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
每年的春季,寂静的天空开始热闹起来,一群群不同种类的鸟儿沿着它们既定的航线,列队从南方向北方,进行着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生物迁徙。
鸟类是权威的生态鉴定师和体验者。鸟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栖息地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它们在每年循环往复的迁徙过程中,从高纬度冻土地带飞越到低纬度的热带地区,或者相反,总要选择适宜的地方落脚。湿地、森林、湖泊甚至城市里的公园,都可以成为它们的栖息地和中转站,它们在那里休憩、觅食,准备接下来的旅程。
这就给了人们一个近距离观察它们的机会。人们在自然环境里,在不干扰鸟类习性的前提下,借助望远镜、摄影机等光学设备,静静地观看和拍摄自由状态中的鸟,聆听婉转清脆的鸣唱,欣赏美丽多彩的羽翼,品味它们飞越万里、生生不息的毅力和豪情;同时,一些观鸟经验丰富的个人和组织也会参与到动物研究机构开展的鸟类调查行动中,观测鸟类的数量变化和迁徙行为,探寻鸟与自然的关系,助力科学研究。
因为爱鸟、懂鸟,并且看到了鸟儿因环境恶化和人类破坏行为所受的影响,人们能够自发地善待鸟类,保护环境,这并非是强加于“观鸟旅游”概念之上的责任,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主观意愿。
但仅靠观鸟人自觉的约束力还不够。每年4、5月的“爱鸟周”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一个常规性活动和法定形式,自1982年以来的33年中,全国各地通过举办各种科普宣传活动,将科学、现代的护鸟理念和观鸟方法渗透到了更多人心中。
2015年爱鸟周的主题是: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在本期杂志中,我们由此延伸,策划了专题《候鸟迁飞季》,邀请我国鸟类学专家郭玉民教授等人撰稿,向读者展示出科学家如何跟踪监测白头鹤神秘的迁徙行为,我国特有鸟种黑颈鹤迁徙、繁殖的有趣故事,“中国观鸟之都”秦皇岛万鸟临海的壮观场面,以及观鸟圣地斯里兰卡本达拉国家公园内鸟儿们的自由生活……希望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稿件,能引起读者关注候鸟保护,读懂鸟的快乐、鸟的悲伤、鸟的辛勤,也让读者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停下脚步,看看天空中被我们忽略掉的美丽图景。