协作组织。借助于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将分散在一定区域或某些系统的图书馆组成一个纵横交错,脉络贯通的图书馆网络。我国一些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除了比较常用的CALIS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全文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以及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学术视频等,还收录了专业型方面的数据资源,这些音视频数据库资源也应尽快实现数据共享。丰富的音视频数据资源的共享,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饱览世界艺术精品佳作的大门,解决了以往无法欣赏到世界著名艺术珍品和纸质印刷品色彩画质不准确,音乐库不全面、经典影片缺乏的问题。图书馆未来还可以和一些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机构联合,在网上建立新视听数字音乐厅或美术馆,以做到即时艺术资源的共享问题。

3 图书馆要建设专业化的艺术资料收藏和接受空间

为了适应艺术类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要尽快改变传统的图书借阅使用环境,构建适宜于艺术资料、作品收藏和观摩、学习、研究的新型数码空间。

3.1 构建新型专业化的艺术资料收藏空间环境

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数码艺术图书资料库。历来我们的图书馆建筑空间主要是书库和阅览室的设置,以后这些空间设置依然会是很重要的。就图书馆的书库来讲,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的书库和阅览空间设置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书库建设不但要有纸质的印刷书籍存放的空间,更要有非纸质的数码型的各类艺术作品和相关资料的特殊储藏空间。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众多,就大的专业分类来说既有美术、音乐、曲艺、舞蹈、戏剧、影视等不同专业。各专业都会有大量的电子书藉和数码影像视听资料在不断地涌现,因而图书馆还必需要建有众多不同专业的数码资料收藏库。另外还要看到这类现代能够适应新媒体的电子数码书库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书库。有的空间不一定很大,但其资料媒介质料特殊,对空间的湿度、温度,以及存放方式有着一定要求条件。因此为了适应数码艺术资料和新媒体的需要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数码艺术书籍资料收藏库。

3.2 构建专业化的艺术资料接受空间

艺术院校的师生经常接触的是各类不同艺术类型的相关作品和资料,需要有适合于这种艺术资料查阅和观摩的专业接受空间,这就是说要建立新型数码新媒体书籍阅览和各类艺术资料观摩特殊空间。现有的艺术类该校图书馆和一般的图书馆阅览室并无二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艺术类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师生的需要了。艺术院校中的师生本来就同一般高校师生不一样,他们中间除了有一部分人需要借阅艺术史论及文史哲书籍外,大部分是对各类艺术作品资料的查阅和研究。随着数码技术的和网略发展,各种类的艺术作品已经制作成电子数码资料开始大量涌现并被各大艺术图使馆收藏,因而运用新媒体和多媒体查阅观摩这类资料,需要构建相应的资料室和查阅观摩室或厅。如:影视艺术资料厅、音乐资料厅、美术观摩厅等等。这些专用的艺术作品资料厅室要具有完备的新媒体电子设备,如:网略数字设备、数字电视、投影屏幕、数码音响等等,再加上专用空间环境设置和审美的构建,相信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艺术资料图书馆的空间,会吸引大批的艺术院校师生来此学习和获取想必要的艺术资源。

4 结语

面对艺术院校师生学习和研究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只有开拓创新,贯彻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多模式的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我们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其更加适应艺术院校的专业要求与现代化发展方向,使其成为广大艺术专业师生研究和学习知识的圣殿。

参考文献

[1]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2] 吴志荣.对数字图书馆的若干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2):7-9.

[3] 王英,邓朝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管理模式的优化[J].图书情报工作,2013(1):83-86.

[4] 杨德祥.当前国外图书馆发展模式前沿和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3): 48-53.

[5] 王亚珍.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和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26.

猜你喜欢
电子资源新媒体
关于少数民族师生数据库利用情况调查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8:14:06
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概述
现代情报(2016年10期)2016-12-15 11:53:33
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最优配置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9:04:51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2:45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1:59
河南省本科院校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状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1期)2016-05-23 1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