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

2015-06-01 23:59周祖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5期
关键词:叶圣陶思想学校

像叶圣陶那样办教育,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工作目标学生第一,战略发展教师第一,价值涵养学校第一。

——周祖华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之旅,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存在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是教师的职业追求。当代,教学早已不再仅仅是承载传授知识的“传声器”,不再是“繁难偏旧”、“满堂填鸭式灌输”、“用学科成绩单一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更应是承担培养人,培养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课堂,应是以生为本、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是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终身而难忘的课堂,这就是今天提倡的美妙课堂。要达到这个目的,教的方法就成了专门内容,需要研究和提高。

叶圣陶是当代教育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教育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颇具现代教育理念,是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活的教育学,也是一种适应于现代教育形势、着力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是叶圣陶先生对一种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可行教学模式的期望。1984年,叶老把他的教育思想概括为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通过教师的教,可以使学生达到“疑难自决、是非自辨、斗争自奋、高精自探”的理想境界。可见,探索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引领、推进“美妙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其他教育理论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充分认识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

“美妙课堂”的内涵和特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当我们把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视角延伸到课堂,着力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将之前的依赖性被动学习过程转化为主动性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有效教学、引导自学、教为不教”的课堂模式,走出了一条苏州一中教改之路。在此课堂模式下,课堂给予学生真、善、美的美妙课堂体验。

首先,从美本身来看,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课堂上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等都是客观物质的东西,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 “美妙”与否。要打造一个美妙的课堂,就需要使课堂上的所有因素都是美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课堂分析讨论问题时将苏式文化特色和追求渗透到教学与管理中,客观上给学生以收获,那么你的课堂一定从内容上具备美的标准;课堂中如果能够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和谐、融洽关系,如果教师的语言是优美的,如果能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就如叶老所言: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具适当的环境,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而且使儿童也忘记了我是个教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唯一同情、互助的伴侣,那就符合了美的客观性的要求。

其次,从美和真的关系来说,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必须符合“真”的标准,“真”是指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在我看来,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叶老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果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索、去分辨,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不用刻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由此可见,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学范式,是对课堂教学内在秩序的发现和重构: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学生立场;遵从学科的学习规律,彰显学科特质;遵照教学的科学规律,提升课堂的本质。这样的课堂既是特级教师的艺术殿堂,也是一线教师实践的常态课堂。离开“真”,不符合教与学规律的课堂不可能成为美妙的课堂。

最后,从美和善的关系看,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必须蕴含着善,教学的善的标准就是教师要观察自己的教学能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多少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起多少作用,多大作用;教师是采用强制、压迫性的方式,还是让学生能够认可、接受的方式;是以居高临下的方式还是以平等的方式;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剥夺他的成长机会;在组织教学过程时,是否允许学生打断课堂教学,允许学生“没大没小,没上没下”,让学生成为“持不同政见者”,甚至允许学生可以对教师的理解甚至教材的观点保留意见,等等。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教学的高境界。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以爱心培育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热爱民族和家乡文化的人。

总之,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是师生互动、引导自学、教为不教、有效教学的课堂,是摒弃“以师为本”、“填鸭式灌输”、“‘工业化’模式”的课堂,是充满着“真”、洋溢着“善”、体验着“美”的课堂,是以探索课堂个性化表达为己任、以高品质教学效果为归宿、从而推进苏州一中的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课堂。

二、积极开展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

“美妙课堂”的实践探索

1.提升教师师德师能,用教师的美引导课堂的美

所谓师德师能,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职业技能和由此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就一所学校而言,师德师能决定着学风、校风,决定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决定着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是学校办学软件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最重要的标志,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强大的竞争力。正因为此,我校提出“抓好每一个细节、带好每一个班级、教好每一位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不留死角,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之美;坚持提高把握学科水平,引导教师争做轻负、优质、高效的榜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课堂有了厚厚的文化气息;倡导“多教育、规收费;常联系、勿责怪;多鼓励、慎批评;树目标、免强迫”,使师德师能建设与“学生发展第一”的工作目标结合起来,让课堂因生命的活力、心灵的舒展而气象万千,精彩纷呈;在建设苏州文化与现代教育文明相辉映的新校园建造中,我们以独具匠心的细腻心思和苏式民国建筑风格相结合,创造了一座散发着吴地文化气息的校园,让苏州一中无处无时不体现苏式艺术之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是教师之美和教学科学技术的结晶。

2.推进教改,打造特色课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学校是有风格的,这是由学校发展历史、地域文化、师生心理等各种因素决定的。学校的风格决定了学校发展必须走特定的道路,而打造特色课堂则是学校走向成功的根本。苏州一中是百年历史名校,也是叶圣陶先生的母校,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延续可能平庸,改变或有风险,但是学校的发展则不能犹豫和摇摆。打造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我们顺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微课大赛”为抓手,将网络深度整合进入教学,致力于在“师生互动,有效教学;引导自学,教为不教”的课堂模式下建立集课堂—课外、校内—校外、面授—自主、传统—现代于一体的多维、立体课堂。课堂/校内的学习,学生以获得和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方法为主;网络、信息资源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创造更加开放、健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等得到创新,催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促进寓教于乐的快乐学习;课外/校外文化之旅(实践),为学生用活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保障。在立体课堂的模式中,数学课理智而生活化、语文课朴实而本土化、外语课开放而又充满人文关怀……各科都演绎着不一样的风采。一样的是都实现了从灌输到互动,让学习更自主;从被动到灵活,让学习更有效;从平面到立体,让课堂效率更高。这样的学习才能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个人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3.依托课程基地,让学生幸福校园生活的美好期望不断变为现实

课程基地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泛的校本资源和实践场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潜能得到拓展和提升的重要抓手。我校2011年整合长期吴文化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将吴文化导入学校的精神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文化活动中,关注地域与人文、学校与社会、学习和研究的有机融合。我们以吴文化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基地为载体传扬苏式文化,旨在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倡导苏式教学应打上“时代的印记”,具有“水乡风土”的味道,弹奏着“心灵的音符”。这无疑是现代校园中最具生命力、最生机勃勃、最有希望的教育景象。

成就令人鼓舞,问题使人警醒。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普通高中陷入了升学预备教育而不能自拔,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需要不同教育背景、教育类型的各类人才。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美妙课堂”给自媒体时代下遭遇到种种冲击的高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那就是教师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从真、善、美三个角度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中,并将叶圣陶教学理论充分进行融合、发扬,大力推动美妙课堂的发展,从而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推动到崭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 刘 颖)

猜你喜欢
叶圣陶思想学校
霜的工作
燕子,住下吧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学校推介
阿吾(一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