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学文
摘 要:选矿就是利用矿物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该研究旨在分析选矿工艺技术管理,如何采用精益生产的管理系统和明确的架构与流程,追求作业细节的合理性,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永续发展,这些研究分析工作对于提高选矿技术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选矿厂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选矿 选矿工艺 矿物分离 技术管理 永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207-02
一般而言,矿产资源包括了能源矿产及非能源矿产(金属、非金属、资源)等两大类,其开发作业常被认定为一般国家在经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因子。矿产资源的存量日后也将成为全球的首要问题,且矿产资源短缺的情况在今后二十、三十年时间不会有根本的解决之道;世界各国百分之九十五的能源依赖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矿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因此加强选矿工艺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1 理论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迅速成长,是以大量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尤其是矿物燃料和原料)为前提的。这种社会存在反应在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著作中,他们最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二是经济成长的长期發展前景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等持悲观态度。由于古典主义侧重关注的是资源供给对财富生产和经济成长的制约作用,因此“代价决定论”成为这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价值理论。所谓“代价决定论”,是指财物的价值由生产财物必须付出的代价(生产费用、成本或劳动等)决定。
资源经济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末阶段和80年代初至今阶段。80年代初之前,资源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心是资源短缺或危机问题,之后是永续性问题。
80年代初之前阶段的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高成长的特点,包括:人口高成长;经济高成长;高消耗且“用后即弃”的生产方式;高城市化进程。高成长导致形成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祸害:土壤遭到破坏、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混乱的城市化、海洋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空气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在如此严酷的现实面前,迫使人们开始了对这种盲目追求经济成长的发展观进行反思。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些科学家首次提出“资源科学”的概念;6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留重人提出“公害政治经济学理论”;60年代末,美国博尔丁(Kenneth Ewart Boulding)提出“地球飞船经济”论;英国戈德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th)从自然资源需求出发提出建立“平衡稳定社会”等等。
在这种反思思潮中,也有一些人(包括经济学家)犯了矫枉过正的片面性。60年代后期出现的罗马俱乐部就是这部分人的代表。他们提出了以反成长或零成长为特征的另一种发展观念。二次大战结束至80年代末完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导致社会生产力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还使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切都给了这种对人类未来抱过分悲观的态度的发展观予以有力的反驳。因此,它既没有为发达已开发国家所接受,更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这时期出版了不少有影响的论著,如:“成长的极限”“自然资源经济学—问题、分析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等。
永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情。由于永续发展的四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都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从而导致社会对资源经济理论的迫切需要与已有资源经济理论的供给短缺产生尖锐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促进从事资源经济研究的机构在世界各国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进而使资源经济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这期间,世界各国先后出版了大批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书籍,如见诸于文献的主要著作有:“最后的资源”等。
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 F. (1986)提到矿业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生存,企业经济学的指导原则不是利润的极大化,而是避免损失。根据上述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达到避免损失以侵蚀企业获利,持续落实管理以追求“零灾害、零不良、零故障、零损失”。在精益生产的管理系统,有明确的架构与流程,追求作业细节的合理性,细节的累积可以影响成败,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由细节管理以排除浪费与损失,为精益生产重要的思维。
中野金次郎(2012)提出加强矿业企业工艺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可以赚钱的企业体质─消除损失因素(零灾害、零不良、零故障),务实有价值的工作。
(2)预防哲学(防范未然)─保养预防、预防保养、改良保养。
(3)追求极限─提升人员能力及观念,以使总合产力达到极限。
(4)现场现物主义─运用目视管理,使现场设备及环境明亮及安全,创造理想的人文工作现场。
(5)自动化、无人化─提升人的素质、能力,以使设备设计、制造、操作及保养管控系统以使现场自动化生产。
综上所述,上述研究都强调应该对矿业生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在这当中,选矿工艺技术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 选矿工艺技术管理的概念、内涵与方法
选矿值得是是矿物达到相对的富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利用物理以及化学的方法,将原矿中的物质进行分离,从而提炼出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用的矿物质。选矿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以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强选矿设备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矿业企业来说,设备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选矿企业设备管理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故障损失。(2)制程中的准备、调整损失。(3)工具损失。(4)运行期间损失。(5)短暂停机、空转损失。(6)速度降低损失。(7)品质不良、人工整修损失。因此,加强加强选矿设备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设备的购置
选矿企业应该立足国际先进水平,着眼长远,采购先进的设备。虽然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前期的投入,但也会相应的减少后续的维护和生产费用,并且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因此,购置先进的设备是选矿企业设备管理的前提和重要的基础。
2.1.2 加强日常维护
选矿企业还应该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设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维护功能以往的焦点集中在设备保养部门,为提升生产力,扩展为设备相关人员(设备保养、设备操作及设备管理部门)都需要参与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并且将保养工作建立系统化、步骤化的制度,将保养维护功能推展为改善性的管理活动。
此外,磁选机的类型很多。根据磁选机磁场强弱分类可以分为弱磁场磁选机和强磁场磁选机。在铁矿石选矿过程中,根据磁铁矿石特点选择正确的设备十分必要。
2.2 加强选矿工艺流程管理
选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工艺流程,工藝流程管理的要求有对个人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有对部门组织的工作方式的改变,原有养成的各种工作习惯可能会去除,重新建立新的工作制度和习惯做法。此时,员工中会产生一部分人员不愿意去改变,即时改变也是勉勉强强,不利于精益生产的开展。因此,在考虑到这点时,要做的是,除了要教会他们如何按照新的工作方式去工作外,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改变,改变的目的是什么,说明改变带来的益处有哪些,给个人和给公司的益处体现在哪里。关键是与员工多交流和沟通,听取意见并积极反馈。
2.3 加强选矿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力是企业建立绩效与成果的目标,加强选矿生产过程管理的目标就是提升生产力。加强选矿工艺生产管理要从组织内部下功夫,其五大步骤包括有:(1)选择公司使命与目标。(2)分析组织外部的竞争环境。(3)分析组织内部的营运环境。(4)选择建立在组织优势上的策略,通过改善组织的劣势,有效强化市场竞争力。(5)执行拟定的策略。
从铁矿石选矿来看,根据铁矿物的种类不同,铁矿石选矿工艺主要包括磁选、磁化焙烧磁选、浮选和重选,以磁选为例,磁选是在不均匀磁场中利用矿物之间磁性的差异使不同矿物实现分离的一种选矿方法。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都应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管理。磁选工艺主要用于处理磁铁矿等强磁性矿物,强磁选工艺主要用于处理赤铁矿(红矿)等弱磁性矿物。矿物磁性对磁选过程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把这些细节写入生产手册,从而进行更好的管理。
综上所述,选矿工艺的管理水平体现着选矿工艺水平的高低,在整个选矿管理中,工艺管理很重要。只有做好选矿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才能保障整个选矿工程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黄盈.浅谈提高特大型矿山自制件工艺技术水平[J].矿山机械,2009(22):37-38.
[2] 夏宗光.我国稀土选矿工艺技术的发展[J].矿产综合利用,1987(3):40-43.
[3] 徐炜.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努力打造一流现代化矿山企业[C]//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2012.
[4] 黄自兴,韩寿祖,邵丹雄.稳健性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0(5):28-32.
[5] 易书恒.对发展地方矿业生产的一点看法[J].矿产保护与利用,1988(4):5-7.
[6] Helpman Elhanan.A Simpl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Politics,1984,92(3):451-471.
[7] Jovanovic Boyan,Glenn MacDonald.The Life Cycle of a Competitive Industry[J].Journal of Politics,1994.
[8] Agarwal Rajshree,Gort Michael.The Evolution of Markets and Entry,Exit and Survival of Firm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78(3):48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