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配电网建设项目设计深度的分析与建议
摘 要: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配电网项目暴露出了其管理短板,其中,工程设计质量深度不足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通过研究配电网项目设计深度不足的问题现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难点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建议,进而改善配电网工程项目设计深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关键词:配电网;建设项目;设计深度;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9.053
1 概述
电网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电力的安全供应,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网络的日趋完善,尤其是110 kV以上高压电网的结构日益优化,电力传输能力不断提高,抗故障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20 kV及以下电网的缺陷越来越明显,电网公司近几年加强了对20 kV及以下配电网的投资力度和管理强度。然而,配网工程建设和管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政策重视而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电力配网工程的典型特点是工程数量大、规模相对小、项目繁杂、市政干扰较多。在我局近几年配网工程竣工结算办理过程中发现,配网工程设计深度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设计深度不足使得工程投资估算不准确,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低、设计变更频繁、进度与造价不受控,严重时,可能导致工程存在设计功能缺陷,影响项目运行安全,无法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
2 配网设计深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1 主要问题
设计深度不够,导致设计内容无法实施、设计变更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设计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说工程参建各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有:①设计方在短时间内就需完成大量的施工图设计,使得设计人员没有时间或没有充足的时间到现场勘察,设计人员往往闭门造车或照套典型设计,使得图纸与现场情况相差较大,有的工程甚至无法照图纸施工,而有的设计漏项较多;②设计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提交必要的支持性文件,包括规划报建批复文件、用地许可文件、勘测文件、可能发生的青赔预算等,造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依据,实施困难,经常发生位置、路径无法实施而不得不变更的情况;③设计单位人员流动大,委派给配网工程设计的人员有一半是设计单位经验尚浅的年轻人,入职才一两年,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现场实际经验不足,但是设计单位内容审核不严,未对此部分人员的设计文件质量严格把关,导致图纸错漏百出,现场设计图纸套用不当,导致工程设计出现较多变更;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变更把关不严,不一定需要变更的也同意施工单位变更,或者业主方要求增加原设计中没有的内容,造成变更上的难管理和不受控。
2.2 问题解决的最大难点
问题解决的最大难点为:①设计深度要求的刚性执行亟待细化和强化;②过程管控亟需加强;③设计单位考核机制未健全也未能发挥真正效应。
3 解决方案与建议
本论题解决方案主要从加强设计深度的刚性执行、加强设计环节过程管控、合理运用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
3.1 落实责任制刚性执行设计深度要求
设计深度、重点要达到规程规范要求,同时要保证适当的超前性。关键是要求设计单位加强设计管理,完善内部校审制度。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设计单位保证配置足够的设计人员从事配网工程设计,满足投标书人员要求,从而确保充足的设计时间和良好的设计质量。如果未按投标书要求配置的,应取消其项目可研评审通过资格,勒令加配人员,并在
设计单位评价中予以扣分。②提高标准设计的合理应用水平。对于因现场环境限制而未能按南网标准设计实施的,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合理化修改方案,不得简单套用标准图册,以减少施工阶段由于现场限制而不能按原图施工导致的设计变更。③设计人员应按照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以及设计评审质量控制文件的要求,在科研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交相应的支持性文件。在可研阶段,重点是选址选线的相关许可文件,应取得规划许可,但暂无法在可研阶段取得规划许可的项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取得规划许可,方可完成审查。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重点做好现场勘查工作,确保设计文件与现场实际相符,加强电缆通道地下物探,对新建电厂和铁塔的基础地质要进行勘探,并作出完整的地质勘探报告。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设计时采用相对应的基础形式。对于非新建电缆走廊,需采用原有电缆走廊敷设电缆的,需对原有走廊进行勘察通管工作,确保原有电缆走廊全线畅通。④加强设计图纸内部校审力度,严把图纸出口关。同时,设计人员需提高自身经验和设计质量水平,避免设计图纸和预算经常出现错项漏项。建议制订施工图与预算关键内容质量问题处罚制度。
3.2 加强设计环节过程管控
加强设计环节过程管控,重点是加强前期设计的配合与审核以及实施过程的变更管理。
3.2.1 完善营配一体化,更新地方配网信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完成好设计任务,首先应做好配电网规划设计和立项工作。项目立项需要有效的实际数据支撑,立项才能准确、科学。而营配一体化系统正是系统管理配电网数据的应用系统,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此系统,尽快完善营配一体化的基础数据,同时要求地方县局镇所及时更新管辖区内实际现状线路单线图及村镇规划图,为设计提供准确有效的设计基础资料。
3.2.2 发挥属地化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人
各县区级供电局是开展配网工程勘测设计工作的责任单位,应积极主动地组织设计单位开展各项设计工作,控制设计时度,及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数量大,只有发挥好属地化管理的作用,逐级负责、责任到人,才能有效地开展好设计工作,所以代表业主的各区镇所应发挥主人翁精神,为自身管辖区域内的配电网立项勘察设计负起责任。具体要做到:①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时,镇所、班组应充分参与,主动配合提供数据支持和进行现场勘察,项目必须指定相关责任人,对项目可研的数据真实性和实施可行性进行审核。②项目科研审查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可采用责任分配矩阵法,对于项目的必要性支持数据、现场勘察、电气方案、选址选线支持性文件、概预算文件等分别进行审核,由相关责任人和相关部门会审并签字确认。③充分发挥属地人员与村镇两委的联络关系,提高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线路确定时,一定要当地村镇两委和供电所人员到场,共同确定,并请村镇两委提前介入,主动做好与镇村的民事调解工作。通过与村委及相关人员签订相关用地协议,保证前期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因前期工作协调不到位导致实施困难,产生设计变更。解决勘测过程中民事纠纷等问题,并做好农户解释说服工作,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选址选线一经确定,尽量不作更改,减少事后变更和农户对工程施工的阻止,保障工程进度。
3.2.3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其中,除因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工程实际与设计图纸不符外,还存在客观原因,例如技术规范改变、当地居民阻扰、现场环境变化等,具有一定的不可抗力。在过程管控中,重点要把控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设计变更,尤其要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确实需要发生的设计变更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履行审批手续,审查尤其重要,必须由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现场确认,达成共识,然后出具设计变更申请并由监理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签署确认后报项目建设单位审批。另外,在设计初期就应该加强供电局内部各专业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因信息沟通不到位而造成相关专业部门未参与设计审查,导致实施过程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项目变更,甚至项目取消。
3.2.4 加强管线资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加强管线资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公用管线资源不被随意占用或破坏。加强对工程前期电房选址、线路路径、青赔等协调沟通青赔工作,避免由于业主方前期协调沟通理赔工作不足而导致工程实施困难,需要变更电房位置、线路路径,进而产生设计变更。
3.2.5 注意事项
确实属于原设计不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或有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的,则一定要改。设计变更必须说明原因,例如工艺改变、设计选型不当、设计漏项、设计失误或者其他原因。杜绝原因不明,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杜绝未做好开工准备,设计深度不够,造成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变更的情况。施工前四方交底时,由参与各方现场勘察对方案施工的可行性作最后的确定,并由监理单位出具四方交底会议纪要和差异分析形成施工交底档案,以便对项目实施时的变更提供依据。
电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项目管理和设计变更有关规定的学习,严格办理设计变更手续,规范设计变更的审批流程。
4 合理运用考核机制并逐步完善
有效应用设计企业评价考核的规定,每季度对设计企业打分进行评价考核并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加大考核结果对今后项目招投标的影响,以引起设计单位的足够重视,从主观能动性方面驱使设计单位尽量提高设计深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深度的提升与合同约束密切相关,建议对设计合同约束条款进行修编和补充,增加相应的设计深度相关约束内容,目前建议在对施工图关键内容错误和与有设计责任的设计变更金额相挂钩方面增加设计费用相关处罚条款,提高设计合同对设计单位的约束力,从而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深度。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建议和措施,为设计深度刚性执行、过程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并不可能一成不变、一视同仁地处理每一个工程项目,这正是持续改进的科学性所在。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